分享

【楞严经一】《七处征心》

 佛客 2015-02-22

【序品】

这部经我是从佛那里听闻的,一时佛在舍卫城精舍与大比丘众共有千二百五十人。都是没有烦恼漏习的大阿罗汉。这些佛子们依照佛法来修持皆能超出三界、二十五有所有十方国土都可以来去自由令人看见,都生恭敬佩服之心

常随从佛弘扬佛法他们都具有不可思议的智慧,皆堪受佛遗嘱,作宏法利生的事业。严格地遵守戒律,堪为三界的模范化身无量无数来度众生乃至尽未来际都救济众生,超越所有的拖累。

他们的名字就是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弟子。

又有无量无数这么多的辟支佛和大阿罗汉,和初发心二乘有学,一起来到佛所,以及诸眷属比丘,在休夏时做自我检讨。十方菩萨有不明白的道理,自己不能决定,故来请求佛解决心中的疑问。都抱著恭敬奉从的心,来听即慈悲又具威严的释迦牟尼佛宣说楞严经密因了义的道理。

这时释迦牟尼佛便展开坐具恬静慈祥地安坐为这个楞严会所有的听众,来宣说指示这深奥的密义在这个说法的筵席上,所有的听众都饱餐法筵,亲自听闻所未曾闻过的妙法。

佛音如同迦陵频伽鸟的仙音,遍满十方界。恒河沙的菩萨,都来道场聚会,文殊菩萨是上首。

此刻波斯匿王,正在为他的父亲忌日设亲自出宫迎接如来,引至偏殿。准备了很多最珍贵的菜肴,都具无上妙味。同时还亲自迎请诸大菩萨应供作陪。

城中还有许多长者居士同时预备很多丰富的斋菜,并虔诚地站在门口,等佛及诸大德高僧,前来应供。佛就敕令文殊菩萨,率领诸大菩萨,和众阿罗汉,分开数队,到各斋主家里应供

只有阿难在很早时已被远地斋主所约请往应斋因赴远地应供,没有赶上这次宴请。也没有上座的僧众和导师陪同,途中独自回来。

这天正巧无人供养,此时阿难只得自己托钵舍卫城,顺次挨户求乞。

阿难心中希望,从最初到最后斋主能布施。无论贵贱,刹帝利还是旃陀罗,都行平等慈心挑剔卑微下贱之家发愿成就一切众生,所求无量无边功德,皆能有求皆应,遂心满意。

阿难因为知道,以前世尊,曾诃责过须菩提和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平等,非常佩服如来大开方便门,一点都无遮障使众生没有怀疑和诽谤。

过一个城隍慢步行过城门他端严地整顿威仪,严肃恭敬的行乞食

这时候阿难因为次第乞食,经淫室,遭迷幻之术,有一个摩登伽女娑毗迦罗先梵天咒迷惑他进入淫窝。淫女用手亲抚阿难,眼看即将毁坏他的戒体的时候。

佛知道阿难被淫术所迷,用结束急着回去,波斯匿王,和长者居士们一起跟随佛回去,想要听闻佛法。

当世尊回精舍的时候,便从他的头顶上,放出百种宝光,每种宝光,都放出无畏光明,从宝光中又生出千叶宝莲。在宝莲上又有无量化佛结跏趺坐,来宣说秘密神咒

并派遣文殊菩萨持咒到淫窝救阿难,恶咒便消灭,带着阿难摩登伽女一起到佛所。

阿难见佛后,顶礼悲泣,恨自己无始以来一直只求多闻,不修禅定,才会由此一劫。殷勤启请佛讲述十方如来怎样修持,才能成正果妙奢摩他、妙三摩和妙禅那,哪一种是最初开始而易修的方便法门呢?妙奢摩他:只是抑止心识,使不打妄想。妙三摩:即观照,观照十二因缘,或观四谛法,而修成的定。妙禅那:是思维,用心来思维观想,如修止观。

此时又有恒河沙数不尽的菩萨,及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都乐意听从佛的教诲,退回座位默不作声,恭敬领受佛所说的圣教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即伸开他的金色臂,而摩阿难顶。告诉阿难,及诸大众:‘有一种定,名叫三摩提,也叫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所有十方如来,皆从这首楞严定,一门超出,而达到最庄严,最微妙之路。你们现在一定要注意,不要分心,不要打妄想,要专心一意,集中精神来听。’

阿难听佛说后万分感动,即起身顶礼,以伏受如来大慈悲心流出来法旨,恭谨敬诚听佛宣讲楞严密法。

【最初发心】

佛告阿难:你我同均分天伦之乐,你最初发心出家时,在我佛法中见到什么特殊境界?才即刻把世间的恩爱舍弃而出家呢?

阿难对佛说:‘因见佛有三十二相好庄严殊胜无与伦比,同时身体透明,光辉皎洁,犹如琉璃内映外彻。我自己心里时常思惟这种妙庄严相,绝对不是世间情欲及爱念所产生。为什么?因为欲气粗而浊,男女交媾时,气味十分腥臊,脓血杂乱,非常不洁,所以父精母血所造之身体,是不会发生胜净妙明,庄严佛相,紫色金光聚集,光辉无比的佛身,是故我心里非常渴仰爱慕,因此从佛剃度出家。

佛说:好,阿难,你应该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至今,生死连续不断,这都是因为不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自性)是清净,光明遍照的,却用各种妄想思考。根本这妄想是不真实的,才会有轮回之苦。

你现在想要研究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无上菩提,你现在应该用直心,来答复我所问,因十方如来,用直心才能成佛,才能出离生死苦海,佛是用直心,不用弯曲心。心直则言直,像这样从初地的乾慧地到最后的妙觉地。中间经过很长的时间,一点都无曲折心相,都是用直心,才能成佛。

阿难!我再问你,当你最初发心的时候,是因为你用攀缘即爱慕识心,来见如来三十二相,究竟是用什么来看见?谁爱如来之三十二相?’

阿难对佛说:‘这种爱乐,是用我心和目看见的。由目看见如来,相好庄严,遂心生欢喜,所以我就发心,愿舍离生死轮回,来跟佛出家修道。’

佛告阿难:‘如你现在所说,你的真实爱乐,是从你的心和目。假如你不明白、不知道,心与目之所在,那你就没有力量,来降伏烦恼。

譬如国王,被贼所侵扰,国王要发兵讨贼,但出兵前,应该知道贼在何处?

这种妄心使你流转于生死,这都是你心和目的过错,我现今再问你:你心和目,究竟在何处?


【第一单元】《七处征心》

1)心在身内

阿难对佛说:‘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他们都将识心即分别心,居在身内我现在再看如来之眼,清净长广,好像青莲一样,也是在如来上。 我现在再观看,我浮根四尘,色、香、味、触是在我的上,而能分别美丑的识心,实在是住在我的身内。

阿难说:你现在坐在如来讲堂,你看只陀林,究竟在何处?’

阿难答:‘世尊!此广大重叠楼阁,及清净不染讲堂,实在给孤独长者之园,而只陀太子之林,实在讲堂外边。’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讲堂中,先见到什么呢?’阿难答:‘世尊!我在讲堂中,先看见如来,再见大众,然后向外瞻望,便见到只陀林,和给孤独园。’

佛问阿难:‘你看见只陀林和给孤独园,是怎样能看见呢?’阿难答:‘世尊!这大讲堂,门窗开通,所以我在讲堂上,便能望见外边景物。’

佛反问阿难:‘假设就如你刚才所说的一样,身在讲堂时,窗户打开,便可以看见外边园林,但是否亦有众生,身在堂中,而没看见如来,只看见堂外之物呢?’阿难答言:‘世尊!身在堂中,没看见如来,而能看见外边之林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

佛说:‘阿难!你亦是这样的。’

佛说:‘你的心灵,如果一切都能明了,那么你现在这个明了心,实在是居在身内,应该知道身内的一切,可否有众生,先看见身中之物,然后再观看外边之物呢?’

你说心在内,见在外,为何心在内而不能先见心、肝、脾、胃呢?纵然看不见,那亦应该看见指甲的生、头发的长、筋络的转、脉搏的摇,你心应该明了,如何亦不知呢?既不能知内,如何反能知外呢?

所以证明你所说的,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是不合道理的,是错误的。

2)心在身外

阿难又说:‘我听闻如来说法之音,明白我的心,实在身外。’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著,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面,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

这道理一定是对的,不会再起疑惑,并和佛所说之了义一样,大概错不了吧?

佛问阿难:‘刚才众比丘,跟从我在室罗筏城沿门乞食回来只陀林,我已止食,你现在看众比丘,一人食时,众人会不会饱呢?’阿难答言:‘不会饱的,世尊!什么缘故呢?因众比丘,虽是证果阿罗汉,但究竟身躯还是不相同,怎能一人食而大家会饱呢?’

佛告阿难:‘假如你的觉察明了之心,实在是在身外,那么,身和心自然分开,没有连带关系,毫不相干,则心所知之事,身便没有感觉,如果感觉是在身处,心亦不会知道。

佛又说:‘我今示汝兜罗绵手,你眼看见时,心里是否有分别呢?’阿难答言:‘是的,世尊!’佛告阿难:‘如果你眼看见时,心便会知道,怎可以说,心在外边呢?’

佛又说:‘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了能知之分别心,是住在身外,这理论是不对的。’

3)心在眼根处

阿难对佛说:‘世尊!好像佛所分析解说,不看见身内之肝肺脾胃,就不应该居在身内,心与身既能互相知道,便不相离,就不居在身外,这道理是很对的,我现在再仔细思想,已经知道心在一个地方。’

佛即追问:‘今在何处?’阿难答言:‘这个明了的心,既然不能知内,而能见外,我再三思惟忖度,一定潜伏在眼里。’

好像有人,拿著琉璃碗合在他的眼睛处,合即戴。虽有物合,即眼睛虽戴上眼镜,但一点都有阻碍,所以眼根一看见,便能分别是什么,即是说:琉璃不阻碍眼见,眼根不阻碍心见。

为何我的觉察明了,而能分别之心,不能看见身内之五脏六腑?这乃因在根里的缘故,清清楚楚能看见外边的东西,一点都无障碍,因为是潜伏在眼根里边的缘故。

佛问阿难:‘如果照你所说,心是潜伏在眼根内,犹如琉璃一样,那么当那个人用琉璃罩盖在眼睛上,应当看见山河大地,但是否还可以看见琉璃呢?’阿难答说:‘世尊!这个人戴上琉璃镜时,实在亦见琉璃镜的。’

佛问阿难:‘你的心如果和琉璃相合,所以向远看,可以看见山河大地,在近处又可看见琉璃,但又为何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睛?’

假若能见自己的眼,那么眼睛就同外境一样,不是自己的,怎能成为随见随即能分别呢?假若不能看见自己的眼,怎可说这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一样?因心脏眼根内,如戴眼镜一样,便能看见山河大地,应该亦能看见眼,既不能见眼,则此譬喻不能成立。

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了能知之心,是潜伏在眼根里,像琉璃合一样,这理论是不对的。

4)见内则暗,见外则明

阿难说:‘世尊!现在我又有这样的思惟,众生的身体,腑脏居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因五脏是藏在六腑里,属暗,所以不能看见;有窍则明,窍穴则在外边,属明,所以可以看见。’我现在对佛面前,开眼看见光明,就叫做见外,闭眼看见黑暗,就叫做见内,这个道理对不对呢?

佛再问他:‘当你闭眼见暗的时候,这黑暗境界,是和你的眼相对,还是不相对?假若和你眼相对,那么暗就在你眼前,怎可说在内呢?’

你如果执眼前的黑暗境界,成为见内,那么你居住暗室里面,没有日、月、灯三种光来照明,那么这暗室中的境界,都成为在内,都属你的焦腑,岂有这种道理呢?假若所见的黑暗境界,不和眼相对,那怎么能看得见呢?

假若你见暗时,是离开对外之见,不是反观,是内对身中,所成之见,则闭眼能见暗,见到身中之黑暗境界,但为何开眼见外的时候,不能见到自己的面部呢?

假若开眼见明时,而不能反观,看见自己的面部,则可以证明,闭眼见暗时,亦不能反观,看见自己身中。所以内对之理论,就不能成立。假若开眼见明时,又能看见自己的面,那么这个明了能知分别的心,以及你的眼根,都是在虚空中,怎可说是在内呢?

假若你心和眼根,都是在虚空,虚空自然不是你的身体,和你就无关系。你若仍旧执著,离体之见,还是自体,那么我如来,现在亦离你体,而能见你面——难道亦是你的身体?

你眼已有知,你身是否有感觉?本来都是你身合当无觉。假若你一定要执著,心和眼有两种感觉,那么心和眼亦应有二种知觉。如果是这样,岂不是你一身,应该成二佛?因此应当知道,你说见暗即是内,是不对的。

5)心随合处方有

阿难以前,都用自己识心来推想,心和见之所在处。但所提理论,都被佛所破。现在不敢再逞己见,而引佛的话。故又说:‘我过去曾时常听佛对四众开示,由心生的缘故,所以种种法生。法无自性,本来是无生的,但由因缘和合而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阿难说:‘我今再忖量,这个会思想之体,就是我的心性。随它所合的地方,心就随之,若遇有缘合便成我心,没有缘合便不成我心。所以心不是在内、外和中间三处。’

佛告阿难:‘如你刚才所说,由法生的缘故,种种心生。因有所和合故,就有你心。照这样来说,你心是否有体相呢?如果心无体相,怎能和前尘境相和合呢?假若无体相,而能有合,不是由十八界,再加这个无体的七尘,而成为十九界?这个义理是不对的。’

佛又说:‘假若心有体相,则你用自己的手,来捏自己的身体,你的心就会知道有点痛。这个知道被捏之心,是从内出,还是从外入?如果心从内出,应当见到身内的腑脏;如果是从外来,那么就应当先见自己面部。’

阿难说:‘能见是眼睛,能知才是心,怎可求心见佛,这个义理是不对的呀!’

佛说:‘如果眼能见,那么你在室内时,门户是否能看见东西?好像世间上,一切已经死了的人,他们的眼睛还存在,应该能看见东西,但如果能看见东西,怎可说是死呢?’

佛又叫阿难:‘又你的觉察明了,能知分别之心,若果一定有体相,那究竟是一体相,还是有多体相?现在心既在你身上,究竟是遍满四肢之体,还是不遍满四肢之体呢?’四肢是两臂两腿。

如果心是一体,那么你用手捏一肢的时候,如果四肢都有感觉,这个捏就应当没有一定的地方。如果是捏有一定的地方,若捏一肢,则只觉得一肢被捏。那么心是一体之义,当然不能成立。如果说心是多体,则变成多人,究竟哪个体才是你呢?

假若说,心是周遍全体的,则如前面所说,一捏便应该遍体皆痛。若不是周遍全体,那当你用手触头的时候,亦同时触著你的足,头有所感觉,那么足就应该不知道。但现在你不是这样,若头有所感觉,即心在头不在足,足就应该无知。如果足有所觉知,则心应当在足而不在头,头就无感觉,这样才可以说,心不遍体。现在你不是这样,因此证明,心不遍是错误的。

因此应该知道,你认为随所合处心即随有,这个理论是不对的。

6)心在中间

阿难再引用佛所说的来作证据。阿难向佛说:‘我亦曾听闻佛对文殊,即妙吉祥菩萨和普贤、观音等诸大菩萨。佛为法王,菩萨即法王之子,谈论实相的时候,世尊亦曾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我现在再仔细思惟,内不能见腑脏,外又不相知。内既无知,但不在内。眼见佛手,心即有知,这是心身不相离的缘故。所以计心在外,这个义理亦不对。现在身心既然互相能知,在内边又无所见,那么应该在中间了。

佛言:‘你说中间,中间必定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含糊迷乱的。既然非无所在,你现在推想是在中间,毕竟中间在何处呢?是在外境之外,还是在内根的身中?’

假若在你身上,那么究竟是在前边,还是在后边?在左边还是在右边?在边就不是在中间了!如果说在身的中间,那么就和在内一样。假若是在身之边处,那么是否有表志呢?还是无表志?无表志,就等于无定所;有表志,亦等于没有一定的中相。

什么缘故呢?好像有人,用标志来作记号,说这里是中间的位置。可是如果你从东方看时,则标志是在西方,从南方看时,则标志是在北方。表体既然混乱,不能表达,那么,你心就更加杂乱无定了。

阿难说:‘我所说的中间,不是这二种的。我的意思是,好像从前世尊所说:“眼根对色尘,中间便生眼识。”眼和色互相为缘,因眼有分别,而色尘本身,是无知觉。可是在眼和色相接触的时候,中间就生出能分别的性能。这就是识,所以识是生于眼色之中,是否心就在眼色中间呢?’

佛言:‘你的心假如是在眼根和色尘中间,那么这个心的体,是一个还是二个?假若心是有二个体,则哪个是你的心体?哪个是这个物体?如果分不出来物体和心体,就变成杂乱无章。物体是无知无觉,心体是有知有觉,亦即是说:“眼根是有知之体,色尘是无知之物。”和与无知合在一起,就会成为敌对。同时一半是知,一半不知,亦成为二边。那么何处是中间呢?所以兼二的道理,不能成立。况且你心既不是同根之有知,又不是同尘之无知,离这根尘两者,即是无识的体性。你说心在中间,那么用什么作为体相呢?所以应当知道,心在中间,是错误的。’

7)心是无所著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以前亦曾听见佛和大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大家一齐转法轮,说法教化众生。(轮即轮回,不停地轮回说法,亦有推辗的意思。即可以辗破外道,亦可辗破无明。)世尊时常说,这个能觉察知道,分别的心性,是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都无所在,一切都没有著落的地方,就叫作心。那么我这个无著落,是否可以叫作心呢?’

佛告阿难:‘你现在说,觉知分别的心性,俱无所在,一切都无著落处。可是世间、虚空以及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是依报,即器世间。水陆飞行,及一切众生是正报,即有情世间,(世界就是依正二报所成就)。在这依正两报间,所有的物象,名为一切。你所说不著者,是你心离一切的物象,另有一个心所在;还是你心离一切的物象,本无心的所在处,所以叫不著一切?’

如果你心离开一切物象之外,本来就无所在,那么应该心相亦无。无心相就好像龟生毛,兔长角,根本是不可能的,根本是没有的,怎么可以说不著呢?

如果你心是离一切物象之外,另外有一个所在处,只可以说是不著一切;但亦不能说完全无著。如果说无相,则根本是没有,何必头上安头,骑驴觅驴,再说不著呢?如果说并非无相,那么就应当有相。既然是有心相,就一定有所在的地方。有所在,就有执著,怎可以说无著呢?

所以应该知道,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是不对的。

当时阿难,从大众中,即刻离开座位,站立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阿难回忆出家经过,向佛述说:我是如来最小之堂弟承蒙佛慈悲爱护,现在虽然已从佛出俗家。故心中犹依恃自己是佛小弟,佛一定娇怜爱惜他,所以便有点放纵,只修多闻,而不勤修定力,故未得无漏。没有力量来降伏外道邪法——娑毗迦逻咒,终被邪咒所迷,沉溺在淫室里。这都是因为不知自己的真心,在什么地方,才有这种种过失。

现在只有希望世尊,发大慈悲心,哀怜悯念我等,为我等开示奢摩他路,开示修正定法门,同时亦可令信不具,和断善根之众生,亦能毁灭恶知见,而得正知正见。

阿难说完以上的话后,便五体投地,把首和两手两足伏在地上,同时并和其他大众都倾心渴望,翘诚伫待著佛说法。来听佛开示教诲,修正定的道理。

这时世尊,便从面上,放出种种无量无数的光彩,晃耀明亮,有如百千日光一样辉煌。佛光比太阳光强过百千倍,这是阿难亲历其境,亲见佛光而说的。

普遍诸佛世界,发生六种震动,像这样六种震动之后,十方微尘数不尽的国土,在同一时期,都显现出来。释迦佛以他的神通力量,令所有无量数微尘世界,都合在一起。

其他各世界,所有一切诸大菩萨,都住在自己本国,合掌恭敬,来听佛说楞严经,楞严大定的妙法。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种种颠倒。颠倒就是无明。因不觉而生无明,因无明而起惑,因惑造业,叫做业种;由业自然而受苦报。这三种叫起惑、造业、受苦报,就如恶叉聚一样,

一切修行人,本来都希望有所成就,得到无上觉果,无上菩提,即是佛果位;或者修成声闻或者修成缘觉甚至修成外道,或成为天魔和诸魔眷属。

这皆因为他们不知二种根本,而错杂乱修,好像煮沙,欲它成为好的饭菜,而沙本来不是饭,故纵然经过尘沙劫数的时间,亦不能修成米饭的。

【两种根本】

‘是哪二种呢,阿难。

第一种根本就是从无始劫以来生死相续之根本。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亦就是你现在与诸众生,用攀缘心而认为自性者。

在未开始之前,菩提涅槃,本来是清净体,就如现在之识精元明。这个识字,不是八识之识,而是识之最精妙处,亦即元清净体,亦是菩提涅槃之别名。它本来是光明遍照,本有佛性,常住真心,能生出种种因缘。但久而久之,好像遗失实没有遗失。众生把自己本具之真实——性清净体,识精元明——不会用它,反把它藏起来。藏得太久,太秘密,就把它妄了。故虽在穷困时,亦不会用它。这就好像遗失一样,但其实没有失。众生忘失自己的真心,而反用妄想攀缘心,故怎样修都不能成佛果。

因一切众生,对识精元明、常住真心,都忘记了,就像遗失一样,即是迷却本真。虽然天天都用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但自己全不知道。

佛问阿难,你今实在欲知奢摩他路,要脱离生死。那么,我现在再问你。这时如来便举起金色臂,屈五轮指成拳,而问阿难:‘你现在看见吗?’阿难说:‘看见了。’

佛问阿难:‘你看见什么?’阿难说:‘我看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其光明亮,照耀我的心和目。’佛问:‘你用什么来看?’阿难答:‘我与大众,都是用眼看见的。’

佛再问阿难;‘现在你要老老实实回答我,我屈指为光明拳,耀你心目。汝用眼来看见,是不错的。但你心何为心,来对我的拳耀呢?’

阿难说:‘现在世尊,要征询我的心在何处,而我现在用我的心,来穷尽推不,遍处寻找。则我这个能推求之心,是否可以当我的心呢?’佛喝曰:‘咄!这不是你的心!’

阿难突然惊惧,即刻离开座位,合掌起来,而向佛说:‘这不是我的心,那么,应当叫作什么呢?’

佛告阿难:‘你不必惊慌,我现在详细告诉你,这都是前尘,虚妄相想。你不有推想,便落入分别前尘之妄想。这推想心,不是你之自性真心,而是分别尘影的妄想心。因为它太细致,不明显,不易觉察,因此便迷惑你之真心自性。这都是你从无始至今,认贼作子,错认妄想识心,前尘虚妄不实之相,为自己本性真心。既认妄作真,故遗失了本元常住真心,亦即忘了本有家珍,遂至头出头没,被轮回所转,而不能超出。’

阿难向佛说:‘我是佛最宠爱的小弟,因我心爱慕佛的三十二妙相,使我发心出家,现在我的心,不只单独来供养和服侍如来,就是遍历恒沙国土,亦去供养和礼拜诸佛,及一切诸大善知识。又发大勇猛精进心,牺牲一切,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亦用此心。纵然我诽谤佛法,永断善根,亦是此心。即是为善做恶,都是此心。如果这能推之心,如果说是前尘妄相所起的妄想,不是真实;那么我就成为无心之人,和土木一样。离开这个能听经闻法之觉知心,则什么都没有了。为何如来说,这不是真心呢?我实在惊慌恐怖,相信在座大众,亦会生疑惑。惟望世尊,开大悲心,开示我等未悟的人。’

这个时候,世尊就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他们,皆能悟根性为真心,而得证入无生法忍。

佛欲令一切众生,得入无生法忍,于是在师子座上,摩阿难之顶,佛又告诉阿难:‘我时常这样说,一切诸法所生,唯一真心所现。一切世界上,像微尘这样多的因因果果,亦皆因心而成体。’

阿难,假若诸世界中,一切所有,包括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其中甚至一草一叶,一丝一结,追诘寻求它们的根源,皆有自己的性体。就至大如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妙明之真心。一切诸法皆依之为体,既然是一切体性之心,哪里没有自体呢?

如果你坚持认为这个能分别、能感觉、能观看的知性就是‘心’,那么此心就应该和色、香、味、触诸尘事分离,而完全独立存在。

就如现在,你听我说法,亦是因为有声尘,才有分别心产生。不能离开声尘,而另外有一个心。

纵然能到暂消灭外缘之见闻觉知,在内边守住清净寂静,但这依然还是法尘分别之影事。

佛说:我不是强令你,一定要执著此缘尘分别,不是你的心。但你于自己心中,详细研究推想,你所执吝之心,若能离开前尘,还有分别体性,那么这个就是你的真心了。

若你能分别之性,离开前尘而无自体,那么,它只是前尘分别影事,怎能叫做心呢!

尘不是常住,不生灭的,若对尘而有分别心,不对尘而无分别心,则尘变灭时,你心亦应灭。那么你心,岂不同于龟毛兔角,只有其名,而无其体?龟生毛,兔有角,根本是没有的。既然没有心,那你将用谁的心,来修证无生法忍呢?

当世尊摧破妄识无体时,阿难和在座诸大众,都默然不能出声。大家都觉得若有所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行人,现前虽能修成九次第定。纵使证得这九次第定,仍未证得漏尽通而成阿罗汉圣果,皆因为执这生死妄想,误为自己的真实法心。好像你现在一样,虽然得到多闻,但终不能成正果。

阿难听后,悔恨自己把光阴错过,又感激佛的慈悲,指示真心,所以就再度悲泣流泪,五体投地叩头,然后长跪合掌向佛说:‘自从我跟随佛,发心出世俗家,我还依恃佛,是我亲堂兄,具足无上威德神通,因此常常心中在思想,不必自己去劳苦修行,佛一定会赐给我定力的。我不知佛之身心,和我之身心,是不能代替的。又失去我本有真心,错认识心为心,所以身虽出家,心终不得定力,就如富家子一样,不要父亲的财宝,情愿走出去做穷人。没有定力,就如穷子,因为不能承受佛之功德法财。’

我今日才知道,虽然得到博学多闻,但如果不依教修行,知而不行,便和没有闻是一样的,全无用处。就好像有人,终日说食物美味,多么香多么甜,可是单说不食,终不能饱。

世尊,现在我等给二障所缠缚。二障:(一)烦恼障:属我执所起,如起贪嗔心,看不破,放不下,凡事都生执著,就是烦恼障。(二)所知障:属法执所起。知识太多,生出贡高我慢,自认为第一,觉得别人都比不上我,就是所知障。缠缚,即不得自由,不能解脱,皆由不知寂常心性,即寂静常明真心实性。现在惟愿如来,可怜我等贫穷孤露,指示启发妙明真心,使我等得开佛眼,智慧增长,早证圣果。

前边如来从面门上放光,是表示破妄想心,现在从胸间卍字上放光,是显示真心。卍字表示,万德庄严,德行圆满。涌现出无量宝光,其光晃耀,有百千种颜色,不只照耀此娑婆世界,同时还周遍十方微尘普佛世界。这宝光在同一个时期内,又遍灌至十方所有诸佛宝刹,诸如来顶上,然后再从十方,回旋至阿难及诸大众顶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