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的差距,才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重...

 空谷罗汉 2015-02-23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老师。

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提前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

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

每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4、善于提问的习惯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5、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6、练习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7、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

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8、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

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当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的时候,学习对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

亲爱的家长朋友: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那么请加QQ/微信:193172813(长按复制),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jiaoyu-guanjia(长按复制)

学之道:善学者,事半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