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百草园丁馆 2015-02-23
(2006-11-11 10:09:18)

孙珍军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医学“悟”性思维方式的三个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得出中医学理论的一般思维方式。接着将它与西医学作比较,得出中西方医学理论的差异,并由此引申出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最后文章指出,中国人应该发挥自身思维方式的优点,来发展有自身特色的科学范式。
      关键词:中医;西医;思维方式;科学范式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中医学也是如此。近、当代以来,在社会形态发生根本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中医学因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血缘关系而被打上了“封建医”的烙印,道路曲折,生存艰难。
  医学是一种以人类自身健康为工作对象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结合为一的社会活动。中医也不例外,中医学通过医生个体的望、闻、问、切而感觉疾病,通过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营卫辨证、脏腑辨证来认知疾病并确定因果,利用自然药物和人的情志来扶正祛邪,调整人自身的健康平衡状态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有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贯穿始终。这个思维方式不同于康德关于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的人类认识结构方式,而是一种“悟”的思维方式。“从哲学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界定,'悟’是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洞察或领悟能力。”人不可能生而知之,“悟”性思维方式特点决定了能力的提高必须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产生经验而提升领悟能力。
  在中医学“悟”性思维方式的结构框架内,还有三个结构要素:
  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性思维。中医学认为,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大小宇宙是一个和谐整体。所以认识疾病必须从人与自然相应这个角度去考虑因果。所以高明的中医,总要因时认症用药。春天风邪伤肝木,在治疗其它部位的病症时,也要注意用一些保肝的药,治疗效果会更好。在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整体。十二经脉连接十二脏腑形成一个网络,一发而牵全身。所以,中医论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周虑整体,讲求天人合一。通过中医整体观建立起来的方法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等方法论一脉相承,并直接地运用到医学当中,建立起了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及其联系,以及与外部联系的框架,建立起了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通过人体外部表象来推导人体内部气血、脏腑等运行状况,进行辩证论治的方法,而且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从某种角度上说领先于现代医学,这也是中医能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中庸平和的平衡性思维。中医论治,平衡为要。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目标全在于平和。它不是直接针对病之所在,而是'穷理尽性’(《易传》),即帮助人恢复和提高自身具有的调节能力,调动和激发人的生命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健身。”基于这样的思维尺度,一些成熟的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首先采用与邪相安追求劣势平衡,而后调养气血,扶正固本,再祛邪化瘀。疗效优于以毒攻毒。
  三是五行克生的辩证性思维。中医学以五行寓五脏,以五脏为核心联结十二经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五行辨证,五脏克生,辨六经,论八纲,调营卫,养气血,使有成就的中医用药如用兵,达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效果。以天人相应的整体性思维为方向,以中庸平和的平衡性思维为尺度,以五行克生的辩证性思维为元结构,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兼有感性和理性特点,因而具有辩证性质的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洞察或领悟能力的“悟”性思维方式。
  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医学同其他古代医学一样,融合在自然哲学中,具有浓厚的思辩性、模糊性和直观性。中国的近代文明比西方落后近300年,中国古代的文明几乎都被西方近代科学所西化。但是,中国古代医学至今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中医学提升人类健康水平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认同,国家也设立了专门机构给予了近百年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但是,中医学现代化道路选择的艰难和由此而引发的中医学教育模式等方面争论,使中医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时目标模糊。
  中医学的现代化方向之争,截然为二:一种是以西方的科学观为参照标准,认为中医不能建立可以标准化复制的数学逻辑模型,因此不能称为科学。所以,必须进行根本改造,要打破中医“黑箱”,以现代数理方式进行标准化改进,以试验室药物试验验证中医学的作用,认为只有全面以国际标准改造才是中医学的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就是与国际标准接轨;另一种是以医学的实验经验效用为参照标准,彰显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强调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内在科学性,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自然医学观,认为中医现代化应该以现代条件扬弃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的现代化方向,中医学的现代化是国际医学向中医学接轨。
  两种观念,没有一个共同计量标准,所以只能是一种自说自话地争论。事实上,中医和西医,它们研究的对象、属性、职能是相同的,只是代表了不同的主流医学,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只不过角度和方向不同而已。
  中医的内外结合是以由外而内的辩证观作为主流,而西医的内外结合是由内而外的局部观(机械观)作为主流。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只不过主流方向不同而已。而哲学上的要求是内外并重的内外结合系统观。
  从方法论上看,西医走的是一条白箱的方法,或者说它的黑箱方法还不够成熟。如果医学都可以用白箱方法解决所有问题,那么医学也不再称为科学,而是普遍原理。西医的这种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惯性思维一直影响到现在,所以才会有中西医之分。有学者认为,从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来看,中医学并不比西医学水平低,至少它是真正的人体医学;而西医严格地说在理论和方法水平上还是生物医学、动物医学或兽医学。中医学实现了对人体完整系统的把握,它更科学地揭示了人体的本质。可以说迄今为止,真正能够从本质上说明人体的本质特征并将其与其他东西明确区别开来的只有中医学,而西医最多也就是能够把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区别开,人仍然被当作生命体或动物看。
  而中医学所强调的黑箱方法,正是西医所偏颇的部分,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抽象和代表。我个人认为,当代孔妙先的多四季论也是这种方法应用的典型实例。由此我们可以上升:中国古代的哲学、科学也蕴涵了这种黑箱方法,而且它有自己的优点,只不过近代中国的没落也导致了这种思维方法甚至中国古代文明(包括中国古代科学)在世界舞台上的没落。中国不是没有科学,也不缺少指导科学的先进思维方式,而是我们一直在向西看。
  有人说中国大陆至今为止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因为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更有人认为是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束缚了人才的成长;还有人追根究底说是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太深,在这种思想的土壤里培育不了诺贝尔奖之花。其实这种种的论断早就承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科学的定义是唯一的,西方人所倡导的科学才是科学唯一真正的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管是批判教育体制、社会制度还是儒家思想,这都是以西方的相应模式为标准答案来给它们评分,否认中国的教育体制、否认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否认中国的儒家思想。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不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而我要说的是,这样说来,我们只可能会变得不伦不类。我们应该从我们自身的文化背景出发,重视董妙先的多四季论、认同科学的中医、认同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多元科学模式。有些人总喜欢学人家的长处而把自己的优点放在一边加以鄙视,这就好像一个人骑在雕背上,看见另一个人骑马跑得好快,然后命令自己的雕像马一样跑,还要学的越像越好,同时还不停的骂自己的雕怎么就多了两只翅膀,长得一点也不像马。我想,我们应该做的是从我们自身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出发,取己之长、取人之长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西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出不惟西方科学至上的阴影,培养出有自身特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范式,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树一面新旗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