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串演仲景伤寒条文

 山高水高 2015-02-24

串演仲景伤寒条文

文章来源:nanbeizheng 更新时间:2014-08-17

串演仲景伤寒条文

  主讲人及研修主要内容
  主讲人:辛圣明
  以南北政脉诊理论串演仲景伤寒条文,用医圣张仲景的临床辨证思路,在临床达到观看阴阳的位置和运动方向的能力。
《伤寒论》一书在近现代一来形成的以平面五行生克、脏腑经络等等死板理论来研究《伤寒论》,导致了《伤寒论》的理论越辩越晦暗,越辩越远离于临床了。其实,现今的中医学院,就是把《伤寒论》归类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与《内经》等同样作为中医学的基础课程。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了《伤寒论》,也是无法联系临床的。

   研修主要内容:黄帝内经之后,后世的医书没有一本比得上伤寒论,但是后世的学医之人很多耗尽一生心血也难以窥透伤寒论的真谛,很难和临床实践挂钩,终生都是中医门外汉,亲眼看到中医前途的萧条。每每想到此处都令中医临床者心生遗憾。我行医多年,用伤寒论开方多次失败,注解书籍越看懵。如堕迷雾,在乡间偶遇异人,授我动态脉诊手法,才知伤寒论的美不胜收,才知伤寒论里有夺天地造化的大秘密。当年异人师傅打开我的愚昧之心,并且蒙其授受之恩。他的脉诊手法让我悟通了黄帝内经至高理论体系——千古脉诊疑难问题南北政。即在不同的阴阳位置和运动方向上看人体五脏六腑气血的动态演化对局部生理解剖的影响,造成局部的病理变化。黄帝内经和临床的关系构建起来后,发现了伤寒论条文和临床的关系。即伤寒条文是在不同的空间下,对应不同阴阳结构及其运动方向下有序的演化。条文上下关联,有机统一的,不是割裂的。这样我们理出了医圣仲景的临证思路。
学习伤寒论之所以难,是因为大家学习的方法不对,本人曾经也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十年的时间,上至药王孙思邈下至叶天士,其实都犯了和本人当年同样的错误。就是注解伤寒条文,不分析条文的上下关联。伤寒论几千年的秘诀,那就是伤寒论是仲景临床过程的真实记录,仲景的六经辩证是在不同阴阳位置和运动方向临证观看疾病演化。不懂这一点,你把阅读上千遍,并且能够倒背如流,但是其中有至神至妙的奥秘你也搞不懂。
在学会南北政体系后,学会观看阴阳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我们发现仲景伤寒条文是活的灵魂,黄帝内经和伤寒是一体的。和我们的临床是一体的。我在临床中病人的病机变化很快和仲景思路联系在一体。能够于医圣张仲景心心相印。学习中有任何的疑惑,都可以得到仲景的帮忙,得到医圣的指点,实际上是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与仲景相通,自然可以和医圣心灵相通,得其真传。其中的奥妙之处,不是语言所能描述。
学习伤寒论不能看任何人的注解,不管他多有名气,我们要先学会观看阴阳位置和他的运动方向,条文是在这些条件下演化的。死板的六经解释是过不去的。六经的脉象和愈解时是在不同的阴阳空间下演化,死板注解是过不去的。
下面我们看伤寒条文上下串联演化。练习观看阴阳位置和发现阴阳运动方向的能力。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阴七壮。

 (293)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29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295)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这种方法是我在临床中反推黄帝内经,来印证仲景临证过程中发现的,在脉象舌象和面相观看阴阳气血的动态演化,在看人体所处的时空位置,推演病机的特点和动态变化,仲景学术终于由味同爵蜡,晦暗死板的格局变得生动灵巧,让我们体会到岐黄医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临床实战

失眠病人
病人2014-8-17就诊,失眠寸脉沉。

阳明燥热顶水气不降。白芍10酸枣仁30磁石30大黄(后下)黄柏10芒硝7(烊化)枳实10甘草10夜交藤30

服两天而愈。此病脏腑诊断最容易误断为气血两虚。学会仲景思路,发现我们以前在临床中是多么的不容易。错路纵生,步步惊险,常被假象所迷惑。
前在临床中是多么的不容易。错路纵生,步步惊险,常被假象所迷惑。
病例:1989.12.15生,从初中起睡眠质量不好,睡着到睡醒都是做梦状态,所以第二天很累,总是瞌睡全身就是提不起劲。白头发不少。有乳腺增生,断奶两年还能挤出点乳汁,怀疑自己乳腺癌前兆。
1.小便黄,如果喝水多就不黄,自以为可能是肾虚,喝一点水就几分钟几分钟尿急,所以一般不渴,不喝水。2.大便一天一次,还好。
3.很少感觉口渴,除非很热,或者吃比较咸的东西之后。
4.胃不胀,不过可能消化不是很快,我很少觉得饿,现在不像以前那么有胃口想吃了,每天就是瞌睡、困。
5.感觉很没精神呀,最不正常就是睡起来眩晕,手还会发抖.
6. 掉发很严重,现在快变光头了。
双寸脉浮虚燥急。

足少阴下沉,相火君火逆走阳明燥位。水汽入脑。四逆散抬阴气化水汽。
南政之岁,三阴在泉,则尺不阴。此病人脉气偏向西南心肺。
此病人我们按传统思路很快诊为阴虚阳亢风动。学不会黄帝内经的理论来处理临床我们动手就错,这是我们中医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怪不得国家政策不扶植,怪不得西医的冲击,怪不得病人不相信中医。中医问题出在我们中医的本身。要学好中医,路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静下心来好好读懂《黄帝内经》和《伤寒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