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宗祖师西天28祖东土初祖达摩祖师简介

 勿染尘埃 2015-02-25
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罗」。于般若多罗尊者学道得法,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达摩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摩。」因改号菩提达摩,与佛大仙并称门下二甘露门。祖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尝废阙。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 师泛海至广州番禺,梁武帝遣使迎至建业,然与武帝语不相契,遂度江至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时僧神光慕师高风,断臂求法,师感其精诚,遂传安心真法,授彼心印,改名慧可,经九年,欲西返天竺,嘱慧可一宗之秘奥,授袈裟及楞伽经四卷。祖玄风所被,普施法雨,有识者咸归,彼徒生嫉竞起害心,数加毒药,莫能中伤,至第六度,以化缘既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之。 端居而逝,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祖于葱岭,见手携只履归西方。奏其事,帝令启圹,棺空,惟只履存焉,诏取遗履少林寺供养。
   般若多罗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
   宝不自宝
   第三王子曰:
   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
   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
   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
   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
   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
   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
   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
   人我最高
   般若多罗叹其辩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
   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
   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
   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
   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般若多罗知是法器,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罗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般若多罗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
   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武帝请法
   梁武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祖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祖曰:「不识。」
   帝不领悟。
   慧可安心
   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得髓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门人人人 】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一花开五叶
   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祖师之道
   太守杨衒之,早慕佛乘,问祖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
   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又问:「此外如何?」
   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
   又曰:「弟子归心二宝亦有年矣,而智能昏蒙,尚迷真理。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开示宗旨。」
   祖知恳到,即说偈曰:
     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衒之闻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
   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万差,多逢患难。」
   衒之曰:「未审何人,弟子为师除得否?」
   祖曰:「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无此理。」
   衒之曰:「师若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力?」
   祖不获已,乃为谶曰:「江槎分玉浪,管炬开金锁。五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衒之闻语,莫究其端。默记于怀,礼辞而去。
   达磨二入四行观序
   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此略序所由云尔。
   理入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达摩二入四行观》
   礼拜
   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瞋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达摩破相论》
   长明灯
   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能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
   ——《达摩破相论》
   持斋者
   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
   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
   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
   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
   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
   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
   ——《达摩破相论》

化有相宗
   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
   彼众中有一尊长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
   祖曰:「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定邪?」
   彼曰:「于诸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
   祖曰:「诸相不定,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说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
   祖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定不定故,即非实相。」
   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非故,不定不变。」
   祖曰:「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已变已往,其义亦然。」
   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其义。」
   祖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萨婆罗心知圣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此否?」
   祖曰:「若解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
   彼众闻已,心意朗然,钦礼信受。祖瞥然匿迹。
   化无相宗
   问曰:「汝言无相,当何证之?」
   彼众中有波罗提答曰:「我明无相,心不现故。」
   祖曰:「汝心不现,当何明之?」
   彼曰:「我明无相,心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
   祖曰:「于诸有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
   彼曰:「入佛三昧,尚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
   祖曰:「相既不知,谁云有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
   彼曰:「我说不证,证无所证。非三昧故,我说三昧。」
   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证,非证何证?」
   波罗提闻祖辩析,即悟本心,礼谢于祖,忏悔往谬。
   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证之。此国有魔,非久降之。」言已,忽然不现。
   化定慧宗
   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
   彼众中有婆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
   祖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
   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
   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
   祖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
   婆兰陀闻之,疑心冰释。
   化戒行宗
   问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当此戒行,为一为二?」
   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祖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
   彼曰:「我有内外,彼已知竟。既得通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净,即戒即行。」
   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得通故,何谈内外?」
   贤者闻之,即自惭伏。
   化无得宗
   问曰:「汝云无得,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
   彼众中有宝静者答曰:「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得得,无得是得。」
   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
   彼曰:「见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名为得得。」
   祖曰:「得既非得,得得无得。既无所得,当何得得?」
   宝静闻之,顿除疑网。
   化寂静宗
   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
   彼众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
   祖曰:「空空已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
   彼尊者闻师指诲,豁然开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