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学─欣赏

 文生心 2015-02-26

烦恼,来自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不能释怀;痛苦,来自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放不下。这一切的烦恼、痛苦则是我们对外界事物起了喜、恶的分别心。

佛陀说:「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和痛苦都源于分别心。」心生则万法生,心灭则万法皆灭,这些法之生灭都是现象界中,因人所生的分别心而有。分别心既为烦恼、痛苦之源,那分别心是否与生俱来?答桉是否定的。

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在他那纯洁的心灵中本无分别,但在成长过程中,教之于对事物喜恶之心,久而久之,习惯养成,掩盖了原有的纯真之性,所生喜恶之分别心也就开始困扰着人的一生,日夜相随,所以烦恼、痛苦挥之不去。

人,一有了分别,便纷然失心,动静来了,喜恶来了,烦恼也跟着来了,要澈底解脱,就须从无分别心下功夫,要消除分别心须先了解分别心从何而来。

其实分别心是来自于知识,因为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没有对错和善恶的标准,而是社会教会了我们这种标准,外在知识学得越多,分别心就越大、越强。

知识让人起分别心,我们都在知识的领域中迷失了自我,弥勒菩萨如是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无诸佛。」虽然,知识让我们起分别心,但,我们又不可能不学习知识来适应于生存的社会,从弥勒菩萨言词中,我们应该可以体认到,要的是用智慧来经营人生,而非用知识。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起分别心,就需凭藉人的本性来生活,知识之学是外功,而本性则是内炼,为求抛开烦恼与痛苦,就要息一切分别心,要息一切分别心则需藉由内外双修,能了解自己,了解「人」,分别心才会随之消散。

去分别心,那就须培养出欣赏的心,欣赏就是超越分别的,不管好坏,欣赏他;不管美丑,欣赏他;不管是谁家的孩子去欣赏他、爱他。

俗语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一尺之长也有不够长的时候,虽只有一寸之短,但也有剩馀之时。人、事、物各有长短处,任何人都有优缺点,为什麽我们不能把眼光放在长处,为什麽我们不能专注的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呢?

欣赏,就是看到尺的价值,也看到寸的优势,发自肺腑的欣赏是因为内心的爱,欣赏的出发点是珍惜所拥有的因缘,而欣赏的表现方式不是拒绝,而是接纳。

欣赏不是争辩,而是接纳对方,从中观察到别人的优点,且为对方的优点惊喜和讚赏,一个讚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更化解了彼此的陌生与隔阂。

就如处在一个欣赏的磁场裡,没有距离,没有隔阂,这个世间是美好的,一切都美好,哪会有烦恼与痛苦之生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