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知识要管理》连载:将知识共享给更多的人

 军休强军路 2015-02-27

《你的知识要管理》连载:将知识共享给更多的人


               
               

 

                               

               

                   
                       
                                             
                   

                                                               

                               


知识共享(青核桃配图)


由于不同单位的 IT信息平台不同,下面笔者将着重说明在组织外部知识共享的渠道和工具。


在二三十年前,如果能出版一本书,或者能在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甚至能在报纸上发表一个“豆腐块”似的东西都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好像都是可以拿出来炫耀甚至忽悠的资本,主要原因是当时可以用来传播的渠道太少 了,而且被少数人掌握着,普通人要想让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实在是太难了!但现在,无论是纸质的出版物还是电子出版物,都增加了许多倍。从纸质出版物角度看,我国目前有 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接近 30万种;我国报纸、杂志和期刊的数量也增长迅速,杂志从 1978年的 930种增加到 2008年的接近 1万种,报纸接近 2000种。出版社、报纸、杂志和期刊的增多为个人知识共享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在纸质出版物之外,任何一个人只要会上网,都可以在无数的论坛、博客(blog)和各类免费提供的空间中发表个人的言论,理论上讲你发表的东西全球的读者都可以看到,而且发表的容量没有限制,这是何等的幸福!


下面笔者简单分析一下不同出版渠道的特点,以及在个人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于你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共享渠道。


(1)传统的知识出版渠道现状传统的知识出版渠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光盘等形式,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传统的知识传递渠道。虽然出版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不能改变,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们仍旧觉得传统的知识出版渠道更加可信,对于比较深入的内容,纸质出版物阅读起来也更加方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的评价体系还主要依靠纸质出版物,例如评职称时的论文要求必须在纸质出版物上发表,说一个人著作等身也是指纸质出版物。


与数字化渠道相比,传统的知识出版渠道有一定的“门槛”,比如这样出版单位的审稿更加严格,对内容的创新性要求更多,渠道的容量有限,所以在传统渠道的知识共享存在一定的难度:即使你愿意共享,但是有那么多人写文章、写书,为什么要发表你的?你的独创性在哪里?


其实这好比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笔者的专业是知识管理,在 2001年、2002年的时候,也曾经给报刊投过稿,也收到过退稿信,但随着自己在该领域研究和实践的增多、品牌的树立,现在基本上都是这些出版渠道主动来找我约稿。所以说,知识共享的基础是你的知识学习、知识使用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就如同易中天说的“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能看得出来”。


(2)数字化出版渠道促进知识共享


虽然传统的出版渠道仍然拥有自己的优势和核心价值,但出版的数字化却 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趋势。数字出版的低成本、快捷和便利以及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方式的变化,决定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出版,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需要的读者和消费者。


从个人知识共享的角度而言,通过互联网的数字出版也是个人知识得以传递的最简单和便捷的途径。现在互联网为个人提供了众多共享自己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并降低了知识共享的难度。例如你看完一本书后,可能没有时间或者能力写一篇上千字的书评,但你在读完这本书后知道它的价值大小,基于自己的判断你可以写一两句话的评论,甚至你可以连写都不用写,你可以仅仅点一下鼠标实现一个投票:推荐或者不推荐这本书,这其实就是你的一种态度和知识共享。例如在豆瓣网中,你看到一本书,选择“想读”就是一种共享;如果选择“想读”的人很多,说明这本书得到大家的认可。


上一章我们讲到的工具,比如百度搜藏、Google Notebook都提供了共享的功能,你可以将收藏的文章共享给自己的团队,这样他们就可以知道你在看什么,对增进对你的了解很有价值;你也可以选择共享你记的 Google笔记,这样也能帮助他们快速学习。


第一,论坛(BBS):并非每个人在一开始就可以滔滔不绝地去讲和写,我们学习知识也有一个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实践、阅读外,我们还需要去参与讨论,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然后激发自己的创新等,论坛(BBS)就提供了这样的功能。


博客是完全围绕个人展开的,你可以共享你想共享的任何东西;而论坛(BBS)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大家围绕一个问题去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你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讨论,你可以吸收别人的知识,别人也可以吸收你的知识,互相共享知识,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关于论坛的功能和使用,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从知识共享的角度而言,你应该确定几个属于自己的专业论坛,并积极参与交流和分享,最终通过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来提高自己。


第二,微博客: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它允许你将自己此时、此地的最新动态、想法以简单的语言共享出来,而共享的内容所有的微博客用户都能看到,其内容可以推送到订阅了你的微博的用户眼前,而且微博客大都支持发送 手机短信的方式。


你在使用 MSN或者 QQ与人聊天的时候,尽管它们都提供了群聊的功能,但大部分用户使用时是采取一对一的沟通。而且聊天时需要大家都有空,可能我们工作都很忙,但又希望关注彼此的所思、所想,这时候就是微博客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微博客信息不仅仅是发送给一个人,也可以发给一群人,而且发出去后接受者有权利选择看与不看,因此避免了一个人想聊天另一个人没空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提供微博客功能的网站是 twitter.com,国内类似的网站是饭否(fanfou.com)和叽歪(jiwai.de),最近新浪网的微博服务也开通了,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试用,在本章下面的工具部分,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简单介绍。


第三,博客:互联网上有无数提供博客功能的网站,作为一个个人知识出版的简单工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个性去装饰你的博客。博客完全围绕你个人展开,你可以自主决定你想共享什么,可以决定要不要别人评论(别人评论对你的学习有价值),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写、写多少内容等。


对于博客平台的选择,从个人品牌的角度讲,你可以建立拥有自己独立域名的博客,就是说域名自己申请、网络空间自己购买,然后自己在上面分享你的知识和观点。但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功底(对博客平台的熟悉)和一定的财务成本(域名、网络空间和程序可能都需要一定费用)。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以去选择那些互联网上免费提供的博客平台,在选择的时候建议找那些实力雄厚、比较知名的网站为好。


如果你想要共享你专业和领域的知识,笔者不建议你选择新浪或者搜狐之类的大门户网站的空间,而是最好选择你所在行业的网络平台,因为具体的一个专业在门户网站上并没有多少用户,因此无法形成足够的交流和互动,如果你共享的内容一直没有得到反馈,也会降低你持续共享的热情。而在专业或者行业平台上,由于大家背景相同或者类似,你的分享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共鸣,从而促进你个人的学习和交际圈的拓展。


第四,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站(SNS):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站除了可以用来维护自己的朋友圈以外,它还是一种集成了微博客、个人博客、论坛、社会性书签等多种工具的知识共享平台。其功能正好符合了人们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首先是实践、阅读、思考,然后能够形成一些简单的话语,这个时候可以用微博客(在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名字,例如在开心网中叫“记录”,即记录你此时


此地的想法,还有一些平台叫“迷你博客”等)的形式表达出来。观点进一步成熟后,你可以在论坛中发起一个帖子邀请大家参与讨论或者在别人发起的帖子下面分享自己的观点,最后你可以写成博客来共享等。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阅读许多网络上的相关内容,这时候可以使用社会性书签将你阅读的内容收藏起来。以上的过程是你个人学习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如果能让你的朋友、同事看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知识共享,因为你不仅共享了知识的结果(比如一篇 5 000字的博文),还共享了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既便于别人了解你,更共享了你的知识。


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站有很多,有重点服务于大学生的人人网(renren. com),也有专注于上班族的开心网(kaixin001.com),还有更多的关于某个领域和某个行业的垂直网站服务,例如专注于知识工作者成长和发展的知识工作者公社(my.)。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笔者更建议选择你行业或者领域内的该类网站提供的相应服务,原因在上面也提到过:因为在这里有你的同行,他们会跟你更多地互动,更多地交流,能建立你行业内的专业形象和个人品牌!


互联网就是一个知识共享和传递的渠道和平台,而且不断出现具有新功能的知识共享方式和工具,知识工作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本文摘自著名知识管理专家、KMCenter主任田志刚的个人知识管理书《你的知识需要管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将别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成就你的丰盈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