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击、摔跤与传统拳术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2-28
 日本空手道世家子弟到美国留学,期间接触了拳击,发现拳击是个好东西,于是就在上学空隙,找到一个有名气的教练学习,半年以后,感觉收获很大,之后,参加了地区的拳击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学业结束后,回到日本。他的弟弟是日本某地区的空手道表演金牌得主,他与弟弟说了自己学拳击的收获,弟弟不以为然,认为拳击不就那两下子,没有什么了不起,还是日本的东西最棒,他见说服不了弟弟,就对弟弟说,咱们还是比划比划吧,看看效果如何。弟兄俩就在海边的沙滩上摆开了战场,两个人带上拳套子,采取的是日本空手道战法,没几个回合,弟弟就败下阵来。几番切磋后,弟弟无话可说了。此后,哥哥在全日本空手道对抗赛中获得金牌,弟弟也跟随哥哥学习,在地区赛上获得好成绩。哥哥后来写道,空手道多注重表演,对实战研讨的过少,固步自封是进步的大敌,拳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实战,既然是实战,一切好的东西都应该学习。

陈佩斯在访谈节目中介绍,他学生期间学习过拳击和摔跤,在社会上没人敢欺负他,在内蒙古生产兵团期间,周围的人没几个是他对手。按他的话说,拳击加摔跤“横趟”。国产的摔跤高等的同内家功很有渊源,那是至高跤手的追求。跤手经常实摔,同拳法一样,其中有很多窍门,非实际的摔,非有名师指点不能成就,以前在工厂时,有跤手领衔,兴了一阵,全厂比赛,那小个摔大个,摔的非常漂亮,令人惊叹。有跤手在赛场上被淘汰,转行太极推手,一举夺魁,这已经不是新闻。

    每个习武者的目不同,有的是为了对武术有所了解,然后著书立说,或者像金庸那样写些小说又不显得外行;有的只是为了摆龙门阵时有谈资;有的是为了有朝一日上擂台夺冠;也有的是为了街战,以备防身;有的是想一朝成名,成为武术大师。还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打草楼兔子,能得到一点防身术更好。目的不同,需要学的内容也就不同。武术对抗是运动,非运动不能体验,人人都会跑步,马俊仁教出的队员就是不一样。武术为什么要有师传,有很多的窍门,非反复指点不能完成。有些可以从光盘书中得到,有些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被河南武林风称为百姓英雄的王洪祥,从他的简历中得到一个细节,他从小学的是套路,后专攻了一年散打,此后是打工生涯,打工之余他练的是传统套路还是还是散打,我们不得而知。2003年,开始在酒吧打散打,并以此为职业赚钱。这恐怕就是常说的打黑拳,据说在某些发达的沿海城市较盛行。期间也有泰国选手参加。据介绍,他是那里的常胜将军。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他为什么在武林风上一举成名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王洪祥的成功不是主要来自传统套路,而是散打。这有点像那个日本空手道冠军。这其中的道理,对那些想实战速成的年轻人或许会有帮助。

    不仅国家标定的表演套路走向舞蹈化,就是许多原本的传统武术也有这种趋向,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同和平年代有关,也同儒家仁爱的道德文化有关。在大儒家文化圈的国家,武术的这个特征都很明显。

    在下曾认识一个人,那才是真痴迷武术,有那么几年,只要听说哪里有武术的真功夫,一定要亲自登门求教,路程再远也不辞辛劳,花再多的钱也值得。他淡淡的说:我就是想见识真正的功夫是什么样。大多数情况下,人家是只让他看表演,不让他亲身体验的,这是他最遗憾的地方。让他看表演,不一定就不是真功夫,也有可能是人家不愿意惹麻烦,这要在西方人就不一样了,想了解我的功夫嘛,好说,戴上拳套子,到拳台上打一场,不行,约一场也行,谁输了谁请吃饭,大家从此是朋友。胜败还在其次,运动就是娱乐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