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大结胸证——大结胸部位偏中的证治

 学中医书馆 2015-02-28
B、大结胸部位偏中的证治:
原文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解词:(1)客气——即外来的邪气。邪从外来,非身体素有,故称“客气”。
        (2)阳气内陷——指太阳气不能向上向外抗邪于表,也即表邪随阳气的内陷而入里。
        (3)懊憹——即心中烦热,闷乱不安。
        (4)剂颈而还—剂通齐。指只见头部汗出,齐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语译: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为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的表证,数有化热之象,动脉主痛,主要见于疼痛病症,多为中焦停聚有形病邪,脉数说明热邪尚未与有形病邪交结成实,仍以表证为主。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微盗汗出,恶寒。医者以其中焦停聚有形病邪,采用下法,反而导致热邪内陷,与有形病邪交结成实,数脉反而变为迟脉,病邪交结于胃脘,故在胃脘部出现剧烈疼痛;邪热内聚,扰动于胸膈,则躁烦,甚则心中懊憹;有形病邪阻滞气机则短气。此证为热邪内陷与有形水饮交结于胃脘部,产生以硬结为特征的大结胸证,当用大陷胸汤治疗。内有水湿病邪,热邪内陷,与水湿郁蒸还可出现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湿热内蕴,不得宣泄,可形成黄疸。
参考原文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分析:外感病得之六七日,外邪与水热邪气互结于心下而成结胸,见脉沉而紧,脉沉主里,脉紧主痛,证见心下痛、按之石硬(是腹膜炎所致之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的表现),可用大陷胸汤治疗。注:以上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三证。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分析:一个外感病,得之十余日,热结在里指热结在阳明;复往来寒热指的是少阳邪郁,少阳郁邪兼阳明不和者,可用大柴胡汤,提示了结胸证和大柴胡汤证鉴别。但结胸无大热是指既无阳明日晡潮热,也无少阳往来寒热,这是热邪和水邪结在胸胁的表现。结胸证也有但头汗出,是因水热互结,热邪被水邪牵制而不得外越,故身无汗,阳热上蒸,可见但头汗出。
以上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但头汗出、短气躁烦、心中懊憹,即大结胸证病位偏中的临床表现。
C、大结胸邪结部位偏下的证治: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解词:(1)日晡所——日晡,申时的别称,即下午3-5时;所,不定指代词,是前后、左右的意思。日晡所,即下午3时-5时前后、左右。
(2)潮热——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至时而降。
(3)不可近——形容疼痛拒按不可触碰的样子。
分析: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是阳明燥热伤津的表现,阳明燥热内盛,可以有不大便。日晡所,日晡是申时的别称,即下午3-5点前后左右,阳明经旺于申时,如果阳明有热,则于此时正邪相争激烈,热势就明显升高,就象江河湖海之涨潮落潮一样,那么有规律,所以叫“日晡所发潮热”。说“日晡所小有潮热”,提示热势不高。但“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是大结胸病位偏下的临床表现,也就是说整个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都存在,这实际上是一个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实证是拒按的,这种病人特别害怕别人碰他的肚子,别人靠近他,他都害怕(注:余泽润认为,这点很符合空腔脏器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的特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说明病变范围广,临床证侯重,是一个比较重的大结胸证。
结胸证伴有阳明腑实证,要用大陷胸汤,因大陷胸汤既可清泻阳明,又可泻热逐水;而大承气汤只能清泻阳明,不能泻热逐水。故不能治疗大结胸证。
        提要:论述大陷胸汤的适应证及其与发黄证、大柴胡汤证、阳明腑实证的鉴别。
分析:1、结胸:
成因:太阳表证误下,邪气入里化热,或太阳表邪入里化热,邪热与水饮结于胸膈脘腹。
病位:邪结胸胁心下。
症状(主症):心下痛,按之石硬(即腹肌紧张,腹膜炎);或膈内拒痛(表现为胃脘部结满紧实,疼痛剧烈,按之坚硬而拒按,多波及胸胁);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水热互结,邪气盛实,气血阻遏,不通则痛。注:临床所见,本证疼痛拒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诸证皆可见。
短气,烦躁,心中懊憹——邪结于胸,气机受阻,故短气。邪热内扰故烦躁而闷乱不安。
但头微汗出——水热互结,郁热不得外越,故身无汗,但头为诸阳之会,阳热上蒸,则可见头部出汗。
脉沉紧——沉为在里;紧主疼痛,为邪实之主脉。
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为结胸证的典型表现,称结胸三症。
次症(伴见症):舌上燥渴、日晡所小有潮热等,属阳明里实证。
不大便——有形病邪聚于胃脘,致胃肠之气不通。
舌上燥渴——阳明燥热伤津;
日晡所小有潮热——水热之邪互结,与阳明腑实并见,阳明旺于日晡,故见日晡潮热。但本条言小有潮热,说明阳明实热邪气并不严重。
2、大结胸与湿热发黄、大柴胡汤证、阳明腑实证鉴别:
(1)大结胸与湿热发黄证鉴别: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误下邪入中焦,与湿相聚,湿热郁蒸于上故头汗出,湿热不得外越,故身无汗。小便不利——湿热不得下行。身必发黄——湿热蕴结于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鉴别:病机上结胸是水、热互结;发黄是湿、热互结。症状上,结胸、发黄皆可伴见胸胁疼痛,但结胸是胸膈脘腹疼痛硬满,疼痛程度较重,可伴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湿热发黄虽有胸胁疼痛,但疼痛程度较轻,可有压痛,不伴反跳痛,肌紧张。
(2)阳明腑实证可有胸膈脘腹的疼痛,可与大结胸证鉴别:阳明腑实证有不大便、舌上燥渴、日晡潮热的特点,虽有绕脐痛、腹满痛拒按,但腹部无结胸证按之石硬的特点。阳明腑实证病位在肠腔;结胸证病位在腹膜、腹腔。有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是大陷胸汤证;无腹膜刺激征,只有腹满、腹痛,有压痛,伴有日晡潮热,不大便的是大承气汤证。
(3)大柴胡汤证也有胸膈脘腹的疼痛,需与大陷胸汤证鉴别:但大柴胡汤证既有阳明热结在里之证,又有少阳往来寒热之特征。且腹部无结胸证按之石硬的特点。
辩证要点:本证表现为水热互结之证侯特点。辩证要点是心下硬满,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触按,短气躁烦,头汗出,大便秘结,日晡小有潮热,口渴不多饮,苔黄腻或黄厚而燥,脉沉紧。
大结胸病机:邪热内陷与有形之水饮互结于胸腹。
治法:泻热散结,攻逐水饮。
方药: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现代用法用量:大黄30g,芒硝33g,甘遂0.5g。
先煮大黄,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分2次温服,得快利,止后服。
方解:大黄——泻热通便
        芒硝——软坚散结
        甘遂——峻逐水饮
        合用泄热软坚,逐水散结。
郝万山说:在煮本方药物时,要注意各药的先后顺序:先煮大黄,去掉药渣,纳入芒硝,上火煮一、两开,最后入甘遂末。因芒硝易溶于水,不需要多煮,甘遂泻下的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需要以末冲服,才能发辉药效,所以只能先煮大黄。本方泻下猛峻,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伤正。
注意事项:
(1)方中甘遂泻下的有效成份难溶于水,只有以末冲服,在胃肠吸收,才能充分发挥药效。甘遂用量一般以2-3g为宜。本方为峻攻之剂,当本“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得快利止后服。快利的判断有三点:A泻下三次以上;B其中至少有一次水泻;C泻下后,患者胃脘结满紧实明显减轻,有纳粥之欲。
(2)本证泻下后,可仿小结胸证继续治疗。若病情有反复,必要时再服一剂大陷胸汤。
郝万山说:清末医生王季寅,平素患慢性胃病,有一天出诊时饮食不慎,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胃痛发作,痛如刀割,难以忍受。艰难回家后急就诊于临近针灸医生,施针后不见缓解,针医说:“王大夫,你的肚子坚硬如石,病情很重,针灸治疗无效,应该用药物治疗”。季寅初按阳明腑实证用大承气汤,服后排出一点大便,腹痛仍不缓解,又服1剂,进药须臾即大汗淋漓,辗转反侧,心慌心跳,将要虚脱。急进独参汤一杯,虚脱症状虽缓解,但腹痛如故。季寅暗自思忖:本病攻之无效,补之不成,事已致此,吾命休矣!苦闷忧虑间突然想起《伤寒论》大结胸证条有“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之描述与自己的病情相同,猛悟自己患的应是大结胸证,决定改用大陷胸汤,服完一剂,自己感觉与大承气汤不同,大承气汤喝完药力直抵少腹,不到半个时辰大便即拉下;而大陷胸汤服后,药力盘旋于胸膈脘腹之间,久久乃下,大约过半天时间,才泻下如棉油一样的大便碗许(显然是上消化道出血及病灶周围的炎性分泌物),腹痛随即缓解。过一时辰,再进药一次,胸膈脘腹的疼痛进一步减轻,第二、第三天,又各进药一次,发现肚皮软了,肌紧张消失了。
季寅暗自庆幸,由于辩清了证侯,选准了方药,救回了自己的性命。心想:既然效好,索性再服一剂以拔除病根,没想到药下咽不久,即觉心如掀、肺如捣、五脏鼎沸,大汗虚脱。急服独参汤一杯后,症状逐渐缓解。后用健脾养血,糜粥自养,过一段时日,逐渐康复。
郝万山教授按:《内经》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本案说明,大陷胸汤作用猛烈,属大毒之品,应中病即止,勿使过之。否则就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现代研究:现代多用本方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化脓性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肠扭转、蛔虫性肠梗阻等类型疾病。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伴短气躁烦,心中懊憹,不大便,日晡潮热,舌红苔黄腻,脉沉紧或沉实有力为辩证要点。
北京市第六医院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所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40例,病重者用大黄9g,芒硝9g,甘遂末3g(分2次冲服),煮为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病轻者用甘遂末0.9g,大黄粉0.6g,芒硝粉0.3g(本院名321胶囊)装入胶囊吞服,每日服2次。配合输液等西医支持疗法,40例病人穿孔全部闭合,腹膜炎的体征消失。由此可见,大陷胸汤用于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只要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用本方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能增强肠蠕动,有很强的导泻作用;另外还有增强机体非特异型免疫功能,抗肾衰,加强利尿的功效。
本方与大承气汤均含硝、黄,但本方是甘遂合硝、黄;大承气汤是枳、朴合硝黄。临床实验证明:大承气汤能促进肠蠕动,提高肠道张力和压力,由于胃肠道的压力增加,会把胃肠道的内容物压入腹腔,从而加重腹膜炎症,故大承气汤不适于腹膜炎的治疗。
临床体会:刑锡波说:“本方不但治胸膈湿痰停滞有效,而用以治胸腔积液效果尤著。本方对排除胸水有一定效果,惟甘遂以送服药面为佳,若煎服用量增至10g,亦不如药面1.5g发挥之作用”。
余泽运按:本证从症状描述看,极似现代医学的急性胃穿孔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及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急腹症。由此类推,大陷胸汤似可试用于空腹胃穿孔及非血运障碍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急腹症,见腑实便秘可下之证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