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寒热错杂致痞——A呕利痞

 学中医书馆 2015-02-28
3、寒热错杂致痞:
A、呕利痞:
原文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解词:(1)蒸蒸而振——蒸蒸即高热,振即寒战,即高热寒战。是战汗前的表现。
        (2)却——即然后。
        (3)不中——犹言不宜、不可。
提要:辩少阳证、大结胸证和痞证。
语译:伤寒五六日,出现呕而发热等柴胡汤的典型表现,未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而以其他药去攻下后,柴胡证仍在者,仍可用柴胡汤治疗。此证虽经误下,但病机未变,不作为变证处理。但由于误治损伤正气,服小柴胡汤后,可能出现战汗透邪的现象,即先寒战,继而蒸蒸发热,而后汗出而解。若柴胡证误下后出现心下满而硬痛等结胸证表现,可用大陷胸汤。若误下后出现心下满闷而不痛等寒热错杂的痞证的典型表现,可用半夏泻心汤治疗。
分析: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少阳病热郁胆腑,胆腑郁热犯胃,胃气上逆故呕;热郁胆腑,故见持续发热。少阳柴胡汤证,反用下法,误下后有三种转归:
A、下后病证不变——仍用柴胡汤,但可见战汗而解;
B、误下邪气入里,饮热互结于胸胁心下,形成结胸者,用大陷胸汤治疗。
C、下后损及脾胃,外邪内陷,致脾胃被伤,斡旋失司,升降失职,寒自内生,热自外入,寒热错杂,互结中焦,气机不畅——心下痞(心下胀满堵塞不通),可兼肠鸣、下利、呕吐等症。
辩证要点:心下痞,满而不痛,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纳呆,微渴,舌稍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弦细数。即上呕、中痞、下利是其辩证要点。
鉴别: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均能和解枢机。但:
小柴胡汤—半表半里之枢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
半夏泻心—半上半下之枢机—心下痞,满而不痛,恶心呕吐,肠鸣、下利。
病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
治法:和中降逆消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词:煎——将液体加热浓缩的过程叫煎。《方言》:“凡有汁而干谓之煎”。在秦汉煎和煮的意义是不同的,药渣同水混煎谓之“煮”;去渣纯汁再煎浓缩谓之煎。《伤寒论》对二者的使用是有严格区别的。
现代用法用量:半夏20g,黄芩15g,干姜15g,人参15g,炙草15g,黄连5g,大枣4枚。
水煎取汁,去滓,再煎浓缩减半,分温3服。
方解:半夏———降逆止呕
        参草枣——补益脾胃
        干姜———辛温散寒
        芩连———苦寒泄热
        诸药合用,辛开苦降,扶中降逆,消痞散结。
半夏泻心黄连芩,甘草干姜枣人参,心下痞满或呕利,中虚湿热痞证审。
本方要求“去滓再煎”,意在使寒热药性和合,利于调中和胃。在《伤寒论》中去渣再煎的方有半夏泻心、生姜泻心、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其意义是一致的。
现代应用:现代多用本方治疗胃中不和,寒热错杂,兼水饮食滞或湿热蕴结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等。
临床体会:余泽润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轮状病毒性肠炎,辩证属寒热错杂、升降失调型者疗效较好。其中用本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33例,兼表证合葛根汤,兼食滞合保和汤,湿邪偏盛合胃苓汤。总有效率92%。
案31——小儿秋季腹泻
患者王某,男,2岁半,2005年12月5号诊。
因天凉感寒复因饮食不慎,出现轻度发热(体温37.8度),腹泻水样便,日10余次,在本镇医院按病毒性肠炎给于输液,服药(药不祥),治疗3天,仍腹泻,今转本所就诊。
刻诊:患者恶寒发热(体温37.5度),鼻流清涕,偶而吐乳,腹胀,肠鸣漉漉,腹泻蛋花水样便,日10余次,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紫。辩证为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使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治以解表散寒兼和中降逆。方用葛根汤合半夏泻心汤。
半夏8g,干姜8g,生姜6g,黄芩6g,黄连4g,红参6g,炙甘草5g,大枣2个,粉葛根8g,桂枝6g,白芍6g,麻黄4g,炒车前子10g(包煎),焦三仙各8g。水煎服,3剂。
服1剂,患者微汗出,热退至正常,3剂服完,诸证痊愈。
按:本例腹泻蛋花水样便兼呕吐肠鸣、痞满,为脾胃升降失调,寒热错杂于中;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系外感风寒。故选用葛根汤解表散寒,半夏泻心汤和中降逆,调理脾胃升降。外邪解,脾胃升降调则腹泻自愈。(余泽运医案)
案32——慢性胃炎:
患者李某,男,44岁,1995年4月诊。
患慢性胃炎2年,四处求医,中西药并用,久治不愈。近因劳累病情加重,经人介绍,特到本所就诊。
患者自诉:上腹部痞满胀痛,嘈杂不适,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有时肠鸣腹泻,大便粘滞不爽,查其舌胖大,质红,边有齿痕,苔黄厚而腻。辩证为慢性胃炎日久,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调,中虚湿热结聚。治以健脾养胃,清热燥湿,辛开苦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
旱半夏12g,党参15g,黄芩15g,干姜12g,黄连10g,炙甘草10g,大枣5个,沉香曲12g,公英15g,乌药12g,佛手15g。
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上方服5剂,诸证均减。后用原方化裁继服40剂,诸证均愈,随访5年,愈后未发。
按:本例患者见心下痞满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便粘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显系脾胃升降失调,中虚湿热结聚。故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沉香曲、公英、乌药、佛手清热理气行滞。湿热清,气滞行,脾胃健,升降调,胃之通降功能复,则诸证均愈。(余泽运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