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149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一百四十九条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释义:(本条讲柴胡症误下后的三种转归及治法。)

      伤寒五六日,呕逆而且发热,小柴胡汤症的主症已经具备,而用了攻下方药,但只要柴胡仍在,就仍可用柴胡汤治疗。这虽然已经误下,也不是逆候,服小柴胡汤之后,定会发生蒸蒸振战,然后发热汗出而病解。假如下后发生心下满而硬痛的,这是结胸症,可用大陷胸汤主治。如果心下只是闷满而不疼痛的,这是痞证,柴胡汤是不适用的,宜用半夏泻心汤。

      据“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精神,呕而发热,是少陽病的表现,则柴胡症的主症已经具备,自应治以小柴胡汤。医者不用小柴胡汤和解,反用他药下之,当然属于误治。但由于患者的体质与误用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差异,因而误下后就有许多不同的转归。

      误下后的第一种表现是,病证未发生变化,柴胡证仍在。这时还可以使用小柴胡汤。此误下尚未造成邪气内陷,故云“不为逆”。但误下后,毕竟耗伤正气。小柴胡汤助正达邪,服药后正气得药力相助,与邪气相争,故发生“蒸蒸而振”的“战汗”的现象,发热汗出而解。

      误下后的第二种情况是,心下满痛,按之石硬,形成结胸证。此因少陽邪热内陷入里,与水饮互结。与前太陽病误下而成结胸,途径虽然不同,但见证并无差异,故亦用大陷胸汤,以泻热逐水破结。

      误下后的第三种情况是,出现心下满而不痛的痞证。此因误下之后,脾胃陽气受损,邪热内陷所致。脾胃陽气亏虚,不能温运水湿,寒湿内生,以致寒热错杂,虚实兼夹。中焦寒热虚实错杂,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气机壅滞,故发生心下痞塞不通。心下痞满,按之不痛,而若气机壅滞较甚,也可出现疼痛之症,但程度较轻,与结胸证之心下痛,按之石硬者,仍有显著差异。

      本证除心下痞外,还有呕利肠鸣等症。气机痞塞于中,胃气不降而上逆,可见恶心、呕吐、嗳气;“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脾胃气伤,可见肠中鸣响;脾气不升而下陷,还可见下利及大便干湿不调。此心下痞满证纯属中焦气机壅滞,升降失常,与胸胁苦满的小柴胡汤证有着不同的病理机制,自然不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所以说“柴胡不中与之”,而应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中消痞。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辛能散结,温以散寒;黄芩、黄连苦能降浊,寒以泄热;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脾益胃。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同施,共奏泄热补虚,升清降浊、散结消痞之功。

      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甘调之代表方,后面介绍的生姜泻心汤及甘草泻心汤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稍作加减而成,主治病证亦与此大同小异。

      辛开、苦降、甘调,共成泄热补虚、升清降浊、散结消痞之功,开治疗脾胃病之一大法门。现代医学所谓急慢性胃炎、胃肠炎、溃疡病,以至肝、胆病等疾患,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者,运用此法,化裁得当,多能收效。

辨证论治:

主症:心下痞,满而不痛,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纳呆,微渴,舌色稍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弦细数。

成因: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

治法:和中降逆消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