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节、厥阴病本证 一、厥阴病寒证 (一)厥阴经寒证

 学中医书馆 2015-03-01
第三节、厥阴病本证
一、厥阴病寒证:
(一)、厥阴经寒证:
原文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语译:病人手足不温,脉细欲绝的,为素体血虚,感受寒邪,寒凝血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用当归四逆汤治疗。
提要:血虚寒凝致厥的证治。
分析:成因:肝血不足,经脉失养,外受寒邪。
病性:虚寒。病位:血脉。
症状:手足厥寒(指掌至腕,趾跖至踝不温,较四肢厥冷程度轻)——血虚感寒,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
        脉细欲绝(脉来如丝,似有似无)——素体血虚,脉道不充,外受寒邪,阻滞血行。
        兼寒凝经络者:见四肢关节痛,或身痛腰痛,或指(趾)尖、鼻尖、耳尖青紫;
兼寒凝胞宫者:见月经不调、衍期、痛经、量少色暗。
兼寒凝腹中者:见脘腹冷痛。
辩证要点: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病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方药: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用量:当归15g,桂枝15g,芍药15g,细辛15g,炙草10g,通草10g,大枣8枚。
水煎取汁,分温3服。
方解:当归、白芍——养血和营
        桂枝、细辛——温经散寒
        炙草、大枣——补中益气
        通草————通行血脉。
        诸药合用,养血痛络,温经散寒。
        郝万山在用本方时,常以鸡血藤代方中苦寒之木通,则养血通络之效更好。
郝万山说:本方应用要抓三个要点:一是有肝血不足的特点;二是病变局部有发凉、发冷的特点;三是有疼痛的特点。如果冷痛的部位发生在肝经的循行部位上,用本方就更加适宜了。如1、治偏头痛、巅顶痛及其他头痛属血虚肝寒,阴寒上逆,遇冷则发,头痛发作时面色苍白者。2、治雷诺氏病,手指冷痛者。3、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寒湿凝滞者。4、预防和治疗冻疮,既可内服,也可熏洗患处。5、治冠心病、心绞痛,属血虚寒闭而兼血脉瘀阻者。6、治坐骨神经痛属血虚寒凝者,7、治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鉴别:本证应与四逆汤鉴别:
当归四逆汤——脉细欲绝——血虚寒凝引起
四逆汤————脉微欲绝——阳衰阴盛导致。
现代应用:用于肢端紫绀证、肢端感觉异常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消化性溃疡、冻疮、痛经、寒疝等症见手足厥冷,脉沉细,舌淡苔白,属血虚寒凝者,皆可用之。
案例89——手足厥寒(雷诺氏病):
患者,熊某,女,24岁,1997年2月诊。患者素体羸弱,不耐寒冷,一月前用冷水洗衣后感手冷不能恢复,后发展至每遇冷风、凉水则手冷且色变苍白青紫,须经温水浸泡或烤火取暖后方能复常,经卢氏县医院诊为“雷诺氏病”,用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渐发展至足部遇冷亦见雷诺氏现象,经人介绍,到本所诊治。查见患者面色咣白,精神不振,问其月经常2-3月一行,量少色淡,舌质淡少苔,脉细弱无力。辩为气血两虚,寒凝经脉。用当归四逆汤。
黄芪60g,当归30g,桂枝15g,赤芍药15g,细辛15g,炙草10g,通草10g,地龙10g,水蛭(冲)6g,鸡血藤30g,大枣10枚。水煎服,5剂。
同时服羊肉半斤+当归30g,生姜50g,炖熟后去渣,吃肉喝汤。每天一剂。
上两方连用5剂,患者身体畏寒减轻,体力稍有恢复,但雷诺氏现象缓解不明显。后用原方加鹿茸2g,仙灵脾15g以温补真阳。10剂。
三诊:上方服5剂,手足逆冷感明显好转,遇冷手稍变色而不显苍白,足已恢复。10剂服完诸证若失,后用原方继服10剂巩固疗效。因患者外出,至今失去联系,不知愈后情况如何。
按:本例患者手足遇冷苍白青紫,伴月经量少,数月一行,畏寒怕冷,舌淡脉细弱,一派血虚寒凝之象。用当归四逆汤温经养血通脉,加黄芪补气以行血;鹿茸、仙灵脾温补真阳;地龙、水蛭、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散寒,诸药合用补肾温阳、益气养血治其本;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治其标。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故收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