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厥阴病热证

 学中医书馆 2015-03-01
二、厥阴病热证:
原文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语译:热利证,见下利赤白脓血,肛门灼热,伴里急后重,为邪入厥阴,湿热郁滞,下迫大肠,损伤肠络所致,用白头翁汤治疗。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语译:下利赤白脓血,伴渴欲饮冷水,舌红苔黄腻的,为厥阴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所致,用白头翁汤治疗。
提要:辩湿热下利的证治。
分析:成因: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或大肠湿热下注。
病位:大肠。病性:实热。
症状:热利(赤白脓血)——肝经湿热,下迫肠道,损伤血络,致传导失职。
        下重(里急后重,即腹痛急迫欲下,肛门坠重难出)——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或大肠湿热下注。
        渴欲饮水——湿热内盛,耗伤津液。
        可兼:腹痛发热,烦躁,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辩证要点:1、下利脓血,血色鲜艳;2、里急后重,肛门灼热;3、伴见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腻等。
病机: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职。
治法: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方药:白头翁汤。
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折现代用量(按原量1/2折):白头翁15g,黄柏23g,黄连23g,秦皮23g。
水煎取汁,分2次服。
方解:白头翁——苦寒清热,凉肝止利
        连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
        秦皮———清肝凉血,利湿止利。
        诸药合用,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临床应用:本方治湿热痢赤多者疗效好。若里急后重者加木香、薤白;赤痢多加赤芍,白痢多加白芍;血虚加阿胶;阿米巴痢加鸭胆子。
现代亦有用本方治疗眼病、盆腔炎、崩漏、阴痒、泌尿系统感染等属肝经湿热者。笔者体会,白头翁一药对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道灼热疼痛的,疗效卓著,其效远较“导赤散、八正散”为优,为治疗尿道灼热痛的特效药,用量宜重,可在30-50g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