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热厥轻证: 原文339、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提要:热厥轻证的两种转归。 分析:热少厥微指头寒——由于热微,阳热内郁不甚,故仅见指头寒冷。 嘿嘿不欲食——热邪内扰。 烦躁——由于阳郁于内,欲伸不能所致。 转归:1、向愈。 小便利,色白(小便通畅清长)——内热已除,小便短赤复常。 欲得食——胃气已和,由嘿嘿不欲食————→欲得食。 此为热除病愈。 2、增剧:厥而呕:指头寒→厥。 不欲食→呕。为邪郁加重,阳郁更甚。 胸胁烦满——热邪内盛,雍滞气机,干扰心神。 若进一步发展,热伤阴络→便血。 3、热厥重证: 原文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语译:外感病,四肢厥冷兼见脉滑数,胸腹灼热,烦躁口渴尿赤等症的,为热邪内伏,阳不外达的热厥证,用白虎汤治疗。 提要:里热炽盛致厥的证治。 分析:脉滑而厥——热邪雍滞于里,未与有形实邪结聚,阳郁不达四末故四肢厥冷。即“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之意。 辩证要点:四肢厥逆,躯干发热,以腋下与腹股沟最为明显,伴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 病机:郁热内伏,阳不外达。 治法:辛寒清热。 方药:白虎汤(见阳明篇)。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余泽运的伤寒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