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厥的两种转归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339条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少阳主表,厥阴主里。阳热现于外则热,阳气郁于内则寒。“伤寒”是讲病之来路,由外感而来。“热少微厥”,“热少”,内热闭郁轻微,“微厥”,手足厥冷轻微,“指头寒”是对微厥的具体化描述,只是手指头凉,手掌以上部位都不凉,较手足厥冷要轻的多。
“嘿嘿不欲食,烦躁”,神情淡漠,不想说话,不想吃饭,心情烦躁,看着特别眼熟,与96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特别像,只是多了躁扰。说明病不全在少阳,稍稍陷入厥阴,介于少阳和厥阴之间,很不稳定,可能出现两种转归。一种是“其病为愈”,一种是“其后必便脓血”。
厥阴本气为风,标气为阴,中见少阳火气,火气被郁,就表现为热厥,因为是热厥轻症,仍可小柴胡汤治之。有人说可以用四逆散治之,个人认为不妥,四逆散是少阴病方,而且改为汤剂的四逆散不再是四逆散,而是变成了柴胡剂,可以视为小柴胡汤的变方,小柴胡汤中有两味药不能加减,柴胡、甘草,加上枳实、芍药,就是四逆散改成的汤剂。
那么,证候相似,处方相同,我们如何区分这个患者是少阳病还是厥阴病呢?除了指头寒的微厥之外,少阳病不饿也不欲食,而厥阴病是饥不欲食,有饥饿感,但不想吃。
“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这是讲第一种转归,少阳火气被郁,小便不利,色黄赤。数日之后,阴阳和,里热消除,小便通利,颜色清白,说明里热已除,从“嘿嘿不欲食”转为“欲得食”,说明胃气和,中气恢复。这时候虽然没有说手足的事,但“指头寒”应该转为“手足当温”了,于是仲师得出结论,“其病为愈”。
“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这是讲第二种转归,如果数日之后,“指头寒”发展到手足厥冷,“嘿嘿不欲食”发展到“呕”,“烦躁”发展到“胸胁烦满”,说明“厥深者热亦深”,热邪闭郁不得解,内热加重。王肯堂认为:“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邪干其府,故呕而胸烦满”。虽然证候表现像是少阳证,但病却是厥阴病。参《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足厥阴经脉挟胃,布胁肋,一样可以引起胸胁烦满,肝所生病中就有胸满、呕逆,从病理层面来说,厥阴病热郁于中,就会因胸胁热蒸而烦满。参334条:“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厥阴肝主藏血,热郁厥阴不得疏泄,就会热伤血络而便脓血,南宋伤寒大家郭壅认为,“可用犀角地黄汤”。个人以为,面对一个“厥而呕,胸胁烦满”的患者,可以用大柴胡汤合白头翁汤加减治之。
本条立足“厥”证,阐明了厥阴病阴尽阳生的特点,点出了厥阴和少阳的表里关系,并讲述了热厥轻证的两种转归,也是对335条“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的进一步展开。
 
第340条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课前思考:
1.面对一个手足厥冷的患者,为什么会问有没有结胸?
2.如何理解此处的膀胱关元?
3. 冷结在膀胱关元,如何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