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节、厥阴病预后 第七节、厥阴病欲解时

 学中医书馆 2015-03-01
第六节、厥阴病预后
一、正复可愈证:
原文327、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提要:从脉象论厥阴中风的预后。
分析:脉微浮——厥阴病脉当沉迟细弱,今脉浮,乃正胜邪却,阳气来复之佳兆,故为欲愈。
        不浮——阳气未复,阴邪尚盛,故为未愈。
二、正衰危重证:
原文344、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提要:阴极阳脱危侯。
分析:发热——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下利厥逆——阳衰阴盛。
        躁不得卧——虚阳欲脱。
病机:阴极阳脱。
原文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分析:发热——阳浮于外。
        下利至甚——阴竭于下。
        厥不止——阳衰阴盛。
病机:阴阳离决。
原文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提要:纯阴无阳的危侯。
分析:伤寒六七日不利——指原只厥冷而无下利。
        发热而利——阴寒太盛,虚阳外浮。
        鉴别:热利——发热而利—发病速,热象明显
        本证——发热而利—发病慢,虚寒病后发生。
        汗出不止——阳气外脱。
病机:纯阴无阳。
原文367、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解词:晬时——指一对时。
提要:利后脉绝、肢冷的两种转归。
分析: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暴泻之后,津液骤然大泻,阳气乍脱所致。
        转归:晬时脉还,手足温——阳气渐复—预后良好“生”。
        脉不还,手足不温——阳气脱绝—预后不良“死”。
病机:阳气脱绝。
原文368、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提要:正虚邪实危侯。
分析:下利日十余行——脾肾虚极。
        脉实——邪气尚实。
病机:正虚邪实。——攻补两难,故曰“死”。
原文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提要:辩除中危证。
分析:虚寒病人,误用黄芩汤,是以寒治寒,诛伐太过,使中阳更衰,致腹中冷痛,不能饮食。若反而大饮大食,是胃阳衰败,回光反照,残灯复明之象,预后不良。
第七节、厥阴欲解时
原文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提要:论厥阴病欲解的时间。
分析:丑至卯上——厥阴病欲解时在丑、寅、卯这三个时辰——即凌晨1时-7时。
这三个时段为自然界正处在阳气升发的阶段。作为阴尽阳升之脏的厥阴为病,往往会在此时得到自然界阳升之助而有利于其病向愈,反映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