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名方之补中益气汤 42、补中益气汤 分类:调补脾胃 益气升阳 药物组成 黄芪 当归 (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 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主治 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使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与作用 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 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 减: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藁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咳嗽: 春加旋覆、款冬; 夏加麦冬、五味; 秋加麻黄、黄芩; 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临床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疔体弱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视力模糊,以及慢性气管炎、子宫脱垂、脱肛、习惯性流产、崩漏、功能性低热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 2、本方亦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眼睑下垂等证。若加入积壳或积实可使内脏平滑肌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强,效果更好。 3、凡一般慢性疾病,症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动则气促,舌淡脉虚等,亦可加减使用。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忌服。 方剂歌诀 补中参草朮归陈,耆得升柴用更神; 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方解 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