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鸿门宴玉玦定乾坤

 昵称22105133 2015-03-02

 

 

隆冬季节,天高云淡。树木萧瑟,荒草萋萋。寒风怒吼,冰冷刺骨。在灞桥通往临潼的路上,一支骑兵队伍顺着骊山山脚,逶迤东行,旌旗垂落,马声哒哒,一群人等人心思重重,萎靡不振。

这一幕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的关中大地上,汉军主帅刘邦率百余骑从霸上到新丰鸿门来见楚军统帅项羽。刘邦一路上忐忑不安,愁容满面,他知道此行凶多吉少,难以预测,不知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如何对待他,心不情愿,万般无奈,但也只好羊入虎群,听天由命了。

刘邦这次赴宴,在鸿门堡上演了一出千古好戏。这一宴成了楚汉相争的转折点,成了他日后成就霸业、一统天下的出发点。这一宴流传千古,这一宴惊心动魄,这一宴扣人心悬,这一宴险象环生,这一宴更是出人意料。这一宴,情节太复杂;这一宴,故事太离奇。这一宴,主人不知如何控制;这一宴,客人不知如何发展。每说一句话,都可能暗藏杀机;每敬一杯酒,都可能身首异处;每上一道菜,都可能鲜血喷流。太多的未知,太多的转机,使这一宴天下闻名。或许你不知道,这一宴转折的关键点源于很小的一只玉玦。

 

 
 

早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对鸿门宴一事就作了详细、生动地描述。他写道: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张良招樊哙入帐,樊哙披帷西向立,与项王应答。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范增是项羽最倚重的谋士,属大器晚成之贤士,当时已70多岁,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其谋略才能当不亚于张良。不过,略显悲壮的是,项羽对范增的尊重可能只停留在其人身上,对其谋略计策并不重视。此次鸿门宴,范增多次用眼睛示意项羽,同时举起手中的玉玦希望项羽下决心趁机杀掉刘邦、以绝后患。玉玦之“珏”,是为“决”也,因此佩戴玉玦有下决心、立大志之意,用玉玦示意他人即希望其早下决断。

可惜,项羽根本不理会范增的示意,最终放走了刘邦。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假设项羽领会了范增的用意、同意了范增的示意,一切未可知。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刘邦逃脱了,最终站在了历史的前沿,成为汉朝400年江山的开拓者。项羽最终乌江自刎,悲剧收场。

不过,我感觉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倒像是一个信守仁义、光明磊落的君子。范增说其"君王为人不忍",可见其很讲义气。他一心只想在战场上一绝高下,不想为利舍义,不想在自己营地杀死刘邦,不想为英雄不齿、被天下人耻笑。他虽唯我独尊,恃强轻敌,却豪爽直率。他在鸿门宴、垓下别姬、乌江自刎中展现的是真性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敢爱敢恨,他确是一名重情重义的一代枭雄,完全是人中“和田玉”,具备和田玉仁义智勇洁的品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就引发了天下人的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