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地芦苇及芦器编织

 江山携手 2015-03-02

芦苇,沙地人叫芦青,是沙地最普通的植物。

芦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最善于在江、河、湖、海岸淤滩等湿地环境中生长,更重要的是芦苇具有保土固堤作用。沙地先民人就充分利用芦苇这一特性,开沙、护沙、养沙,抵御自然灾害,进行土壤改良,使不毛荡田变成万顷沃土。

不仅如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沙地人利用芦苇扎成芦苇柴排在沙地护岸治坍固堤上发挥了神奇作用。据《启东水利志》介绍,芦苇柴排须扎成正方形或矩形,排体面积控制在800平方米,需要芦柴1.5吨左右,成为丁坝的基础工程。此工艺还于1969年全国农业展览馆和非洲阿尔巴尼亚展出。

从植物学角度看,我俚的沙地芦苇属于东部滨海苇区,是芦苇84个变种、6个变型中的佼佼者。它既不同于西北干旱苇区、西南山原苇区的芦苇,又有别于北方沼泽苇区、南方湖滨苇区的芦苇,“刚柔兼具”,以韧见长。善于表达的沙地人,赋予芦苇许多恰当的名称。芦苇的根就直截了当叫它“芦根”,芦苇破土出芽时沙地人亲昵地叫它“芦芽头” ,长成碧绿时统称为“芦青”,它的叶子自然就叫做“芦青叶子”, 至于“芦青”开的花毫无疑问就叫“芦花”。 “芦青”干枯收割当柴时被称为“芦柴”,成捆的芦苇就叫“芦柴个子”,去了枯叶待用的芦秆叫“芦头”。

在利用芦苇上,善于创造的沙地人可谓发挥到了极致。“芦柴”是沙地先民最早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早期用“芦柴”编做栖身的“环洞舍”, 美其名曰“滚龙厅”。用“芦头”充当房屋的墙,组成“芦笆墙”;用“芦头”编成床, 叫“芦笆门床”; 用“芦头”推成房屋的门,叫“芦笆门”;用“芦花”编成御寒的鞋叫“芦花靴”,用“芦青叶子”包裹立夏过节的“芦叶粽子”,用芦青秆制作简易的乐器“呜呜”的整天嘹亮地响。而用“芦花”填充的被子称“芦花被”,用“芦头”编成房屋的顶面则叫做“芦编瓦匾”。至今沙地人还把房屋的“径深”用“五芦头”“七芦头”表示。

在众多的芦苇编织法中,数推笆和做芦扉最富有代表性了。

深秋初冬之时,正是芦苇收获的季节,白绒绒的芦花随风摇舞,枯槁的芦苇茎茎挺立。此时,沙地男人就开始卷起裤脚,操起镰刀,踩到沟沿河边开始艰苦的涉水劳动—— “斫芦柴”。待“芦柴”在沟河边初步凉干之后,沙民便把“芦柴”打捆成 “芦柴个子”,男女老少“哼唷哼唷”地将它扛到自家宅前屋后,成排或成推地码起来进一步“风凉”,开始做推笆和做芦扉的“先期”准备。

一俟农闲,沙民便把成捆的“芦柴个子”斜斜地搁靠在用毛竹或树杆撑起的架子上,从中抽选长短相对整齐的芦苇,再用铡刀裁了根部和芦梢,剔弃压破弄折的芦头。这一过程,沙地人叫“刹芦柴”。芦柴刹好之后,凡做晒粮的芦扉和帘子、囤谷的缠条、扫场的簸箕、遮阳的芦扉帽等,要剥去芦壳,以求物品光滑;而用来推笆、搭瓜棚、竖篱笆的就不用这样讲究了。

“笆” 实际上就是沙地用芦头替代木材或砖块或甍砖的重要建材。说起那形形色色的笆,真是名目繁多。从笆的结构来说,可分为一层头较稀的牛眼单笆和一层稀一层密的双层实笆;以笆的用途来划分,有床笆、墙笆、笆箯,有坑棚笆、羊棚笆、猪棚笆,有篱笆、篱笆门、隔床笆、隔柴笆等;从推笆的技艺而言,亦可分为右手笆、左手笆等。所谓右手笆,就是以右手抓起第一把芦苇开始操作,最终以右手结束。反之叫做左手笆。通常情况用的皆为右手笆。偶尔,床铺前面需要立块屏风笆,那就必须要采用左手笆图个吉利。

沙地民间的推笆工艺,是一项很细致的活。笆匠先要就地将一把约十来支精选出来的芦头,摆成十字绞花,然后均匀地依次推着井字形“笆花”。倘若推错了一把,就会笆花失序,影响美观。推到预定尺寸时必须将笆花调整至对角线完全相等,然后才能扳边。扳边后穿好篾针,并以半爿头竹片为箍头。而扎紧箍头用的一般是铅丝或篾线,并按照“铅不三篾不四”扎箍诀窍操作。一块并不简单的“笆”就总算推成了。据说,数“山头笆”和“笆箯”最不容易推,非由经验老到的笆匠合作不可。因为山头笆和笆箯是高大的双层实笆,用作承受重力的房屋山墙和屋顶,篾针必须穿得密网,箍得牢实,所用的芦头都是精选的。在推笆过程中,忌讳说与火有关的不吉不祥之语,更禁止孩童从芦头上跨来跨去,在笆上跳上跳下。

比起推笆来,做芦扉的工艺就简单轻松得多了,只是对芦头的选料更为讲究,要求根根笔直、粗壮,还要去了芦壳。做芦扉前,先要将选好的上等芦头剖成芦篾,然后席地将芦篾摆成十字,不断依次交叉加篾,用双手将芦篾推紧挤密。做芦扉最难的恐怕是“煞边”,沙地老话说“嘴巴扁扁,就怕芦扉煞边”。意思是说,做事动动嘴皮子说说很方便,遇到芦扉煞边可就犯难了。当芦扉做到为四角煞边时,要求既要保持芦菲的花纹走向,又要巧妙折边收口。

推笆和做芦扉是两种非常吃苦的工艺。在推和做的过程中,双手常被芦篾丝片扎出鲜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沙地传统芦苇工艺似乎逐渐淡出沙地生活,但它蕴集的文化基因还在沙地汩汩流淌,因为芦青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