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能反复征兵或转运粮草----我读孙子(15)

 金庭碧 2015-03-02

孙子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立食可足也。
孙子在论述战争费钱费时两害之后,紧接着论述战争因粮于敌和速胜两利。应该说“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中心句。后面几段详细论述了这个观点。
可是,在论“两害”之后,直接导出“两利“的观点,后面再详述就足够了,可孙子却先讲“役不再籍”和“粮不三载”,值得思考。
“役再籍”、“粮三载”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国力不足用,再战就得反复征用,将帅决心不明,不知道攻哪儿守哪儿,只得到处转移粮草。孙子认为,善用兵都,决不这样。
战争是如此,对于一般性对抗或矛盾化解意义,略举一二。
1、不能将决心不明的缺点暴露给对手。战略威慑力量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实力,决心和让对手明确并相信自己使用战略力量的决心。如果反复转移保障力量,对手便不相信你的实力,更不相信你使用力量实现目标的决心。三个方面失去两个,谈何威慑?
2、不能让对手认为黔驴计穷。反复征兵,说明兵力不足。兵力是最大的实力。实力不足,谈什么胜出呢?办企业如果总是有人讨帐,发不工资,经商总是缺力资本,对手认定你无计可施,如何胜出
3、完胜对手不如化敌为我。有人将胜定义为肉体消灭对手?共实不是。与其毁伤对手,不如吃掉,化为己有。如果能吸收对方的人才为己所有,对抗会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