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水产养殖业要吃掉全球野生鱼类资源?

 haosunzhe 2015-03-03


在“未来的中国如何开发海洋渔业”这一问题中,重要是回答中国如何发展其水产养殖的部分和这些发展策略是否能缓解一直以来对野生渔业的压力。如果没有采取措施,中国水产养殖业会把全球野生鱼类资源捕捞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消费、加工和出口水产大国,而且其水产进口总额在稳步上升。中国提供了超过全球三分之一的水产品,主要是过度开发水产养殖业,因其国内大部分渔业受到过度开捕。相关报告指出,中国国内渔业产值72%,超过全球水产总量的60%和贡献了全球水产养殖价值的约一半。


在“未来的中国如何开发海洋渔业”这一问题中,重要是回答中国如何发展其水产养殖的部分和这些发展策略是否能缓解一直以来对野生渔业的压力。在中国野生渔业中,大部分使用较为笼统的饲料(同一时间捕捞多种的鱼类,会包含有不适应食用和低价值的杂鱼)。国家对于鱼类产量和交易的报告通常会错漏百出,使得很难评估中国水产业和饲料使用对海洋渔业的影响。例如,每年中国水产报告中约有30万吨的中国特有海水鱼出现,占海水捕捞的31%。


在此,我们先确定一下中国水产产量和野生渔业的联系:估计鱼粉需求和贸易额,最大限度地记录使用饲料的鱼的种类和养殖情况。我们也会评估在饲料中使用加工处理鱼过程中废料的前景,这就意味着降低中国对捕捞渔业的依赖,从而增加净鱼的供应量。


养殖业的扩张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捕捞和养殖总量成三倍增长,事实上这些增长量均来自这个国家食物板块中增长最快的养殖业(从2012年到2000年,每年有5%-6%的增长量)。2012年,中国出口水产达4000万吨(包括贝壳类,除了藻类),相当于1990年4倍的产量;养殖面积翻一番,达到800万公顷。中国对水产的需求占了全球的1/4,当前呈国内消费趋势发展,预示着它贸易地位的改变,未来十年,将从领先世界的水产出口转为净进口。国内水产养殖往集约化发展,因为生产商要从稀缺的土地、水及海岸带资源中寻求更高的回报。集约化反应出更高密度养殖,强化了对饲料的依赖,需要更频繁换水和增氧。这是从低投入,多重营养系统(例如,传统的鲤鱼混养模式中不需要使用配合饲料)转变成单一或混养包括了依赖饲料来养殖高价值的品种。


鱼类养殖在中国依然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产业,并且受到政府的指导和政策影响。在栖息地和基建设施里,包括池塘,湖中的笼,沿海水域的筏以及浅海滩涂的底部增养殖系统,养殖有超过100种淡水和60种海水鱼种类。混养鲤鱼科,罗非单一养殖或混养以及对虾增养殖,这三大部分的产量超过中国水产总量的一半。2012年,中国养殖鲤科鱼类、对虾和罗非鱼的产量分别超过了全球的90%,50%和40%。


这些所有的养殖对象中,除了滤食性鲤科鱼类,其他都可依赖配方饲料:在对虾饲料中,鱼粉含有率平均为27%,罗非料的为6%,鲤科鱼的为3.2%,它们对含鱼油量最小。出于对鲤科鱼类和罗非鱼在中国养殖规模的考虑,即便是个体所需鱼粉较少,但其总体需求是很大的。饲料的有效利用和鱼类从中吸收的营养代表着平均饲料转化率(FCR),同时也决定着对鱼粉的整体需求,因此,饲料是养殖对象的主要投入。中国养殖系统中,鲤科鱼类的平均FCR是1.7,罗非鱼的是1.6,以及对虾的是1.2。相对而言,鲤科鱼类的FCR较高,这是因为使用了质量较差的鱼粉和混养了其他高价值的品种,导致了饲料利用率不高,饲料锁定对象也较差。使用杂鱼来补充或替代饲料来投喂价值高的品种,通常也会导致较差的FCR。


表1 中国9个主要养殖品种的饲料转化率和对饲料鱼的投入

注:表中是2012年每个品种的总产量数据,来自于2013年中国渔业年鉴。其它数据主要来自实地调查。FCR均值=总的饲料量/总的生物增加量。“*”表示滤食性种类,它们在混养系统中是不需要特意投喂饲料,经施肥后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以及残饵是它们的食物。


表2 鱼粉和鱼油产品的前景


对野生渔业的依赖


中国是全球最大进口鱼粉的国家,约占全球鱼粉贸易的1/3。2012年,国家预估在整个水产养殖的部分消耗了1.4吨鱼粉,相当于注定要消失6.7吨鲜活的饲料鱼(如凤尾鱼,沙丁鱼,青鱼,鲱鱼等)。全球捕捞鱼类中超过1/4是饲料鱼,它们会转化成鱼粉和鱼油。在恶劣的环境里,过度捕捞和气候波动,中上层的鱼类与大型食肉性鱼类相比,繁殖更迅速,如果不是这样,它们会变得更脆弱。很多饲料鱼渔业已是完全过度捕捞了。


评估中国水产用料中可投入鱼类的可持续性的关注度应远远超过要减少渔业捕捞的这个目标。国内渔业加工和再出口水产产业的废料都能用于饲料的生产,野生渔业作为供应这些饲料原料的源头而被过度捕捞或面临枯竭。大量的饲料鱼被用于鱼粉的生产(,在中国高价值的海水养殖中每年大约要投喂3万吨的饲料鱼。中国的饲料鱼包括有主要有重要经济价值品种鱼类的幼鱼(约占32-50%),小型底栖和中层鱼类(如银针鱼,灯笼鱼),甲壳纲和头足类动物。国产鱼粉或其加工的副产品通常蛋白含量较低(38-50%)和较高的灰分(超过20%),所以作为价格相对较低的补充型饲料出售,适用于经济价值较低的养殖品种。


我们的调查表明来自东太平洋(如秘鲁,智利和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鱼粉无论价格还是蛋白质含量都较高,在中国通常留给经济价值高的养殖品种使用。为了确保未来有高品质的鱼粉供应,中国企业和国企子公司已经买了国外的捕捞权,包括秘鲁鳀鱼捕捞的配额。随着中国支配了全球更多高质量的鱼粉份额,其他国家料企有可能会迁往需要低质鱼粉的市场,增加对饲料鱼的需求。


资料显示在较多中国专属经济区虽然海洋捕捞量下降,但对鱼粉的热情没有减退,预期中国的饲料鱼价格会有所增加,其他亚洲地区的无目的的捕捞渔业行情也会如此。随着饲料鱼的价值增加,很多人会担心,这种漫无目的的捕捞渔业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会超过预期。可惜“饲料鱼”的种类繁多,并没有一一记录在案。我们在中国辨认出71种被捕捞的或作为水产中的饵料投入的饲料鱼。极少数的饲料鱼有被评估它们种群数量情况,大部分被列为过度捕捞或濒临灭绝。


饲料被浪费


回收水产加工废料作为饲料原料是一条减少水产养殖对捕捞渔业依赖的重要手段。在水产加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鱼和加工程度,有30-70%的渔获量会作为废料。因为这些废料具较高蛋白质、矿物质和能量,在水产饲料中受到重视。最近有估计表示40%的国产鱼粉(0.25万吨)是源自水产加工废料,每年的数量都有所增加。


从2003年至2012年, 国家海鲜加工产业年增长率达10.7%,是水产养殖行业的两倍。随着国内鱼类消费的增长,再出口市场在中国紧缩,但加工废料总量还是很大,特别是把扩张的水产养殖部分的废料包括在内。使用养殖废料提供了一个能满足国内鱼粉和鱼油需求的重要机遇,减少饲料鱼在饲料中的使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加工厂的污染。


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水产加工产业能生产出0.65万吨鱼粉(±0.26万吨,95%置信区间)和0.16万吨鱼油(±0.07万吨,95%置信区间)。这些结果说明了水产加工废料可以满足当前中国料企几乎一半(基于平均价值)和潜在的2/3(95%置信上限)的鱼粉需求。另一个更保守的估计,仅基于供出口加工的水产(与国内消费相比),反应出加工废料能生产出0.42万吨鱼粉和0.1万吨的鱼油。


不管怎样,现实里中国使用水产加工废料生产饲料还是受到不少限制。首先,废料生产出来的鱼粉质量较差,其营养条件比不上用野生鱼群所生产出来的鱼粉。传统鱼粉是由草食性野生鱼群生产的,通常其粗蛋白含量在67-90%之间,但使用废料生产出的鱼粉,其粗蛋白含量只有57-80%。因使用了内脏为主的废料所生产出的鱼粉,可以用替代饲料来弥补营养缺乏的不足。例如,植物性产品像藻类和乙醇酵母通过生物能源产业来发展。想要替代鱼粉就必须具有值得相提并论的营养价值,现成可用的,易消化的,适口性好以及价格优势。


其次,使用水产加工废料来生产饲料存在有生物体内积累的污染物、跨品种的交叉感染以及可能带病毒的食品安全隐患。为了避免疾病传染,欧盟禁止了使用养殖品种的副产品来生产饲料,但允许使用它们来生产甲壳纲动物的饲料。尽管中国没有相关的食品安全条例,但随着对饲料可追溯性和质量的意识逐渐增强,中国修订了一个新的国家标准来规范二恶英和鱼粉、鱼油在多个品种中的使用份量。另一方面,供应链因一些优秀的小规模加工厂仍旧使用老式机器以及低效高价收集原料,使其发展并不顺利。这些制约并非不能处理好,但需要大量投入在研究和发展方面的资金,而且严格执行新的食品安全法规。


水产饲料方面的战略部署是因为水产加工的废料对中国而言意义非凡,特别如果能在监测它安全风险的情况下使用。中国庞大的水产业产量稳定,并统一流水线处理加工废料。如果加工厂和鱼粉厂和料企都在一个地方,那么能最小化废料易腐、交通运输费等一系列造成供应链障碍的问题。如此一来就需要改良设备来符合环境标准。中国当前的五年计划“2011-2015”主要目标是提高能源和水的使用效率,并最小化废料排放和污染问题,上面所提及到的建立相关产业功能区可以正面支持这个五年计划。


增加还是减少?


中国水产业的规模和复杂性,将其推到“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全球可供水产”的危险状态。中国水产业的多样性和低营养级基调为其提供了大量积极改变的机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鱼粉为原料生产的饲料能保持盈利。若中国增加净鱼蛋白的产量,养殖业需要降低FCRs和含鱼类原料的饲料,且需要提高鱼粉质量。如果能应用合适的技术和供应链得到较好发展,这些国内水产加工废料很有潜力替代日益进口的鱼粉,当然还需要提高其营养条件以及认可其食品安全。


国内水产业还会持续滥开发野生渔业除非国家承诺不管在经济专属区内还是外都严格执法,并对鱼粉鱼油资源负责任。使用的鱼粉一部分源于捕捞,一部分是野生渔业的副产品,如何去降低野生渔业的压力一直都存在争议,其中一种方法是野生渔业应该在监督下进行。但如果没有这些措施和方法,中国水产养殖业会把全球野生鱼类资源捕捞完。


来源:《水产前沿》2015年3月刊(译自2015年1月9日《SCIENCE》347卷,期号6218)

译:钟绮文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水产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