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天上星星期二 2015-03-04

  在先秦時玉器是權力、財富、身份的象徵,只有權貴人物如族長、巫師等人才有資格佩帶各式的玉器,而在這些人死去時則往往都把這些生前所佩帶的飾物帶入墳墓陪葬。真正意義上的玉冥器出現在周至漢這一段時期,當時厚葬之風盛行,人們相信以玉器堵塞死者的各個竅穴,能阻止真神出竅,元陽外泄,保持屍身不腐,故我們看到此一時期的墓葬出現大量的金縷玉衣、玉竅塞、玉璧板等等。

  简论玉觽:玉觿為角形玉器,造型可能來源於獸牙。原始社會有佩帶獸牙的習俗,後來以玉仿之,遂有玉觿之形。從許慎的《說文》記載釋義:「·觹:佩角,銳端可以解結。」又《詩經·國風·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觽…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等記載,亦可以想像這種配戴玉觿的習慣。玉觿于商代流行,其後曆西周、春秋戰國,至漢而不衰,漢以後消失。玉觿除用於佩帶裝飾的功能外,古人還以此作解繫繩結的工具。因此儘管各代玉觿造型變化繁複,卻總不離上端粗大,下端尖銳的基本特徵。同時,佩帶玉觿被認為具有解決困難的能力,是一個人聰穎智慧的表現。
  漢代玉觿趨簡化,多數呈細長牙狀和寬三角形,紋飾主要有絞絲紋、勾雲紋。西漢早期玉觿與戰國相近,一種作「s」形龍紋,身出尖卷狀裝飾,尾為錐形,身、尾飾雲紋,並刻出輪廓線;另一種呈彎月形,一端琢出龍首,一端似錐狀,身飾雲紋,有輪廓線,耳部穿孔。西漢中、晚期和東漢玉觿皆為彎月形。

  略论雞心珮:源自於韘,亦即古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扳指,韘在商代便已经出现,是射手用来扣住弓弦射杀猎物的工具。詩經.國風.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觽…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玉韘後來逐漸由實用器演變成裝飾器。而雞心佩乃是韘(shè)形佩的俗稱,其多作橢圓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圓孔,近似於盾牌或雞心的形狀。器體較扁薄,下面微鼓,背面略凹,兩側常透雕有龍、鳳、螭等裝飾,是漢代特有的並常見的一種佩飾。魏晉南北朝後少見,宋以後有仿製。

  简介玉勒:為掛於胸前或腰間的玉飾,主用於配飾使用,可單獨佩掛,也可與其它玉飾繫組成套,有圓柱形、扁圓柱形、束腰形、橄欖形、秤砣形、喇叭形等。方柱形與琮相似,一說方勒為琮的縮小,但考古發現兩者常為同地出土。玉勒起源於管飾骨墜,一般中間有孔貫穿。從紅山、良渚文化時期一直到明清均可見,高峰時期為良渚文化。早期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岫岩玉,岫岩玉包括蛇紋石玉和透閃石玉,可說是華夏文化最早開發利用的玉料。

   浅论玉剑具: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玉、劍結合物。春秋戰國晚期四件式的玉劍飾逐漸形成。玉劍飾包括玉劍首、玉劍格、劍鞘上帶扣(劍衛)和鞘末玉飾(劍秘)四種。漢代的玉劍飾在戰國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造型比戰國時期的略高,邊角抹圓也更加明顯,有的甚至出現了鏤空的工藝,這在玉劍飾的歷史上還是前所未見的。漢代玉劍格的紋飾多以獸面紋為主,同時還流行一種高浮雕的蟠螭形象。
  劍衛是鑲嵌於劍鞘上,供穿帶佩繫之用。俗稱文帶。在幾種劍飾中佔的比例最大,以漢代出土和傳世的數量最多。嵌於劍鞘中央,正視為長方形,其上雕琢雲紋、獸面紋、螭紋等紋飾。底下有一方框,便於革帶穿過,可固定劍鞘於腰帶上。目前所見最早的玉劍衛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劍衛體積較戰國加大,下面的孔高於前代,孔的上壁厚於下壁。劍衛表面用勾撤法起邊挖地雕出邊框,並琢有螭虎紋和獸面紋,製作細膩,磨製光滑。宋代以後出現一些倣品。

 

1,戰國 玉蟬形珮  長:3.7 cm 。  有一孔貫穿全身,兩翅微張形似蛾又似蟬,從其型製及年代推斷,此作應為玉組珮的其中一件組式玉,此品應是當時代玉組珮中的玉蟬。蟬形玉於明器中十分常見,主要原因在於取蟬高潔之義及蛹變蟬如死者之靈魂開始新生命。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2,西漢 龍紋觹  長:8.4 cm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3,西漢 雞心珮  長:6.7 cm ,兩側透雕四只回首對望姿態的螭龍,且左右對稱呈現盾牌型。屬於漢代常見的雞心珮形式。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4,紅山文化黃玉雙孔器  長:7.4 cm 。色青綠帶黃,略顯透明,帶有片狀與點狀赭斑。全器為「8」字形,一端稍方正,另一端略呈三角狀,尖端圓鈍,帶小孔。兩部各有一孔,雙孔呈錐形鑽孔,兩孔之間由兩側外緣切刻V字型的缺,表面光素。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5,良渚文化玉琮形勒  長:9 cm。青白色玉質,器作琮形,中有圓形穿,可繫組,曾受沁,沁成雞骨白色,器面紋飾分六段,由陽刻之簡化獸面紋與陰刻弦紋組成。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6,春秋 玉穀形璜  長:15.5 cm。穀紋玉璜,中央穿有一孔,推測應是用於組珮中,穀紋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玉器中,穀紋是穀物發芽葉的樣子象徵著萬物蘇醒,生機勃勃的景象和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盼望。從其整體玉質已完全白化,且表面沾附土斑。
   玉璜到了西周的玉璜以後逐漸發展成組佩飾件。玉璜被上凹下凸地用於串飾中,項鍊上的玉璜也逐漸增多,上下重疊,有多至數枚者。春秋早期,玉璜趨向小巧,表面雕琢蟠虺紋、雙勾雲紋,上下緣琢有齒脊,一端或兩端鑽孔,可供垂繫。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7,西周 玉蟬形勒子  長:3.3 cm。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8,戰國 白玉榖紋璧  徑:4.6 cm。孔緣內凹,外緣有斜坡。玉璧雙面雕榖紋,榖紋突起不高,排列緊密不規則。新石器飾帶玉璧因受切割工具限制,形制不規整,或外周不圓,或厚薄不均、壁面不平,穿孔打偏,孔邊有斜坡,時留有切割痕。春秋戰國時代,玉璧開始被大量用來做配飾和殮葬用玉,同時也作為禮儀或餽贈用品。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9,西漢 生坑穀紋瑗  徑:6.3 cm。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10,西漢 出廓龍紋劍衛  長:5.8 cm。觀察其造型可以發現匠師的匠心獨運,讓螭龍紋跳脫劍衛的矩形限制,讓龍首昂頭而出,創造出更為活潑的視覺感受。整體龍紋以陰刻壓地的線條,創造出龍身的飽滿感。整體內外皆顯示受沁跡象,帶扣部分可看出有金屬性物質的沁斑。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11,西周 玉鱼  长:9厘米。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12,汉代  谷纹出廓白玉璧  高: 18cm。

海外中国古玉图籍(十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