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亭》中说澳门 11-朝花·连载-解放日报

 ganggang0611 2015-03-04
王充闾

    汤显祖游览了澳门

    年轻时赏读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 《牡丹亭》(《还魂记》),看到第二十一出《谒遇》处,僧人唱道:“一领破袈裟,香山辡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接着道白:“小僧广州府香山辡多宝寺一个住持。”觉得“香山辡里巴”五个字有些费解。后来,看了徐朔方、杨笑梅先生的《牡丹亭》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得知原来说的是香山辡耶稣会的教堂三巴寺。 “巴”指寺庙,“这里当是为押韵而勉强用这个字。 ”三年后,费成康先生在《读书》杂志上撰文指出,上述解释似是而非,“巴”系葡萄牙文音译,词义是“神父”。开头两句话,是僧人上场“自报家门”——古代戏剧中人物首次登场时,例需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了。

    这是关于“巴”字的解释。那么,作为地名的“香山辡”又在哪里呢?此词在《牡丹亭》中凡三见,另两处分别是:第六出《怅眺》中韩秀才说道:“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倒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于香山辡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何如? ”第二十二出《旅寄》中柳梦梅念道:“香山辡里打包(指打点行装)来,三水(地在广州西,当西江、北江汇合处)船儿到岸开。要寄乡心值寒岁,岭南南上半枝梅。 ”《牡丹亭》校注中说,香山嶴在“今广东省中山县境内”,并引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举人“卢廷龙请尽逐香山辡夷,仍归濠境故地”。 “濠境”即今澳门。显然,这里把“香山辡”与澳门看作两个地方。实际上,“香山辡”指的就是澳门。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旧称 “濠镜(境)”,归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位于珠江口西岸,面临南海,与香港、广州鼎足而立,互成犄角之势。史志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初入其地,借口“舟触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强行上岸租占澳门,“久之遂专为所据”。后来,又不断扩大范围,使之逐渐扩展成国际通航的港口。二百八十九年后,香港开埠。

    现在的问题是,生长于内陆的汤显祖何以在剧作中会写到澳门呢?这就要联系到他的一场特殊遭遇了。汤显祖,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四岁补了县诸生,二十一岁中举。后来由于朝政腐败,上层统治集团通过科举考试肥己营私;而他为人耿介拔俗,洁身自好,不肯屈服于权势,先后两次拒绝权臣的网罗、招致,致使几次投考进士都铩羽而归,直到三十四岁才勉强中了进士。在留都南京,先后任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史》本传中,有“意气慷慨”,“蹭蹬穷老”的评语,足以概括其个性与命运。

    万历十九年 (1591年),他上了一道长达两千余言的《论辅臣科臣疏》,越职批评朝政的腐败,弹劾宰辅张居正、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等窃盗威柄,专权误国,势利小人颠倒煽弄其间,营私舞弊,贿赂公行。不仅指出当时言官之所以噤若寒蝉,唯唯诺诺,就因为宰辅专权擅政,而且对皇帝本人登位二十年来的施政也予以批评。万历皇帝看到他的奏本之后,怒不可遏,当即以 “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罪名,把他贬到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的偏僻荒凉的徐闻县做典史。

    他先是从南京沿江南下,返回家乡临川,然后再从临川继续南行,前往贬谪场所。途经广州时,顺便乘船出珠江口,游览了澳门,其时大约在1591年圣诞节前后。

    见闻写入《牡丹亭》

    当时的澳门属香山县管辖,租借给葡萄牙殖民者已届四十年。在这座与中国内陆风格迥异的欧洲式的小城,大批葡萄牙等外国居民纷纷入住。这样,汤显祖平生所未曾寓目的“碧眼愁胡”的外国商人,“花面蛮姬”的葡萄牙女郎,还有市场上精美无比的宝石、香料、珍珠、象牙制品、丝织品等宝物,以及市声喧哗、人头攒动的展宝、赛宝、购宝场景,便一一闯入了他的眼帘,特别是有机会亲眼看到不同于内陆的香山辡耶稣会的教堂三巴寺,以及身上披着袈裟、口中念念有词的僧人(神父)。这一切,都使他大开了眼界,增广了见闻,脑子里刻下深深的烙印。汤显祖在澳门的时间不长,尔后,便经由开平、阳江,登舟入海,再赶到徐闻县履职。

    需要说明的是,汤显祖当日所见的“三巴寺”与后来人们常说的“三巴寺”并非一码事。现在,澳门的大三巴牌坊所在的“三巴寺”,奠基于1602年(万历三十年),全部完工还要更晚。而汤显祖见到的“三巴寺”,实际上应为圣保禄教堂 (但也不是位于今日大三巴牌坊处的圣保禄教堂)。据说,那是一座“以木板和砖盖成的仓房型式”的建筑,其地在澳门城中心,与后建的大三巴牌坊处的圣保禄教堂并不在一个地方。

    这次不平凡的旅行,使汤显祖成为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中即便不是唯一、起码也是最早到过澳门的人,而且,留下了四首纪游七言绝句,并把有关见闻写入了传世名著《牡丹亭》中,使之成为直接反映晚明万历年间澳门历史及社会生活的生动的史料。

    纪游诗描述了从译者口中得知的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乘船出海,到南洋诸国从事贸易经营、购买香料的场景;描写娇媚如花、大约十五岁上下的葡国女郎,鲜艳的衣裳上喷洒着蔷薇露水,娇丽的面容宛如西海上边刚升起来的月亮,口中有香气喷出,使人联想起张开尾羽放出香气的倒挂鸟;状写“香山验香所”前“海龙”蜿蜒,不绝如缕,开舱卸货,宛如“大鱼”喷吐芙。 “香山验香所”应是朝廷设在澳门负责检验香料质地的一个专门机构。他的诗还留下了澳门居留的葡国商人(贾胡)穿着华丽的衣裳,佩戴着贵重的珠宝,不种庄田,不事农桑,专以海上贸易为生。一艘艘云樯高挂的商船,浮荡在波光潋滟的海面上,与闪烁着月色、星辉的白玉、明珠,交辉互映,到处都放射着珠光宝气的当时繁华景象。

    汤显祖任徐闻县典史,不过一年时间,但在当地民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针对当地民众好勇斗狠,女子忧愤轻生的习俗,捐出俸银,创办了“贵生书院”。赦还内迁之后,他被任命为浙江省遂昌县令。根据作者自称,《牡丹亭》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这时,距其游历澳门已经过去了七年时间。当年他即弃官归里,一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去世。

    看来,《牡丹亭》的取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基本故事情节取自宋人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同时,还吸纳了流传于江西南安大庾一带的“女魂恋人”的故事;而其《谒遇》、《怅眺》、《旅寄》等几出戏文中有关香山嶴的情节,则是他依据亲身所见所闻有意识地写进去的。

    意在言外寄慨遥深

    汤显祖生当明朝日益腐朽没落的时期,亲眼目睹了嘉靖皇帝服丹求仙、大兴土木,万历皇帝直接派遣亲信宦官开矿、征税,无情搜刮等种种荒淫无度的糜烂生活。通过描写宫廷不惜挖空国库去采购海外珠宝,曲折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的行径,赋予这部爱情剧作以深刻的政治内容。

    在《谒遇》一出戏中,当钦差接宝官员苗舜宾应柳梦梅的请求,一一介绍过珍奇异宝之后,柳(生)苗(净)二人有如下一段对话:

    (生)禀问老大人,这宝来路多远?

    (净)有远三万里的,至少也有一万多程。

    (生)这般远,可是飞来,走来?

    (净笑介)那有飞走而至之理!都因朝廷重价购求,自来贡献。

    (生叹介)老大人,这宝物蠢尔无知,三万里之外,尚然无足而至;生员柳梦梅,满胸奇异,到长安三千里之近,倒无一人购取,有脚不能飞!

    几句问答,把封建朝廷爱“蠢尔无知”的珠玉如性命,却弃“满胸奇异”的人才如敝屣的隐秘,巧妙地彰显出来。 “皮里阳秋”,意在言外,语中带刺,寄慨遥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