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柳有关的风俗

 文化龙乡 2015-03-04

                      

                 与柳有关的风俗

 

 

    杜甫诗曰:“侵陵血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柳是报春的使者,它适应环境和生命力最强。因此自古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同时也是人民群众所推崇的树种之一。因之,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风俗。

   

   插柳  据《风土记》载:春天门口插柳的习俗相传取源于春秋战国,晋国介子推功成后,激流勇退,隐居绵山,后与其母被烧死在绵山一棵柳树之下。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与其母,每逢清明把柳枝插在屋檐与门上。到了宋代,插柳的习俗更盛。各家各户不仅门前插柳枝,还在头上戴一个柳枝编的圆圈帽,一些士大夫和富庶家的人们,还坐在插满柳枝的轿子、车子到郊外踏青游春。后又慢慢演变成在井边或坑塘边种柳的习俗,成语“井井有条”就是由此而起源。

 

  戴柳  春天戴柳的习俗始于唐代。《燕京岁时记》载:“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 三月三日拔褉于渭水之偶,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古代诗人杨韫华《山塘棹歌》曾描述此俗:“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在此,戴柳主要取春天生机勃勃之意。其俗至今仍在北方及闽台地区流行。

   

    射柳  春天射柳之俗始于战国,盛于汉。《史记  周本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也,去柳叶百步射之,百发百中”到唐宋时,射柳已成正式比赛项目。后来,逐渐演变为把鵓鸠鸟放在葫芦中挂在柳树上,于百步之外以矢射之,鵓鸠受惊后飞出,以鵓鸠飞得高低决定胜负。

  

    折柳  折柳做为朋友送别之俗,始于汉代。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中最早出现“折柳”一词。唐王维《渭城曲》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朋友送别的千古绝唱。

柳情  柳树婆娑袅娜,万缕柔丝,在古代被视为绵绵爱情的象征。唐孤独及《官渡柳歌》写到:“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唐王昌龄的诗写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白居易《杨柳枝》云:“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都是借柳来描写爱情故事的。这样的诗句还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