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友原创】对张旭笔法章法的感悟

 隨风飘逝 2015-03-05


对张旭笔法章法的感悟——《李青莲序》帖临后感

  张旭的字,尤其是在酒后醉书的字,非常难于把握,无论是笔法还是章法,皆千变万化。临完《李青莲序》帖后,有很多感想想说。借此,也想对在我临习过程中支持鼓励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广大书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大家对我的临习提高所作出的帮助。还希望大家在我今后的习书过程中,继续给予帮助,鼓励并提出更多的指导。再次谢谢大家。下边,就分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中锋与侧锋的变化,巧到难于再现。从笔法上说,张旭的用笔侧锋多于怀素。在这一点上张旭的字就显得变化多端并妙不可言,所以,张颠势雄且厚,素狂枯涩连转。而张字更耐看。但是真要学起来,真是难于上青天。比如此帖的首字“李”字,起笔藏锋逆起,一横从右往左中锋到尾端提笔向右上翻,翻到竖划时已经细如游丝突然按下,变为方头竖用侧锋向左微弯挺拔急下。这种变锋之法,用笔如果不达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话,是根本做不到这样一气呵成,极其自然而又其势不断!就这一笔的变化我练了不下百次,但仍难达其神。还有如“於”字草写时,从右起笔向左上翻等等。这样的地方处处皆是,不胜枚举。所以,非常难临。

  



  



  第二,外拓与内擫在一笔之中皆有变化,真是神乎其神。比如“冬”字,起笔三个折笔到右翻时一笔下来丝毫未断,这时笔锋已经偏向左上方快速向右上翻出,按照一般人的控制能力,这一笔拓出,必然不由自主地划出一个小的半圆,直到连下两个点。但张旭这时并非这样处理,而是翻出的弧线过了交叉点后突然一个收顿,紧接着笔锋微调为中锋后向右下微微变了一个角度,突然向右下方内擫行笔,而后逐渐提笔继而连顿,顺势带出下边两点。关键是这一切都是在不到一秒的瞬间完成的,从笔迹中的飞白可见其行笔速度之快。象“夺”字的右翻、“海”字的最后一笔等,这样的笔法通篇皆有。在临的过程中,这些笔法的练习过程,真是苦不堪言。

  



  



  



  第三,提按转折,频率既多且快。这也是张颠与狂素的很大区别之一。怀素的字使转连绵,提按变化略少,而张旭的字则用折较多,提按变化也多。正因为张字提按变化多,所以其字气象万千,形象生动,久看不厌。比如“流”字,提笔处,细若纤丝可垂纶;按笔处,粗似象足能撑天。象“清”、“求”等字都是如此,还有上下字之间的“横”与“秋”;“归”与“海”等,都体现了用笔粗细的对比。张旭的字还有一个特点是,使转与用折交替快,千变万化,让人目不睱接。比如“霞”字,在上半部雨字头写完往下半部写时,笔划向左弯曲而下后急转向上一个右上钩,这时,笔力千均,势不可收,但上边已经被“雨”字头堵住,看似山穷水复疑无路,但这时却突然一个下折,盖住上行的提后紧接着再向上一个折,而后顺势而下,连带出一个使转右翻,过交叉点后又紧变两折收笔,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风光无限。让人目不睱接,叹为观止。这些都是张颠难学之处,不费苦功,休想及其毫厘。

  



  



  



  



  



  第四,结字上率性而为,字随兴变,体现出张颠醉兴灵感与其书法成就的重要关系。最突出的是此帖一个“醉”字,当临到此处时真是吃惊不小。这个“醉'字处于一行之未,最后一笔突然延伸到行首,连续劈穿上边“别酒寒酌”四字,急驰而下,横贯全行而收。当时以为是墨泼纸上,为救行而为,但后来越看越感悟出不对,因为此字给人的震憾力太强,缺这一笔意兴大减。这才悟出,张旭写到此处应该是酒意上涌,豪情突发,已进无我之境,天人一体,笔随意动,字随笔涌,才有这神来之笔。我想即使张颠本人,后来再想写出这一字来也难,因情过境迁,可遇而不可求也。后来每临此处,顿觉似有惊雷贯于耳,若见闪电激于目,其势若驷奔于野,其形似龙腾于空。这也是为何说习张旭的字,难得其颠的根本原因了。

  



  第五,俯仰向背,章法难摹。张旭的书作,字的大小相间、疏密得当暂且略去不谈,最具独特之处在于字的俯仰向背。通篇临下来,要找出几个端端方方,正襟危坐的字真的没有多少。大部分字都是或俯或仰,各具姿态,象是一幅人间百态的画卷。一行之间的俯仰呼应,行与行之间的向背关照,都几近绝妙。而这些都是无法轻易学到的。这也是习张旭狂草的难点之一。我曾试着把其中的几行字的俯仰摆正,但一旦摆正后,一切韵味都变了,可谓索然无味。但是,离开帖后,想学着写一点有俯仰的字,却又觉得十分做作,真是难啊!还有此帖的留白也是一绝,通篇找不到刻意的地方,都是随兴而为,随字而为,自然而空灵。比如“仙”字的最后一竖,这一行只写两个字,“其”字在上,写得很小,而一个“仙”字的最后一竖占了一行的90%,与邻行之间就留出了很大的空白之处,显得飘逸而多姿。想来可能当时张旭酒意阑珊,写到“仙”字正适酒仙之意,所以兴笔而来,飘飘欲仙也。还有象“川”字,在行首,其最后一竖占了一行的60%,可能当时写到“登九嶷,望清川”的时候,醉眼朦胧间仿佛一川万里,倾泻而下,其兴忽勃,其笔忽疾,而终成其“川”也。一般书家很忌在一篇中连用长竖,而张旭却反其道而为之,而又如此自然天成,奔放而又空灵。所以,真的要学好张旭,无半生之苦,莫望其项背也!







  文章作者:沙鸥岛 (书法屋网友)

  如果您有原创文章,欢迎投稿kefu@shufawu.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