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長江頭 2019-01-02
6.圆缺参差

    圆缺参差这是对比之下生出的美感,一件作品,大而言之,在整体布置上应有圆有缺,有参差错落,似行草的乱石铺路。应避免出现整齐的平行线或机械圆弧状,当然也不要有物必求差缺,以免不是呆板便是零残。参差之间,也要求变,大与小不能等同。有时要在整体中求参差,有时又当于参差中求整体。小而言之,在具体形象上,同样要得圆缺参差之致,才能耐玩耐品。所谓圆缺即指圆和瘦,也指圆和方。即圆润和枯瘦相结合,圆转和方折相搭配。关于圆和瘦的结合,林散之说:“枯、润、肥、瘦都要圆。用笔要有停留,宜重、宜留,要刚劲有力。屋漏痕不光是弯弯曲曲,而且要圆。墙是不光的,所以雨漏下来有停留。笔要写出刚劲来。要能流得住。快,要杀得住。米字也是骏快,也是要处处能停。写快了会滑,要滞涩些好。滞涩不能像清道人(李瑞清)那样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抖,可之俗。

     字宜古秀,要有刚劲才能秀。秀,恐近于滑,故以缓救滑,字宜刚而能柔,乃称名手……不要故意抖。偶尔用力量大而墨涨出来,是可以的。中间一竖要有力,圆满,不让劲。可以内圆外方,不方不圆,亦圆亦方;过圆也不好,柔媚无棱角。”正是: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错落参差就是不整齐划一,就是大小、曲直、方圆、欹正、长短、浓淡、粗细、干湿、连断、虚实等点画形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支曲子,不能只是一个曲调,应该有许多荡漾着的音符和律动着的音波,有机地配合着,构成一支支跳荡回旋的乐章。

汉代隶书排列整齐、纵横有序。这是一种最为基本的安排,有如算盘珠子,每一个字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邕()《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

但汉代张芝的草书,章法的大变化,使整体转化为参差错落之美。《八月帖》,也叫做《秋凉平善帖》。章草,六行,八十字。见于宋刻《淳化阁帖》。字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用笔古朴含蓄,圆润健劲,结体大小、曲直、方圆、欹正、长短、浓淡、粗细、虚实、连断随行气的趋势而变,自然流畅,章法纵有列,横无行,是张芝章草的代表作。该帖章草少有夸张形式的“燕尾”,收笔含蓄,大多作点或捺点,或者回钩下连,具有今草气息。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张芝(汉)《八月贴》

 

 

     释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为秋凉平善广闲。弥迈想思无违前。比得书不逐西行。望悬想。何日不。捐弃漂没。不当行李。又去春送举丧到?美阳。须待伴比。故遂蕳絶。有复相闻。食自爱。张芝幸甚幸甚。

 

参差错落在晋人手中继续发扬光大,整幅作品犹如一幅你来我往、你进我退、虚实互动、抑扬有致的太极运动场景。改变了每个汉字落入一个方格之内,不论简单到一笔或者多至几十笔,都不得越轨的这样一个局面。书法家显得自由放纵,乘势而下,如出闸之水。唐人张怀瓘赞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称之为“一笔书”。

《远宦帖》草法以简约为主,虽间有萦绕,亦简略不繁。两字连属者仅有“省别”“小大”“子亦”“数问”“救命”“足下”六处, 无三字相连者。偶有收笔如章草者,如“不”字,也因笔毫不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王羲之(晋)《远宦帖》(省别帖)

    释文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易遣锋之故,“远”字最后之萦绕,向上回笔处笔锋分岔,正能说明用笔为硬毫,使转、收纵不甚灵便。《远宦帖》其字间隔不大,较为拥密,与《十七帖》中间疏润者不类。字形多向横扁发挥,无一笔纵情直下者。行距颇有余地。整篇气势虽不畅速,但和谐无碍,中无滞阻之处。笔画洒落有致,粗细之间匀净清爽,又不失其古朴之趣,从中甚可体会古人作草并不一味求其潦草恣肆,而是凝重而无阻塞;但全面来看,气充意随,一气呵成,如瀑流之激荡,时有浪花泛起,足可流连其间,领悟寄情其间,遣词造句之含蕴。此帖用笔的来龙去脉交代也非常清晰,体现了王羲之草书线条的丰富性——用笔中的圆转、方折、连带、割断、轻重、提按等对立因素在起笔、收笔、运笔过程中的运用与变化。其次,结构与章法方面的大小错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因素,也增加了字势的运动感,显得虚活灵动,生机盎然。显而易见,这样一来运动速度提高了,字与字之间打破了规定的位置,甚至一笔下来,提按顿转,几个字都连着完成。有如瓜瓞,其蔓不绝。往往写得顺手,情绪和技巧如花蕾一般绽放开来,不能罢手。

 

《肚疼帖》是传世张旭草书中最为著名的一种。此帖用笔变化莫测,洋洋洒洒一气贯之,但法度严谨。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可以看得出并不是酒后之作,但纵横跌宕,勾连回环,顿挫起伏,有若天纵。此帖草法精熟,用笔以中锋为主,情到深处,八面出锋。通篇体势前缓后急、前密后疏,在抒情写意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是一幅作者在特定时空情绪变化的心电图。首行“忽肚痛”三字,以楷法布阵,浓墨重彩,斩钉截铁,表达了病痛突至的强烈反应,及下“不可堪”三字细笔连书至第四行,以典型的狂草笔法和体势,叙写对病因的猜测和服药的想法,忐忑不安之态跃然纸上。后两行,当是腹痛加剧,作者情绪突涨,不断发力,将感情推向高潮,重情重势不重法,完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通篇仅三十字六行,一咏三叹,一波三折。这幅作品中大与小错落,粗与细错落,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张旭(唐)《肚疼帖》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冷哉!
重与轻错落,连与断错落,错落,楷行草错落,方圆曲直错落,将狂草书法的运笔、体势、章法之奥密演绎得淋漓尽致。张旭的草书,开天辟地打散了中国汉字的基本构成,史无前例地把中国文化特有的心理积淀和感情渲泄通过文字的线条形状及其组合方式,以崭新的书法艺术形式奉献给人类世界。他师法自然、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狂放不羁、独往独来的创作方法,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广阔无垠的空间,为后世的书法家的学习和创作,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对于圆缺参差的驾驭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其中“清昼攫金之士哉”,字形俱展,顿显开张激扬之心,真有后千载人力不逮 ——而神韵亦不能再有之大真境地耳。尔后一行则多摇曳跳踯,遂于刚猛质直中增加了活脱、自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颜真卿(唐)《《争座位帖. 清昼攫金之士哉

释文:清昼攫金之士哉?甚非谓也。君子爱人以礼,不闻姑息,仆射得不深念之乎?真卿窃闻军容之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况乎收东京有殄贼之业,守陕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景仰,岂独有分于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恬然于心;固不以一毁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汩其志哉?且

 

由意象。至“真卿窃闻军容......”句,怒气又添,鼓阵又鸣,心中迭澜再起。笔画益发坚挺,字方意圆,阔大弩张。意浩浩涌之于心、力汩汩而趋之于笔,给人以摧心震撼。然后由“清修梵行,深入佛海”至“能汩其志哉”诸句,则写得一字一境地耳,或正又斜、乍曲复直、跌宕诡奇,构成了独鲁公而能陈的绝妙篇章。然书者不以此为止,更于行间添加数句小字以意足,平地间打破了以往行间均衡,使疏朗的行间顿然增造了密度,给大运作的旋律中陡添了紧密的“复调”。这些小字自由书写如“累石铺阶、既正复斜、随势布形”,表现了鲁公“平中见奇,小中见大”的超凡本领。 加之“佛海”二字左边加字的那笔长长回钩曲线勾勒,画如“沉沙铁戟”盘纡勃屈、倔强尽力地一挥,“万岁枯藤”之意由此一笔占尽,是知后人绝无再有伟力,叹为观止。这等大勾连,大破坏,大冲撞的着力一挥,奠定了自真卿后不复再有的崇高地位。文字内容与感情喷涌融而为一,“书为心声”得以同现。 是成书史行草书“交响巨制”,轰鸣着、震颤着,并不断摧撼着后来人们的心灵。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郑燮(清)行书录怀素《自叙帖. 颜刑部

 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

郑燮的行书录怀素《自叙帖》笔法中则方圆、曲直、粗细无不毕备,而又妙在以画法行之,其章法正斜疏密,错落自然,正如俗话所说的乱石铺街”“雨夹雪,可谓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板桥的生花之笔其颠放殆天授非人力。其作品奇秀雄逸,正是他狂放不羁的个性流露,使他的书法具有真气真意真趣错落在行草书中的运用要比篆、隶、魏、楷广泛得多,不但在一行中出现,而且行与行之间的挥洒与错落遥相呼应。恬淡柔美,流畅飘逸的行书;惊蛇游龙,奔腾洒脱的草书,错落的原则都潜在其中。宋代米南宫《苕溪诗帖》是错落的典范,有的字远离中轴线,造成险绝的结构,形成了米字的左倾特点。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米南宫(宋)《苕溪诗帖.  半歲依修竹

    (點盡)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朝來還,便起故巢。嗟余居半酒不。而以疾,每置膳清而已,書劉、李,周三姓。好懶難辭友,知窮豈念通。非理生拙,病覺養心功。

如第二行“朝”左倾后偏离向右,“来”字干脆摆脱中轴线,移位于一、二行之间偏左,斜而不歪,倾而不倒。

吴镇的《心经》,结字强调险中之稳;章法,则突出密中之疏。例如第二行的最后一个字,部成60度左倾,60度右倾,可谓险矣,但依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吴镇(元)《心经·观自在菩萨

释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的连结的收笔,整个字形给人的感觉却安稳坚实,故得。第三行皆空的结体,都极尽欹侧险绝之势,而最终又以稳实的造型收笔,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性。从章法看,《心经》每行字势繁密,很多字安排在不大的空间中,但字形的大小悬殊特大,用墨的润枯交替,显得错落有致。如第七行亦复如是,舍利子是共八字。的字形左右交错,造型奇谲,以下几字全是纵向取势一贯下,字势绵密。尤到空间与时间的保证,这可谓《心经》的一大特色。如垢不净有大片的空间,这样疏者更疏,的字形也得到了尽情的夸张。结字,章法的欹侧错落也正是心灵自运的明证。

从字体的形质和运笔的气势来看,林散之草书《自作诗·太湖东山一首》弱化了中规中矩的书法风格。超出法度,左右张望,连画连字明显增多如“峰”“秀”“有”是笔画相连,以符号替代偏旁。“枫斜”“有人”这两组是字字相连。此外,这幅草书作品的枯笔用得恰到好处。如“特”“地”“来”“枫”“斜”中的缕缕白丝,似断若连,枯中有润,枯湿相生。末行“画”字已呈枯笔,但林老仍坚持连写了“青”字的上半部分,然后再蘸墨续写出“青”字的下半部分“月”,接着又写出“梅”,表现出墨色浓枯的强烈节奏对比。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林散之(当代)《自作诗·太湖东山一首》

千峰竞秀白云开,西坞人家特地来。爱煞晚枫斜照里,有人倚石画青梅。

从“有人倚石画青梅”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开合有致,提按分明,布白疏朗,行通气顺。为林散之七十年代的精品之作。

张旭的狂草书法作品《古诗四帖》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形体上,有时两个字看起来像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像两个字;有的字,大如橙橘,有的字,又小如核枣,充满了放纵不羁的浪漫气氛。此帖中锋圆转自如,点画凝练浑厚,随节奏变化忽重忽轻;行文酣畅,一驾千里。表象上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际上是寓恣纵于严谨之中的,此与他学识的渊博,以及点画周到的楷书功力相关联的。书者在瞬间挥洒中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6圆缺参差

张旭(唐)《古诗四帖·东明九芝盖》

释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鹞(鸟为风)入道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霜(相为留)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炼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架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审美、修养、情绪表现出来。所谓“书如其人”此时表现得最为充分。点画多逆锋起笔,中锋推进。自始至终含蓄圆畅,虽然保持着一股刚健奔放的激情,但仍给人以入规中矩、有条不紊的感觉。它冲破了以往草书横直有一定间隙的程式,虚与实,动与静,起与伏,逆与顺,主与次,枯与湿交织在一起,就局部观看,甚至是杂芜零乱的,但整件协调自然,读后令人荡气回肠。粗观此帖,它错综诡谲的章法给人印象至深。一幅书法作品,笔力再工、字的结构再准,如果谋篇布局不好,缺乏整体美,这篇作品就会让人觉得缺憾;反之,如果谋篇布局得体,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即使某个具体着笔或有缺失,也会瑕不掩瑜,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古诗四帖》印证了这些并集中体现了张旭从整体上驾驭圆缺参差的惊人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