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放又淳穆!怀素的狂草 这两幅作品最为极致

 无明7782 2018-12-15

草书随性极强,是最能表现内容和心境的书体。而草书最为代表的则是张旭和怀素,并称‘颠张狂素’。

其中怀素则是率性狂执,以“狂草”名世,博采众长,吸取大家心法精髓,因修行又参入佛法,至此达到草书巅峰!是盛唐至中唐的一位卓越的草书大家,被世人公认为“草圣”。

怀素的狂草古朴尊法,瘦劲有力,自然飞动,如骤雨旋风,随意万变,率意癫逸。章法布局交错穿插,字大小不一,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他的笔锋凌厉,骨力深厚通透。笔迹多可寻,怀素以中锋为主,这样骨力更突出。有的人喜欢“狂”,有的人喜欢“圆”。但我以为怀素的魅力在于其用笔和章法。

从他的作品来看,《自叙帖》、《圣母》最为代表。

其中《自叙帖》,是怀素狂草的巅峰之作。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是一种圆转流畅的书法艺术。

他的用笔。张旭用笔取于隶,故多方折;怀素改以师承篆籀,因多圆势,尤擅长曲转缠绕笔法,纵横捭阖,变换多方,松紧俱宜,回环矫健。如 “激切”,“固非虚”,圆转挺屈如钢线盘屈,虽瘦而实腴,开创了草书笔法的新面貌。

晚清书论家刘熙载曾说:“善书者虽速而法备”。怀素用笔的翻转跳动,随势参差,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次谈结构。与二王、智永相比较,承传之处甚多,文中相同的字不少,结字均大同小异,由于行笔过速,少数字并没有完全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简省,“草乖点画”之处未能避免,若没有释文,有些字确实不易辨识,如“居”,“昂”,“教”,“婴”等字。

再看章法,整幅作品章法体势之新颖,变化中又体现着统一。即笔断意连,字断势连,行断而气连。以'醉来信手'四字为例,'来'字竖笔,极力伸长,几乎占了一行的一半,可谓大疏;而其他三个字仅占半行,可谓大密,但合在一起却显得和谐贴切,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作品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里,作者神闲气定,笔走龙蛇,有行无列,潇洒自如,尽显狂草书法简省、通透、快捷、灵动的气质。

写到第十二张白麻纸,“戴公”二字,“戴”字突然大出其格,横占了前文三行半的宽,竖占了四至五个字长,“公”字又写得比一般字还小还扁,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可能是怀素酒力发作,进入情绪激昂的高峰,及至最后十行已经是无行无列,乱石铺街,天女散花,随心所欲,信手挥洒了。“狂来轻世界”的醉僧形象跃然纸上,把读者带入了如醉如狂的艺术境界。

总之,《自叙帖》的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常常使每行中的字倾跌出中轴以外,造成跌宕的险势,从破体发展成解体,打破了旧的平衡,从而造成了充满新意的草书形象。

怀素利用了点、线型的各种变化,以及用笔的方圆、干湿对比和空白巧妙切割,使书法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从而使观者与书家的心声共鸣,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书法的韵律之中。怀素的“狂草”正是古典浪漫主义的书法艺术,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赏。

而另一幅较为典型的作品《圣母帖》,则是怀素为东陵圣母所写,记述的是晋代杜、康二仙女蹑灵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既吸收了王献之的神采、张旭的肥笔,又兼容了汉代草隶之笔于一炉,是怀素的里程碑之作。

怀素在其中运用了篆书技巧,多用浑圆的中锋,少用笔尖运转,故有气势浩大之处,线条遒劲,富有弹性感觉。其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笔势狂怪怒张,神采飞扬,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

《圣母帖》,既不似《论书帖》的圆稳古雅的平畅之笔,又不似《自叙帖》骤雨狂风似的飞舞之笔。放纵飘逸,兼而有之,写来墨润笔健,神采飞舞,精神照人。且其字态,大小参差,肥瘦笔调,随意挥洒,均不逾字行的排列,与前两帖相比,又别具风神。由此可见,怀素书法的风格并非千篇一律。

总的来说,怀素的草书狂在整篇幅章法,字大小,多是错落,起伏交叉。特别是长篇幅书法,如他的《自叙帖》,变化多端而不乱。

狂在气势如虹,笔画虽然瘦,线条细,但是字结构,大小不受方格约束,笔锋不减骨力,每笔皆不弱。狂在速度快,笔锋锐利,如铁画沙,一气呵成之间。

狂在字如画,锋若剑,狂在心神交汇,豪逸,醉里抒情。怀素从父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