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年三十烧旺火 正月十五闹花灯

 laoxuesheng 2015-03-05

                            大年三十烧旺火 正月十五闹花灯

                                        作者:相识有缘

      

    过年啦......!

      三十火,十五灯,家家户户闹新春,在这千年不变带着古老民间习俗和岁月流程的翻滚中沿袭至今。随着新旧年交替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大年三十,人们就早早起床,烧火笼、架蒸笼、蒸年糕、贴对联、做年饭,就连爱懒睡的小孩这天也耐不住性子,乘着兴奋从暖床上爬了起来,玩炮仗、放烟花,跟着大人忙前跑后地忙活着,尔后,在炮仗声声中,全家人便围着桌子一坐,开始饱尝这顿准备好久的丰盛团年饭,享受这一年的丰收、快乐与喜悦之情。席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相互举杯碰盏,互相祝愿和道福。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火不同。三十的心火燎燃点燃又一个春的岁月、春的梦想。童年的记忆伴随着人生历程从青年到中年的成长、进步和追求,也见证了来来去去的风雨年华。难忘的记忆及美好岁月在心中却令人永远难以释怀,家乡过年的风俗又在这一年到头好年华中继而复辙了。景物依旧,柴火当首,一团盛火把满屋子印得通亮,把一年的喜庆烧得兴旺,也把四季烧得吉祥!

    这天,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一间宽敞的瓦房小屋,屋中间或靠墙边堆栈着一大堆木柴,有心的人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树橷放在火里,以求火烧得长久。熊熊烈火在燃烧,真如有火光冲天的感觉,此时火星四喷,“啪啪”如爆仗声声响彻云霄。顺着熊焰烈火向上望云,看那火焰穿过瓦隙冲破云层绵延到天的尽头。吃过年饭人们都围着火的周围或坐或站,叼着爪子,吃着点心,品尝着水果的味道,尽管是火烤前身暖,风吹背后寒,脸上烤得起痱子,腿杆烤得起红斑,眼睛熏得流珠子,但人们还是不停地往火堆里添加柴火,把火烧得通红,以祈求今后的日子过的顺畅和红火。

    坐在烈火旁除了感受火的兴旺和它的温暖之外,大家尽量把气氛搞得热烈一些,此景就好比是一个煹火盛会,也好似别开生面的茶话会,会玩的玩吃法,如烤红薯、炕糍粑,若放一小锅在火塘上煎炸炒煮蒸,真乃香味四溢叫人馋嘴。还有的就是在火旁摆上一桌麻将,尽兴地一麻方休,羸者陶醉,输者有烈火助兴不愁火不来,更无须再去忍受“三功”里面的“不怕冻”的功夫体验了。善言者:畅所欲言,谈古论今,滔滔不及说三国话、话聊斋、评水浒、讲故事。说者倾其所有,畅吐为快,乐此不知疲惫。听者全神贯注,悟入吃透地倾听这道不尽和也说不完的人间论语。

    在这祥和的、喜悦的气氛中,在一波接着一波,响声不断及经久不息如海浪气势的爆竹声中,时光不知不觉到了除夕夜,也就是古人承传下来的守岁。除夕之夜人们都不准“早蜷”的,也就是说要坐到新年钟声响乃到天亮,据说小孩守岁健康好长,大人守岁健康长寿,谁守得最长谁的寿命也最长,所以即使哈欠连天打谁也不肯上床去睡,这就要求火烧得特别旺,从此就有了三十夜火的说法,一来暖身子,二来头个吉祥,而且这火还不能停熄,从正月初一大拜年开始,延绵不断烧到正月十五闹花灯,吃过元宵和落灯面春节才算过完了。

    借着这大年三十的星星之火,再去点燃十五的炮仗,看满世界的大红灯笼,扮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们在期待向往中迎接正月十五元宵的到来。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房里房外灯全亮起来,门口张挂着大红灯笼,一直亮到拂晓。

    我家乡的习俗都爱扎风灯,据父辈讲相传是孔明先生为了当时战事用来传送信号的一种灯,每每此灯亮时千军万马大获全胜,所以人们以此为吉祥,年年制作此灯放风灯,特别是在积雪覆盖,瑞雪兆丰年,银装素裹的夜晚,那风灯带着人们过去一年收获的喜悦和新一年希望的憧憬悠悠升空了。顿时,村里的老人,孩子全都出动,远的,近的,男女老少,一起高呼“飞上去了,飞上去了。”风灯在众人的呵护声中越升越高,直入云端,犹如众星捧月,可看得你心旷神怡,眼花缭乱。癫狂、游玩及兴奋之及的孩子们手提各种风灯和走马灯,给在黑暗中匆忙行走的赶路人送去了光明,给自己也带来了前程,带来了希望。因此,一夜风灯放下来,记忆中的胜景久挥不去。

    十五挂灯笼的来源很多,有舞龙灯、孔明灯,有人们纸糊的纸灯、有花灯、请灯、还有偷灯、麒麟送子灯和榴开见子灯等品样繁多,玩法各异,每到正月十五晚上,各街坊及各家各户都要“出灯”,举着或抬着自己用竹木皮纸扎成的狮龙虎凤、鱼虾蝶虫等动物灯和“八仙过海”、“鱼跳龙门”、“魁星点斗”、“水泊梁山”、“唐僧取经”等故事灯,随舞龙舞狮队伍上街“玩灯”,龙腾狮跃,灯火通明,十分热闹。除了上街游玩的灯,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悬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及大红灯笼,以示今后的生活象花灯一样五彩缤纷。

    十五为什么要挂灯笼,各地的说法也不可一样,总之都是吉祥之意,无非是其独显示出一个“闹”字,究问其由,可能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关,它在新年里带给人们一个新的希望——意在“添丁”。民间自古有人生一盏灯的说法,灯多寓意“人丁兴旺”,人们在灯火通明中感受“今年丁旺、财旺”的快乐。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灯节是热热闹闹中国年的“压轴节日”。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体现一个“闹”字。然而,你可知这里面传承的是一种多么深远、多么有趣、又包函多么悠久的传统文化?

    据有关史料记载,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可见元宵节是从“敬神送年”这一民族风俗演变而来的。在随后的公元前180年,刘恒平息吕氏家族的叛乱,恰巧是在正月十五日,刘恒为了庆祝自己平叛的胜利,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一时间,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彩灯布满了大街小巷。传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开始有了街头放灯的习惯,从那时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称之为“灯节”。随后的唐、明朝及历代帝王无不重视正月十五挂红灯,以求得天下太平。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每逢此时,文人骚客在此中赏景悦目,挥毫抹墨,赋兴即诗来赞叹这良辰美景,以情释怀。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二人对曰牶:“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对曰牶一秀才,联云道:“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朱棣大悦,遂将秀才差入身边留用。乾隆皇帝与大学士纪晓岚,赏灯对联牶:“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迷底一个“猜。”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宋代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的“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弃疾的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牶:“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明代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牶“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清代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牶“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含有浪漫色彩的元宵灯节,往往还与爱情千丝万缕地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灯会来抒发爱慕之情。如北宋欧阳修词中道有:“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还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牶“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牶“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笙歌歌诗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过了大年庆十五,人们在这赏灯阅诗的高兴之余,感受到了“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寓意中体验到喜庆绵绵不断的挂灯之意。一团烈火旺到头,龙灯舞跃满天地,欢天喜地辞旧岁,人间美景胜天堂,再盼来年好风光。

    三十火,十五灯,祝愿年年岁岁如此春。

                           

                                                      ----------相识有缘有感-----------

                                                 二0一0年二月十二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