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穿越千年的灯火

 绍宜 2015-03-05

第一件事儿:一起来看花市灯如昼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黄,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想必这首歌谣便是我们小时候对闹花灯这一民俗最初的记忆。这个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真的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如今,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闹花灯,普天同庆已成民间习俗。

可是,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呢?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唐诗人崔液作诗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

宋辛弃疾《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于纲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景。

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上元之夜,有什么多爱情故事?

史料揭秘:古代女人很少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而每年的去元灯节看花灯,就成了最开心、最销魂的时刻。心有灵犀的一对情人,积攒了多少刻骨铭心的思念,终于可以在这个时刻有机会倾诉。柔和的灯光,像一层通明的薄纱,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朦胧。害羞的女子,纤细的手指揉搓着绣着鸳鸯的手帕。含情脉脉地望着心上人欲言又止,或羞涩的扭过头去。所有的语言在这里都是多余的,只要这样静静地看上一眼。一生的守候,就这样注定了。

第二件事儿:各路好汉齐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便成为了中国年中不可缺少的节目。

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木有——快来试试吧!

(旋转脖子或手机180°查看谜底)

第三件事儿:和和美美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称作“元宵”;南方叫做“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含有“团圆美满”之意。南方“汤圆”是糯米粉和面,把馅包在里面;北方所称元宵则是“馅”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水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热气腾腾的元宵就要出锅,话不多说,开动吧!

==========================================================================

元宵节,寻找我们的民族谜底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民俗专家表示,传统社会中,元宵节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时间,因此有很多“情人节”的特征。在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稍显另类,主要娱乐项目都在夜间举行,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习俗恰恰相反,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也多了与情人邂逅的机会。正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古代,元宵节同时也有“求子”即祈求生育的习俗,原因之一是花灯的“灯”谐音“丁”,即子嗣。而在有些地区,作为食物的元宵也被赋予了“求子”的象征意义,妇女甚至通过观察煮元宵时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文章来源:无锡百草园书店

===========================================================================

 说起元宵节你会想到什么呢?吃汤圆?赏灯?猜灯谜?当然啦传统的元宵节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关于元宵节,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儿呢?

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东方朔搭救后问明原因,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于是正月十五晚上,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

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

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

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上元节

许多习俗,追究一下都挺有意思。比如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元节,来自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崇拜。元宵节即上元节,上元是天官紫微大帝生日。道教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正月十五燃灯应始自汉明帝,引进的佛教“大神变日”崇拜,在佛教中,灯为法。正月十五真正成为灯节,始自唐睿宗先天元年,至于吃元宵,则是宋之后的事了。

元宵

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名称来自“混元子”与“浮圆子”。元宵与“混元子”更贴近原义。原因一,摇成的元宵更体现“混元”,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这个三便是天地人,十五为“望日”,望是期待。原因二,宵本通肖,是相似,元子还与“人肖天地之貌,头圆像天,足方像地”有关。而汤,沸水而已。

燃灯大酺

元宵节晚不能光吃元宵。昔王维有“燃灯大酺”诗,“酺”是天下欢乐大饮酒,即今之“大酒”。时唐明皇设“临光宴”,置“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到处火树银花,遍奏月光曲。明皇酒兴撒“闽江锦荔枝千万颗,命宫人争拾,多者赏红围帔、绿晕衫”,盛世奢荡。问题是:荔枝能赶在正月十五上市吗?

元夕诗

元宵节录北宋梅尧臣《元夕》诗:“春风来解吹残雪,灯烛迎阳万户燃。竞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赭袍已向端门御,仙曲初闻法部传。车马不闲通曙色,康庄时见拾珠钿。”赭黄袍是皇帝龙袍,“法部”指皇帝御侍。灯海汹涌,人流拥塞,车水马龙,早晨康庄大道上,满地挤掉的珠宝首饰。

吃:象征团圆的元宵吃3颗为宜

元宵俗称“汤圆”“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小贴士:哪些人不适宜吃汤圆?

汤圆虽然好吃,但汤圆含糖量较高,且外皮黏性高,不易消化。一般来说,3颗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半碗米饭的量。建议成年人一次吃3颗左右的元宵就可以了,5颗为上限;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来说,最好不要超过3个元宵。

注意,糖尿病患者,溃疡病患者,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急性胃肠炎患者,高烧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及痛风患者,久病初愈者,年老体弱者,以及3岁以下婴幼儿并不不适宜吃汤圆。

望: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今年的元宵月是“十五月亮十六圆”,但受地月距离影响,元宵月有点“小”,最圆时刻出现在3月6日2时5分。虽然月亮不是最圆,但对赏月不会产生影响。5日日落后,一轮圆月就会冉冉升起。赏月不妨从月出开始,不必非等到最圆时刻。

闹:赏花灯猜灯谜好不热闹!

赏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时代。相传,据说东汉明帝十分提倡佛法,为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民间盛大节日。

灯火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由国庆表示,正月十五,皓月当空,新春幸福余兴未消的人们,合家团圆,欢聚一堂。各地的大街小巷、民宅商铺无不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不夜天。宫灯、纱灯、鱼灯、龙灯、鸭子灯、楼船灯、跑马灯、蒺藜灯,光彩耀眼;静的,动的,跑画面的,目不暇接。各路民间花会也出会献演,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争奇斗巧,鼓乐喧天。对于有的地方来说,元宵节前后3天称得上整个春节最热闹的日子。

猜灯谜

观灯赏灯,自然少不了灯谜游戏。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由于灯谜既可以启迪智慧又饶有趣味,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

小贴士:元宵节南方多地将雪打灯

受冷空气影响,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6省市将出现雨夹雪或降雪。元宵节,南方雨雪达到鼎盛。元宵佳节正是赏灯之时,漫天雪花映衬花灯,也别有韵味。不过提醒大家游玩时注意保暖,同时开车注意安全。

恋:元宵节=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古时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古时这一天,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也多了与情人邂逅的机会。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留有大量描写青年男女在元宵之夜相恋、相思的诗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豪欧阳修,曾留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到元宵夜时,笔触也变得纤细柔和:“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的喧闹过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古代,元宵节同时也有“求子”即祈求生育的习俗,原因之一是花灯的“灯”谐音“丁”,即子嗣。而在有些地区,作为食物的元宵也被赋予了“求子”的象征意义,妇女甚至通过观察煮元宵时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念:年过完了,家还要常回去看看

启程,家又远了……春节期间,虽然相聚时间很短,但渴望儿女团聚的老人们,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节后,儿女们突然“大撤离”,瞬间将老人们刚刚筑起的美梦打破……孝别等,爱别迟,再忙,也要多关心父母,哪怕打个电话。

==============================================================================

赏花灯,迎元宵,祝你红红火火一整年!

花好,月圆,齐相聚。

赏月,观灯,我等你。

花灯,月下,我想你。

月圆,汤圆,缘梦圆。

元宵佳节,让我们挂起花灯,迎接火红的新一年,为你送去美好的祝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