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日】元宵节(完整版)

 zzm1008图书馆 2023-02-05 发布于上海

-----本文小目录-----

一、元宵节的名片
二、元宵节的习俗
三、元宵节的传说
四、元宵节的来历
五、元宵节相关古诗词

    一、元宵节的名片  

图片


    二、元宵节的习俗  

  • 吃元宵

宋代,民间就开始流行一种叫“浮元子”的元宵节美食,也就是后来的“元宵”、“汤圆”,可以煮着吃、炸着吃、蒸着吃,寓意团圆、美满。

怎么区分元宵汤圆
说起来,元宵汤圆算是元宵节美食的“两兄弟”,它们各自出发闯天下,汤圆“走南”,元宵“闯北”。
【同】  
馅料都差不多,汤圆喜欢肉,不过市场上常见的汤圆元宵馅料差不多,都是黑芝麻、核桃、枣泥、豆沙、水果泥、抹茶,等等。
【异】  
元宵比较豪放,它是大大咧咧地在干糯米粉里“滚”出来的,质地较硬,不能冷冻,容易开裂,保质期较短,最好现做现卖。
汤圆比较婉约,它是小心翼翼地用和好、醒好的糯米面“包”出来,质地较软,可以冷冻,保质期较长,所以超市里多有汤圆。

  • 挑灯笼

每逢元宵佳节,最让孩子们开怀的还是“挑灯笼”。
我们这里有着独特的习俗,就是在元宵节的晚上烘灯笼、散灯。以前的灯笼都是自己扎的,用竹蔑和红纸扎成灯笼,有圆的、有方的,点燃放在里面的蜡烛,让它烧破灯笼。烘灯笼多用于幼儿,让幼儿拿着灯笼烘起来,驱病驱邪。散灯,即在家里的各个重要位置点上蜡烛,辟邪。
现在的灯笼基本上都是买的,多是电动的,款式融合了各种动漫和流行音乐,十分吸引孩子们。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孩子的姥姥家每年正月十五要给新生儿买灯笼,一直延续到三岁,特别讲究的还说“第一年鸭灯,第二年瓜灯,第三年车灯”,主要就是为家里的新生命讨个吉利,不过,不知道这一习俗是怎么传下来的。

“灯笼”的神秘色彩: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对黑暗的恐惧感,灯笼就被赋予了驱魔降福、祈许光明的象征意义。据说,灯笼起源于上古时候的“火把”,用来照明、驱邪。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避邪平安。还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把灯笼放在寺庙里,藉以佛的法力祈求来年平安顺利。也有农家在田间立一根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祈求来年大丰收。

  • 赏花灯

【种类】元宵节花灯的种类特别多,有十二生肖型的,如兔灯、龙灯、鸡灯等;有故事型的,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童话故事等……各种各样的花灯制作精巧,充分展现了手艺人的智慧和技能。
【叫法】张灯的第一天叫“试灯”,正月十五当天叫“正灯”,最后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的将正月十四的花灯叫做“神灯”,放在家里的神位、宗祠前,祭神明、先祖;正月十五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地方,避除蝎虫;正月十六日叫“鬼灯”,放在丘墓、原野,帮助游魂脱离鬼域。
【时间】唐代的灯会,上元节前后各一天,共三天;宋代,又在正月十六之后加了两天,共五天;明代,由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八,整整十天;清代,缩短回五天。现代,根据实际情况,各地举办的时间长短不一。
【活动】唐代,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花灯节办得红红火火,全民狂欢。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熙熙攘攘,人们还会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十分繁华、热闹。唐玄宗时期,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了巨型灯楼,多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宋代,元宵灯会无论是规模,还是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民间更加流行,民族特色更浓厚。清代,宫廷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一直到现代,仍然延续着各种各样的元宵花灯节。

  • 猜灯谜

“灯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隐语”,到汉魏时才称作“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到花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从此,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花灯节更加热闹了。由于灯谜都很难猜中,就像老虎很难被射中一样,所以又被称作“灯虎”或“文虎”。传统灯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要运用巧妙的构思,它是中国独创、特有的文学艺术。

  • 放天灯

“放天灯”来源于古时候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后,把燃放天灯作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人们便在每年这一天放天灯庆祝,所以天灯又叫“祈福灯”或“平安灯”。后来,逐渐演变成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各种心愿,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另外,元宵佳节还有放烟花舞龙舞狮踩高跷庙会等节日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炸龙等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元宵活动。

元宵节原则上只有正月十五一天,但正月十六还有很多活动,比如烤百病、跑百病、回娘家,等等。在北方一些地区有烤百病的传统,家家户户正月十六一大早抱来一些干柴火或柏树枝、玉米秸秆等,在大门口点燃,一家人围在火堆前,老人们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让全家人都烤烤自己的胳膊、腿,拍打拍打身上不舒服的部位,最后一家人挨个迈过火堆,祈求来年的健康。有的在火里烤一些馒头或年糕,烤好分着吃,据说吃过之后可以防百病。有的拿着燃着的柏树枝在自家的灶台上扫一下,寓意扫尽所有的蝎子和蚰蜒,不让蝎子和蚰蜒进自家的灶台。最后,每家留一位老人守着火堆,其他人一家一户奔走烤火,直到烤完百家。这一天,好多人去地里迎着和煦的春风踏青、放风筝,即跑百病有的地方还有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传统。过完正月十六,热热闹闹的春节就算结束了,正月十七开始,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新一年的生活就算真正开始了。


    三、元宵节的传说  

△ 花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猛兽很多,到处祸害人们和家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
后来,有一只神鸟迷路了,降落到了人间,结果被不知情的人给打死了。天帝知道后火冒三丈,立即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这天去人间放火,把人畜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人们无辜遭受这么大的苦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消息传递给了人们。人们听说后,吓得不知所措。这时,有个老人想了个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连续三个夜晚都是这样,果然以为是熊熊火焰,这事儿就算是瞒过去了。
从此,每逢正月十五,人们都要挂灯笼、放烟火,并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

元宵姑娘 
传说,汉武帝有个宠臣叫东方朔。一年冬天,连下了好几天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给汉武帝折梅花,碰巧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地要投井,东方朔赶紧跑过去把她救了下来,问她为什么要自杀。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妹妹,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法跟家人见面,所以她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这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求卦。奇怪的是,每个人占卜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这事儿一下子在长安城里引起了巨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五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奉旨下凡,放火烧长安。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去请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就扔下一张红纸条,扬长而去。
红纸条传到了汉武帝那里,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大吃一惊,连忙请来东方朔,东方朔假装想了半天,神秘兮兮地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里的元宵姑娘不是最会做汤圆吗?正月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姑娘做好汤圆之后,万岁爷烧香上供,传令京城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花灯、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上天了。此外,通知城外的百姓正月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夹杂在人群里消灾避难。”汉武帝听了,按照东方朔的办法立即传旨上下照做。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长安城里张灯结彩,城里的和城外的游人熙来攘往,十分热闹。元宵姑娘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大声喊着:“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亲人团聚了。
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高兴极了,于是下令以后每逢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全城挂花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姑娘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四、元宵节的来历  

  • 说法一:汉代起源说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在正月十五平定了诸吕之乱,每逢正月十五晚上,一定会出宫与民同乐。
又说,汉明帝时期,蔡愔从印度求佛回来,说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良辰吉日,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宫里和寺院里“燃灯表佛”。后来,渐渐流传到了民间。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这天列为重大节日。

【名称的发展】元宵节早期只叫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叫做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作上元,唐末有的开始叫元宵,宋以后也叫灯夕,到了清朝又叫灯节。

  • 说法二:道教“三元说”

据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上元,意为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所以上元节要燃灯。

    五、元宵节相关古诗词  

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最热闹、最令人喜欢的节日之一(另外,还有中秋节、七夕等)。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青玉案 ·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节日快乐!
​感谢阅读!
愿您的生活处处有小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