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黄说史]清亡后末代王爷有多惨: 大多靠变卖房产度日, 有人落魄到拉洋车, 有人因扒祖坟淘宝坐监而死

 老黄说史 2019-12-23

每个朝代都自己的宗室都是有许多优等条件的,给钱、给地、给官、封爵,反正怎么“亲切”怎么来。而清朝立国后,为了优待在建国立业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族人,还专设了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清王朝建立后,也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各王的世系变迁有点复杂,本文篇幅有限,就不一一梳理了。在此,只是简要地给你介绍一下那些末代王爷在死亡后,都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1/和硕礼亲王

和硕礼亲王是满清王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首,其始封者为礼烈亲王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爵位世袭共传十代,有十五人袭爵,三人被夺爵。

礼亲王传到清末时已经是十二世,继承人叫世铎。这位王爷是最没有架子的,李莲英见到他,给他下跪,他竟然还回跪还礼,这就闹笑话了,王爷还向一个奴才跪礼。

世铎死之后,他的儿子诚厚成了新时代的礼亲王,平时喜欢养一些虫子、刺猬、猫头鹰什么的,是个动物爱好学家,被人称为疯王爷。

1917诚厚也死了,此后传给了诚堃,1929年传给了濬铭。濬铭算是正儿八经最后一代礼亲王。只是,他袭爵时,礼亲王府在两年前就变卖了,只能算是有名无实的假王爷了。

2/和硕睿亲王

首任和硕睿亲王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大名鼎鼎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剥夺封号。乾隆时多尔衮的后人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八代十三位睿亲王。此外,有五位被追封为睿亲王。

清末的睿亲王是睿敬亲王魁斌,他虽然一直担当差事,但是个人能力有限,参加了逊位前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也没有什么实质发言。魁斌在民国四年去世,爵位给了其长子中铨。中铨和其弟中铭是著名的败家子,生活很奢华,几年时间就将王府的财产败得差不多了,后来又开始卖别墅、府邸,最后自盗自家坟地。民国二十年,中铨带着看坟人挖开自己祖父睿悫亲王德长的陵墓,称为“起灵”,即以换坟地为名,将陪葬品取出换钱。但是由于和当地县政府分赃不均,中铨一行被关进监狱,判7年徒刑,结果只过了5年,末代睿王中铨就死在大牢里了。

3/和硕郑亲王

崇德元年(1636年),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郑亲王。其子济度改为简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乾隆时改回郑亲王,一共传了十代八位郑亲王、九位简亲王,其中五人夺爵。此外,有五位追封简亲王、五位追封郑亲王。

末代郑亲王煦昭煦是遗腹子,也是个平庸的人,晚年是靠倒卖祖产过活的。他在历史上最后一场出场,是在溥仪大婚时当了一回“天使”。民国七年,潦倒的昭煦以两千五百元的价格把郑亲王府祠堂的建筑物卖了;几年后又以郑亲王府做抵押向西什库天主教堂神父包世杰借款十余万元。因无力偿还,至民国十二年发生诉讼,郑亲王府被官方查封。卖完了房子,昭煦又开始卖祖坟上的树木。1927年,郑亲王昭煦又将祖坟上驮龙碑和砖瓦石片卖给了张学良,东北军拆除王爷坟时,还布置了岗哨。1931年,有人盗郑亲王祖坟墓,被抓,才知是盗墓贼郑王府本家(更有人说,盗墓贼就是郑亲王的儿子)。至此,郑亲王家族算是走入穷途末路了。

4/和硕豫亲王

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为首任豫亲王,其子多尼改为信亲王、信郡王。乾隆时改回豫亲王,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九代十位豫亲王、五位信郡王。

最后一代豫亲王是端镇。这一家也是吃喝玩乐型的。民国五年,实在没钱花了,他们把王府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筑,请中美两国的专家设计,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据说拆除豫王府的时候,曾经挖出大量历代豫亲王藏于地下应急用的金银财宝。这下王府的人后悔莫及,想反悔都不行了,只能吃个哑巴亏。而协和医院也正是利用这些财宝,购置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才将协和建成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型综合医院的。看来,败家的末代王爷,也间接为社会大众做了件好事。

5/和硕肃亲王

首位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末代肃亲王善耆,他有个名气比他还大的女儿——川岛芳子。

相比起来,这位王爷是较有才干的,从政期间也干了不少实事,他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清末赞成立宪运动,……民国之后,他成为保皇派(辛亥时期组织过“宗社党”),图谋复辟,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1922年病死于大连。善耆不许子女作中国的官,也不许为中国的民。他有38个子女,除3个儿子分别去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其余全部进了日本学校。善耆死后,他的一些子女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从事卖国活动,比如川岛芳子。

6/和硕庄亲王

首任和硕庄亲王是皇太极的五儿子硕塞,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

末代庄亲王载功是从哥哥手中继承的爵位,他的哥哥载勋是义和团的狂热支持者,曾在自己王府里设拳坛。各地义和团到北京后,先去庄王府挂号领取战斗任务。八国联军攻克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任行在查营大臣。《辛丑条约》谈判时,载勋被指为"祸首"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革职,夺爵号。同年2月21日奉赐在山西蒲州(今永济)自缢而死。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王府被焚,但没有被完全破坏。载勋死后,载功袭爵。民国四年,载功死了。载功的儿子溥绪被小朝廷册封为庄亲王。其时,溥绪的生活非常艰难,为了糊口,他将庄亲王王府卖了。溥绪隐后来改姓庄,名清逸,号清逸居士。溥绪对京剧艺术很热爱,编写了许多优秀的京剧剧本,成为当时有名的京剧剧作家。溥绪的晚年靠艺人们接济度日,生活非常凄凉。

7/多罗克勤郡王

首任多罗克勤郡王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但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末代克勤郡王宴森,也是喜欢挥霍,最后非常潦倒,得他人生活困难,溥仪曾经赏赐过他,结果他转手就把宝贝变卖花得干干净净(嫖娼、赌博)。晏森先后卖掉了包括冯村等5处历代克勤郡王墓地的树木和砖瓦石料,最后沦为洋车夫,当时的报纸都拿这个取乐《铁帽子王拉洋车》,老百姓戏称其为“车王”。

8/多罗顺承郡王

首任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末代顺承郡王讷勒赫,先后任“鸟枪管理大臣”、阅兵大臣、禁烟大臣、镶黄旗都统,死在民国六年。没有亲生儿子。5岁的侄儿文葵(号仰辰)为顺承郡王的承继子,被小朝廷册封为顺承郡王。讷勒赫家原来是铁帽子王中最富者之一,结果到由于不会理财而一败涂地,每年万两黄金的收入已被糟蹋得只剩八亩庄田了。1917年文葵将王府卖给了入据北京的张作霖(据说是半卖半送半抢),成为大帅府,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也曾在其中居住数年。现在这个王府就是全国政协办公室所在地。

后来文葵以画书签、年片为生,不署名,画一百书签十块钱,1960年还被选为区政协委员,直到1992年去世。

以上的清初受封的八大铁帽子王,另有四位是后来慢慢加封的。

9/和硕醇亲王

和硕醇亲王一脉在晚清可是出尽了风头的,因为他们一家出过光绪、宣统两位皇帝。

首位和硕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叶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叶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譞过世,其子载沣袭爵。

醇亲王王府在解放后出售,但因为花费不似其它家,又比较低调,不参与复辟等事情 ,所以境况较好。最后一任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任办了一所学校,其后人也多从事教育事业,算是顺利地完成了由贵族到平民的转身。

10/和硕怡亲王

首位和硕怡亲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因为一部清宫剧,许多人都很熟悉他。雍亲王胤禛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间,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末代怡亲王毓麒,2岁时袭爵。八国联军曾经洗劫怡亲王府。毓麒是溥仪的侍读,喜欢京剧但不会理财,为人很哥们义气,跟朋友出去吃饭经常是他买单,所以,他的身边总会聚集一大拔无所事事、骗吃骗喝的闲散之徒。那时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了,他的自行车骑出去就会丢,丢了也无所谓,明天再买一个。这样的造下去,破产是毫无悬念的结局。只是,因为他对戏剧的痴迷,后来,靠在戏班靠跑龙套、打杂,赚得一点糊口费,勉强维持生计。

11/和硕恭亲王

首位和硕恭亲王是道光帝六子奕欣,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欣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欣病逝。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末代恭亲王溥伟是个有思想的保守派人,在辛亥革命时期,与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宗社党”,妄图复辟清室,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主张整兵一战。原来很多人以为光绪死后,溥伟能接班作皇帝(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结果不是。溥伟就在慈禧房外骂街,差点气死慈禧,但最后慈禧还是忍住了。1922年秋天,溥伟从青岛移居大连,在黑石礁筑室“星浦山庄”,闲居中广交大连文人,赋诗作画,以打发其惆怅无聊的日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诱迫溥仪早到东北筹建满洲国傀儡政权,将溥伟从大连接到沈阳,让其当“四民维持会”会长,扬言要以溥伟为首建立“明光帝国”。日军还让溥伟穿上“王服”,在日伪警宪的簇拥下祭陵。溥仪得知这一消息,急忙来到旅顺,顺从地当了日本的傀儡皇帝。从此,溥仪对溥伟心存戒虑,总是放心不下,生怕溥伟夺去帝位,始终没有给溥伟一个职位,就连日常的零花钱也不肯给。1936年1月,溥伟在贫病交加中死却,终年56岁。后来,他的儿子投奔了溥仪,被溥仪册封为恭亲王,因为此人是光头,所以被人调侃成“秃王爷”。

12/和硕庆亲王

和硕庆亲王是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绵性的长子奕劻,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光绪十年,被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奕劻以亲王身份参与了晚清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有时连小皇帝溥仪也敢不放在眼里。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裁撤军机处,奕劻任"皇族内阁"总理大臣。同年十月,武昌起义后,他竭力主张起用被罢黜的袁世凯。不久,袁世凯被起用,入京代他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新组阁,奕劻改任弼德院总裁。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十七日,清廷第一次御前会议,奕劻、溥伦主张自行退位,宣布共和,但溥伟、载泽坚决反对,没有结果。第二天再开御前会议,仍无结果。会后,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等十余主战派前往庆亲王府邸,围攻奕劻,但奕劻不改主意。二月十二日,宣统帝退位后,家人劝奕劻前往天津避难,奕劻执意不肯。亲家孙宝琦与长子载振强起奕劻,"绑架"至轿车,天未亮即出正阳门,赶头班火车奔赴天津。车发北京,奕劻如释重负,卧塌而眠。至天津,奕劻饮食如故。在天津小住一段时日后,听闻袁世凯出任临时总统,革命风潮已经平息,劫难已过,奕劻终究舍不得北京的一片家业,遂再回北京。一进庆王府,但见满目狼藉,犹如抄家一般。

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奕劻病死于天津租界。内务府大臣初拟谥"哲",按谥号解,知人曰哲。溥仪不同意,亲选四字,让内务府选择,为"谬、丑、幽、厉"。溥仪之父载沣闻此,终觉同为宗室,有所不忍,劝溥仪网开一面。溥仪仍不肯。后在亲贵力争之下,才赐谥"密"字,密者,"追悔前过"之意。当时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颁令,允许其子载振世袭和硕庆亲王的爵衔。

1924年因溥仪被驱赶出宫,载振恐祸及自己,迁入天津英租界,从事工商投资活动,远离政治。1947年病逝于天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