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液通便,排便不再是难事:身体自备的增液承气汤

 刚知道养生 2015-03-06

胃肠积热引起便秘,怎么办?中医认为这时候单纯通下是不行的,因为肠胃积热会造成伤津,津液亏耗,干燥的大便就无法在肠道通过,就像没有水的时候船就会搁浅一样。所以,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要从增液和通便两方面入手。增液承气汤就是这样一种既能滋阴增液,又能泻热通便的方剂,用于治疗胃肠热盛,热邪伤津,津亏热结所导致的便秘。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身体上,也有主管增液的穴位和主管通便的穴位。两种穴位搭配使用的话,就是我们人体自备的增液承气汤了。


增液承气汤

方剂组成:玄参、麦冬、生地、大黄、朴硝

功效: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胃肠热盛,热邪伤津,津亏热结导致的便秘



  增液承气汤的治法被称为增水行舟法。在其方剂组成中,玄参、生地、麦冬具有增液润燥、壮水滋阴的功效;朴硝和大黄的功效是攻下通便,以便舟行。五味药合在一起,功效就像增水行舟一样,可以令干燥的大便顺流而下。


  以药性来推穴性,可以选太溪、太渊、左侧大横、左侧水道和双侧上巨虚。肾主水——肾的气化作用有升降水液的功能;肺为水之上源——肺主一身之气,水液只有经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才能达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下输膀胱。肺肾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正常的水液代谢。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可以滋肾阴,功效相当于玄参和生地;太渊是肺经的原穴,可以滋肺阴,功效相当于麦冬。大黄、芒硝对应左侧大横、左侧水道和双侧上巨虚。大横为脾经穴,水道为胃经穴,左侧两穴正在乙状结肠和降结肠部,有通肠之功,再配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可以共同起到增液承气的效果。


  方法上,太溪和太渊可采用点揉法,轻轻点揉使刺激持久渗透以补益肺肾之阴。上巨虚可自上而下刮痧,对于便秘的人,如果从足三里刮到下巨虚,一般却都是在上巨虚处出痧明显,所以可以重点刮拭上巨虚处。大横和水道可以点揉,同样建议用揉腹部代替,但一定要顺时针揉,即顺着肠蠕动的方向,可以揉腹后再加点左侧的大横和水道。以上几个穴位组合运用,就是人体自备的增液承气汤


来源:程氏针灸_程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