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城南20裡的宛城區溧河鄉,有一個叫牛郎莊的自然村,與許多資料中關於牛郎織女傳說發源地的記載相吻合。該村人也說,傳說中的牛郎就是他們村的人,叫孫如意,牛郎織女的傳說源於此地。圖為該村南頭的牛郎織女碑。 牛郎織女傳說流傳范圍之廣,超出了記者的想像。 在中國,長城南北,大江上下,毫不誇張地說,『有井水處』皆知此傳說。不僅如此,這個故事還傳到了國外,據說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國也有牛郎織女故事,版本各不相同,內容均有了很大的變化。如在朝鮮傳說中,牛郎織女不再是普通勞動者,而是公主和王子,但是他們的愛情悲劇是一樣的。故事中也沒有了老牛和喜鵲,而變成了一位好心的天使。盡管人物身份不同,情節也有差異,但其主題與中國的牛郎織女故事一脈相承。 與境外版本大變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中國,盡管這個傳說流傳的范圍極其廣闊,但人物、情節和基本主題並沒有太大差異,只是在細節上有一些不同。比如,指明故事發生地點的,大多說是南陽城西20裡,但具體村莊名有的說是『牛家莊』,有的則說是『桑林』。 如今南陽城西還有這個地點嗎?記者試圖實地尋訪。我們能依托的唯一的線索,是『南陽城西20裡』,但這所謂的20裡卻很讓人困惑:如今的南陽城早不是過去的南陽城了,這20裡從哪兒算起呢? 南陽民俗研究者杜全山的一席話打消了記者的顧慮:『就是距離現在南陽府衙20裡的地方。』 杜全山說,南陽與幾易其址的洛陽城不同,但與城摞城的開封有幾分相像。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就在南陽設郡,2000多年來,朝代像走馬燈似的,但南陽城址卻紋絲不動,其中心區域就是現在南陽市老城區的南陽知府衙門,這座衙門始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迄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 由於這個原因,歷史上南陽人說的方位和距離,都是以這衙門為中心點的。如史書《荊州記》中說:『(南陽)郡西七裡有梅溪,溪西有百裡奚宅。』這裡的『七裡』就是說距離南陽知府衙門七裡。此外,南陽城西還有許多根據裡程起的地名,自古沿用至今。如南陽西邊10裡有個村子,叫『十裡鋪』;12裡有條河,叫『十二裡河』;18裡、20裡分別有道崗,就叫做『十八裡崗』、『二十裡崗』。 按照傳說中所說的方位,在杜全山的陪同下,記者驅車前往尋訪。但結果卻有些讓人意外:南陽城西20裡如今沒什麼桑林村,倒有一個桑莊;而南陽城南20裡,卻有一個牛郎莊,與桑莊隔白河遙遙相望,這個村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很豐富,並且牛郎有名有姓,叫孫如意。奇妙的是,牛郎莊附近的史窪村曾叫織女村,兩村自古不通婚。據說以前兩村的孩子在一起上學時,牛郎莊的孩子如果說史窪村是織女村,會被史窪的孩子合伙暴打。 傳說與現實並不完全相符,但又若隱若現地有著某些神秘的關聯,這一切讓記者如墜五裡雲霧。 桑莊:亡妻陪葬織布梭子 從南陽市區西行,經過『十裡鋪』,趟過『十二裡河』,翻過『十八裡崗』,記者拿著地圖把這個區域搜索個遍,既沒找到『牛家莊』,也沒找到『桑林』。不過,也算有所收獲:在二十裡崗,找到了一個叫『桑莊』的村子。這個『桑莊』與桑林有沒有關系?是不是傳說中牛郎的老家?帶著疑問,記者決定入村一探究竟。 『我們村子過去不叫桑莊,而叫桑林!傳說是牛郎織女種桑養蠶的地方。』桑莊村老組長魏文章肯定地告訴記者,『聽老人們說,叫桑林的原因,是我們村後面過去曾有塊兒很大的桑樹林。那林子有幾百畝,桑樹長得又高又大又稠密,枝葉都連在了一起,小孩子經常爬到樹上做游戲,能從這棵樹順著樹枝爬到另一棵樹上。』 魏文章還告訴記者,傳說桑林後面有個桑墳,很有名氣,但這墳是否與牛郎織女有關聯,村裡人就不清楚了。在老人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村後的一片土崗上。『你看這田埂上還有許多漢代的磚頭!』順著魏文章所指的方向,我們看到許多古磚從田埂上乾枯的茅草叢中露出形跡。拾一塊仔細端詳,記者發現這些磚塊很薄,上有道道磚紋,讓人感覺年歲很久遠。 『這些磚是標准的漢磚』,一個叫劉文成的當地乾部告訴記者。桑莊村屬臥龍區靳崗鄉管轄,劉文成對漢文化頗有研究,曾擔任靳崗鄉的文化站站長。讓我們有點意外的是,劉文成不僅為我們鑒定了這些磚的年代,得知我們的來意,他又道出了一件讓他『後悔得腸子疼』的事:是他把桑林改成了桑莊! 據劉文成講,1981年,時任靳崗鄉文化站站長的他,根據南陽市地名辦的要求,對全鄉地名進行普查登記。登記到這個村時,發現這個村有兩個名字,一個叫桑莊,一個叫桑林。有個叫吳德明的老人建議,村名應該叫桑林,因為傳說古代這個地方有片桑樹林,村子因此而得名。劉文成心想,現在村子又沒有了桑樹林,怕改為桑林引起人們誤解,於是,就將村名寫成了『桑莊』。 『現在想想,很後悔!』劉文成懊悔地說:『一念之差,把傳說裡牛郎的家給改了名!』 采訪中,記者發現,村裡一些老人還是習慣地把村名說成是桑林,問他們這裡是否是傳說中牛郎的家,村裡的人都說有這個說法,但是問具體情況,都說『不記得了』,好在當地至今還流傳著三個與牛郎織女有關的風俗和傳說。 當地人稱,農歷七月初七在茶豆架下看天上的牛郎織女相會,只有到桑林這一帶偷看,纔能聽到牛郎織女說的悄悄話。但是,平時做了壞事的人,到了這裡也聽不到。因此,過去許多人到七月七這天,就來到這裡,偷看牛郎織女相會。若聽不到,就得自個反省一下:『是不是做了壞事?』 村裡年輕妻子死亡,埋葬時,都要找一個織布用的梭子放進棺材裡,一同埋了。村人解釋說,其意是,妻子像織女一樣昇天了,要把她從天上帶來的織布機也帶走。他們認為,這樣做能讓那些不幸早逝的人,下輩子改變命運。 村子附近有個水庫,名字叫石膏坑,因其附近埋藏許多石膏而得名。村裡人傳說,銀白色的石膏是老牛的骨頭化成的。這裡說的老牛,就是傳說中牛郎所牽的神牛…… 除此之外,再也挖不出更多的東西。村民們說,他們大多是明代時從山西大槐樹下遷移而來的,過去的事情,只有當時的本地人知道,可現在,全村人都是當年的移民。 出了桑莊,我們意猶未盡。杜全山說,南陽城南20裡有一個牛郎莊,不妨前去尋訪一下,說不准收獲更大些 牛郎莊架起『鵲橋』 。 從城西尋找到城南,幾經周折後,記者找到了宛城區溧河鄉詹莊村屬下的牛郎莊自然村。 牛郎莊緊鄰312國道,小村子與一般的村子相比,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只是村口國道上『牛郎莊』的村牌很吸引眼球。 聽說記者前來采訪,詹莊村村委會主任陳新同熱情地握住記者的手說:『今年農歷七月七以來,來采訪俺村的記者一撥又一撥……』 記者問,這裡真和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嗎?陳新同爽朗地哈哈大笑:『千真萬確!我們村祖祖輩輩都這樣傳說的。』陳新同說,傳說中的牛郎叫孫如意。但是眼下牛郎莊沒有一家姓孫的,也沒有姓牛的。除此之外,詹莊行政村所轄的李崗、黃崗、詹莊等其他三個自然村也沒有一家姓孫的或姓牛的。至於該村什麼時間開始叫牛郎莊,沒有一個人能講得出,但講起牛郎村的神話傳說,卻個個說得有鼻子有眼。外界對此也是深信不疑。 陳新同說著進了裡屋,不一會兒,拿出一張圖紙來。記者攤開一看,是一幅『開發「牛郎織女」傳說生態旅游景區規劃圖』。 根據規劃,該景區佔地288畝,計劃投資1200萬元。『一家企業看中了牛郎莊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准備投資打造「中國愛情村」。』 陳新同說,規劃將按照民間傳說建造,主要有牛郎、織女、王母娘娘等傳說人物的住所,仿造天河、織女洗浴的天池等,目的是為了旅游開發,也是借此保護和傳承古老的民間文化。 為尋找更多的信息,記者在村中進行了走訪。村民們說,說起牛郎織女,最權威的人是85歲的劉潤芝老人,他被村裡人稱為牛郎織女傳說的『活化石』。因他年歲最大,且小時候讀過私塾,學習過四書五經,關於牛郎莊的故事,他記得比較清楚。但老人有些耳聾,須大聲喊話,方能聽清楚。 據他回憶,他小的時候,他的爺爺就告訴他,牛郎織女的傳說源於此地,牛郎就是這莊的人。他還說,解放初期,牛郎莊的東北方還有一個土冢,傳說是牛郎之母的墓,後來此土冢被夷為平地。說著,老人帶記者來到村北一個小池塘邊,說相傳牛郎之母的墓地就在這個池塘邊。 記者看到,池塘並不大,裡面的水也不多。池塘周圍長了許多草,在寒風中顫抖,早沒有了土冢的蹤影。這裡臨著剛修起的『二廣高速』,一輛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呼嘯而過。池塘邊的幾棵大樹上,喜鵲飛來飛去,它們的窩暴露在乾枯的樹枝上。 劉潤芝對記者說,牛郎莊過去還有個『寶貝』,是一塊從墓裡挖掘出的石碑,上面刻有牛郎織女的圖案,不知道是什麼朝代的。村民曾把這塊碑立在村南頭一座橋上。石碑上的字老人已記不全,唯有『龍飛南宋』四個字記憶猶新,但至今不知道這四個字什麼意思。 那塊碑的去向,後來記者在南陽有關部門得到了證實。據說,石碑確實是牛郎織女傳說源地的一個有力證據,只是時間太久遠了,碑上的文字大多難以辨認。 老人帶我們來到了那座小橋,我們看到,古碑旁又立了一塊一人高的新石碑。石碑臨著一條小溪,小溪的水不大,自東向西流淌。老人說,這條小溪叫石榴河,那座橋傳說叫『鵲橋』。 上前察看,那新碑的正面刻有牽牛星、織女星,兩星之間雕刻的是天河。下刻牛郎在耕田,織女在織絹。石碑的背面寫著『鵲橋』兩個大字,下面黑底白字,刻著碑文。碑文記述了傳說中牛郎莊的這一古老傳說,並說牛郎織女在實際生活中經常在此幽會,因此取名『鵲橋』 『織女村』女兒不嫁牛郎莊 。 細讀碑文,我們發現了另一個『秘密』,碑文道出了『織女的家』。 碑文稱,石榴河的對岸有個史窪村,清朝前期叫織女村,傳說該村是織女的家。兩個村相距不到兩公裡,兩村中間就隔著這條不大的石榴河。 劉潤芝說,因牛郎織女故事的影響,史窪村女不嫁牛郎莊男,已經成了當地的風俗。相傳自漢代以來,無一樁史窪村女嫁牛郎莊男的婚例。當地人就把兩村之間的石榴河,比喻成王母娘娘劃下的天河。 『你可別小看這條河,它的發源地就是牛郎莊東邊的一個池塘。那個池塘也真是怪,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小旱大旱,即使附近所有的水塘旱得沒有一滴水,但這個池塘的水還是滿滿的。』劉潤芝說,『石榴河的水往下流,直接通白河入漢水進長江匯大海……』 村民證實,現在還有人習慣地稱史窪村為『織女村』。傳說這個村也曾有一座墓,是織女墓,後來因故被推平,墓中文物佚失。 隨後記者在史窪村聽到了相同的說法。村中老人袁祖培說,世代相傳,兩個村的人不能通婚,直到現在,也沒有發現通婚的現象。 『即使互有好感,也從不談戀愛。』史窪村的袁清朝說,雖然牛郎莊和史窪村的孩子在一起讀書,但兩村人從不談戀愛,村裡人都知道這個禁忌。 牛郎莊一村民告訴記者:『史窪村的人歷來忌諱說他們村是織女村。小時候在學校上學,有一次我說他們村就是織女村,史窪村的幾個男孩一擁而上,把我揍了一頓。嚇得我再也不敢那樣稱呼了。』 記者問其何故,他們說兩地不通婚的原因是牛郎和織女是『仙凡配』,沒有善終,被視為一個悲劇婚姻。而忌諱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那樣叫,好像叫他們是『女人國』一樣。更重要的是,在南陽話中,平白無故叫人『舅子』,是很重的罵人話。這個忌諱很多地方都有,但南陽更嚴重些。在石窪村人看來,牛郎莊人稱他們村為織女村,那就是變相叫他們『舅子』。 傳說中,牛郎家住『南陽城西20裡』的『牛家莊』或『桑林』。但記者尋訪到的情況,卻是城西20裡有個桑莊,城南20裡有個牛郎莊。對於這種原生態的傳說中出現的矛盾,我們走訪了不少南陽的研究者,但卻沒人能給出圓滿的解釋。 有人說,桑林位於南陽城西,牛郎莊位於城南,中間是白河。這跟銀河兩邊牽牛星、織女星的位置很相似。 有人說,牛郎的家在牛郎莊一帶,桑林(今桑莊)是他們種桑養蠶的地方。 傳說中,人間窮小子與天上仙女的結合,既不看門第出身,也不看金錢權力;沒有朝三暮四,只有忠貞不渝。而在這裡,織女卻成了本地姑娘(也有傳說講她是本地姑娘變成的仙女),他們的結局竟然成為千百年婚姻的禁忌。這是為什麼? 記者在隨後的采訪中,發現不僅織女原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原本也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變身為南陽小伙兒時,神話變成了傳說,融入了人間煙火。(首席記者郭啟朝姚偉文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