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是蛮拼的

 昵称22230813 2015-03-07
 
 过去的时间用心用情,用文火慢慢煨出暖暖人情,煨出厚厚的生活滋味。

  日子和日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30年前或者20年前或者N年前的那个日子和现在的日子不一样?首先,那是过去,过去了的时间其实就是过去了,不存在了,你能抓住那个时间吗?你能留住它吗?你能赖在那里不走吗?都不行。说它不存在,它却还是留着一点什么在那里,那个叫记忆的东西一直躲在某个地方,一不小心,它会现身,会跑出来喊你一声或拍你一下,让你产生今夕何夕之感。其次,现在的时间说起来还是从过去的时间那儿来的,不是过去的时间,却有过去时间的影子,拖着过去时间那条长长的尾巴。但终究是现在的时间了,和过去是那么的不同,而且从所有的地方都显现着时间和时间的差异。
  又绕起来了。大概这就是事情本来的面目,牵丝攀藤,腻之疙瘩,用文艺腔的话说是,剪不断理还乱。说起这个话题来,是因为最近一直感觉着时间的错乱。不仅仅是时间,有时是空间,似乎一切都错乱起来。很像一些文字,不知道自己该待在什么位置,有的跑前有的落后,有的还掉队,有的调皮,躲藏起来,让你找不到它。
  

 
  其实,过去时间和现在时间的区分可以很具体的。比如,过去,上海人是喜欢家宴的。就是在家里招待亲朋好友。想起来了,说起时间和时间的区分,就是因为日子一个一个连着,大多数时候搞不清前一个日子和后一个日子是怎么分割的,只是在懵然不觉间突然发现过去的某一个日子,或者过去的某一个场景猛然凸显再现,比如家宴。家宴终于让日子和日子区分了。日子被分成有家宴的日子和没家宴的日子。什么都记不得了,家宴被记忆了。现在想起来,要有多少心思,才能办起一桌宴席。

  先是拿出纸笔,列出菜单。列菜单也是个技术活,要对菜谱非常熟悉,几个冷盘,几个热炒,几道大菜,几味点心……不像现在,什么事情都可百度,那时菜单是家庭传统,没有做过,没有吃过是列不出来的。虽然每家菜肴有相似性,但总有这一家和那一家不一样的拿手菜。最好的手艺要到家宴那天拿出来。

  比如猪肉,一般的红烧肉东坡肉的做法比较大路,不说了,说白焐肉。用肥瘦各半的鲜猪肉一斤,洗净下锅,用黄酒细盐各少许,加水煮熟,取出后切成二寸长的梳子片,斜铺菜盘上。将大蒜用刀背拍碎并捣成泥。烧肉的肉滷下锅,加入白酱油煎沸,下蒜泥急炒,然后将酱汁浇泼于肉片上。此菜红白相间,肥而不腻,既清爽又入味,每次上桌总是引来一片赞叹。还有一道酒焖肉也是令人叫绝的。将五花鲜肉洗净,开水烫过,切成长梳形,以盐涂擦之,置半小时。用祁门红茶叶熬汁,并将茶叶和茶汁分离。在锅中放入猪油、黄酒(大约三两左右)、肉块翻炒,肉将熟时掠出其油,倒入茶汁,用文火焖至汁少,再加冰糖屑收膏。此菜味极甘芳,香闻隔室。现在谁还敢吃猪油做的菜?但那真叫香啊。

  回忆那时的菜名,也有隔空的惊艳。黄鱼羹、刀鱼羹、呛清水虾、雨前虾仁、海蜒炖蛋……印象深的有醉瓦楞子。瓦楞子者,毛蚶也。可惜那年肝病风波后,这一味艳冠味蕾的美味从此消失在苍茫天地之间。

  是有点七颠八倒。刚刚明明是在列菜单,还没采办就先烧起来了。那么,回来,现在要去采办,买来菜单上所需之原料。那时没有超市,要跑菜场,跑南北货店,跑土特产店……做一次家宴,提前一个月就准备了,如此之长的时间都沉浸在一桌宴席中,这样的宴席还不令人咀之嚼之记之忆之?

  这就是过去的时间。过去的时间用心用情,用文火慢慢煨出暖暖人情,煨出厚厚的生活滋味。不知什么时候(一个日子跟着一个日子的呀,当中又没断档过),却突然就变成现在了。现在的人,有钱就任性。任性地说,买买买,鼠标一点。任性地说,吃吃吃,一通电话搞掂。现在的人,吃的菜倒也是一道一道工序做出来的,但不是自己做,印象不深,食不甘味。少了过程的大餐,意思就不够了。现在的时间,也只好以数量充质量了,恨不得天天宴席,欢宴无尽。

  也是蛮拼的。 (朱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