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重用薏苡仁治病举隅.2.清金泻木疗肝咳.3.单兆伟:执简驭繁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师德量 2015-03-07

1.重用薏苡仁治病举隅.2.清金泻木疗肝咳.3.单兆伟:执简驭繁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2015年3月6日 22:50 新浪博客

1.重用薏苡仁治病举隅

摘自2015-3-6中国中医药报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酯等成分,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笔者重用其为主治疗常见流行性疾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传染病,《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就指出,“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四时之气失常,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而伤人,易引发流行性感冒,中医分型分别有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笔者所立方用于后两型比较适宜。

    方药:薏苡仁60克(6~18岁20~40克,2~6岁10~3克),金银花10~20克,连翘5~15克,芦根10~20克,菊花5~20克,甘草3~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

    如治熊某某,男,25岁,1999年7月28日初诊。患者以“发热,鼻塞流涕,全身酸痛1周”就诊。患者1周前因气候骤变,始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鼻塞时作,流涕,头痛,乏力。自行到药店购买感冒灵颗粒、抗病毒颗粒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前来就诊。诊见发热(38.0℃),全身酸痛,头痛,神疲乏力,鼻塞时作,流涕,轻微咳嗽,口渴,咽痒,纳差,咽喉壁充血,舌红苔薄黄,脉濡数。

    西医诊断:流行性感冒。中医诊断:感冒,风热夹湿型。

    处方:薏苡仁6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芦根20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板蓝根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3剂后,体温正常,乏力、纳差如前,余症缓解,原方薏苡仁加重为80克,加白术15克,余药及量不变,再服4剂后,诸症除而愈。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属于中医的“痄腮”范畴,大多患儿以腮腺肿大为主要体征。

    方药:薏苡仁20~50克,夏枯草10克,玄参15克,连翘10克,天花粉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

    如治田某某,男,8岁,2001年4月15日初诊。患儿以“两侧腮腺肿大疼痛2周”就诊。3周前,患儿有与腮腺炎病患儿接触。2周前始有发热,食欲不振,双侧腮腺逐渐肿大伴疼痛,遂到当地卫生院诊治(具体治疗不详),3天后,热退,食欲增加,腮腺肿大不退来诊。刻诊:体温 36.8℃,双侧腮腺肿大,质韧有弹性,触痛,肿块色如常,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

    西医诊断: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断:痄腮,痰热毒型。

    处方:薏苡仁40克,夏枯草10克,玄参15克,连翘10克,天花粉10克,黄芩10克,郁金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3剂后,腮腺肿块逐渐消退,触痛明显减轻,连服7剂后,肿块消退如常,临床痊愈。

    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休息痢”范畴,多由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善而致。

    方药:薏苡仁60克,白术15克,黄连1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

    如治张某,女,44岁,2002年9月6日初诊。患者以“临厕腹痛,大便黏液3周”就诊。患者于4周前在公共场所就餐,误食不洁食物,始有腹痛,腹泻,恶心,开始大便稀如水样,后转为黏液血便,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每日近10次,速到当地卫生院治疗(具体诊断治疗不详),3天后,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恶心止,自行出院,购买多酶片、呋喃唑酮等治疗,逐渐转为腹痛则解少量黏液便,每日3至5次,经久不愈,前来就诊。

    诊见:体温37.0℃,消瘦,面容憔悴,痛泻,每日4次左右,偶有少量黏液血便、腹痛里急,纳差,神疲乏力,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舌淡苔白腻,脉濡数。

    西医诊断:慢性细菌性痢疾。中医诊断:痢疾,休息痢。

    处方:薏苡仁60克,白术15克,黄连10克,木香10克,人参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禁食油腻。5剂后,黏液血便、腹痛里急消失,守此方加减治疗2周后,体重增加,诸症悉除而愈。(梅松政)2.清金泻木疗肝咳

摘自2015-3-6中国中医药报

□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季某,女,4岁。顿咳经旬,咳则连声不断,目赤、面青、腰曲,甚则呛吐饮食,眼睑浮肿,情志易躁,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前医多以清肺化痰诸法治之,效均欠佳。本院孙浩老中医认为,该患者病本肝旺脾虚,痰湿内蕴,复感时气,交壅肺络,此天行顿咳之证也,仿钱乙泻青丸之意,予清金泻木法治之。

    处方:桑叶络9克,炒黄芩6克,生栀壳5克,南沙参9克,麦冬9克,钩藤12克(后下),白僵蚕6克,全蝎3克,桃仁5克,山慈姑1克(研粉分两次冲服)。3剂。

    二诊:药后顿咳大减,咳势亦减,已不呛吐,脉象渐平,苔微黄腻。原方去山栀、全蝎,加川贝末1.5克(冲入),百合10克,碧玉散15克(布包煎)。3剂。

    三诊:痉咳已解,咳则一二声而已,嗽有痰声,黄苔尽退,治当补脾实肺。予参苓白术丸、补肺散补之而瘥。

    按  北宋儿科名医钱乙谓:“痰困十之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认为此时肝所胜,必治肝,故“急予泻青丸,泻后与阿胶散实肺”。此法即制肝实肺之法,乃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及病理变化关系所采取的一种治法,钱氏泻青丸为后世医家治咳别开新径,《活幼新书》“白附饮”所治“肝木克脾土”之咳嗽乃“咳嗽之极时顿呕吐乳食与痰俱出尽方少定”,类似今日之百日咳、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等诸症,其方之制无不受钱氏影响。后世医家创立了许多平木清金、泻木安土、培土生金等方,大大发展了治咳方药。孙浩在一诊中选白附饮去白附子、南星、半夏、川乌、丁香等辛香燥热之品,仍留钩藤、僵蚕、全蝎、桑叶等平肝清肝之药,加清肺化痰之黄芩、南沙参、山慈姑等品;二诊去走窜之品,加入碧玉散,仍以泻木为主,稍佐养阴之百合;至三诊之时,肝木已平,转以实脾养肺,已期全功。纵观整个治疗过程,次第分明,方证妥帖金陵医家验案(13)

3.单兆伟:执简驭繁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摘自2015-3-6中国中医药报

 

 

    单兆伟,男,1940年生,江苏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20年,尽得薪传。1991年拜入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门下,兼收并蓄。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国家优秀中医人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11年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单兆伟工作室”指导老师。2013年担任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及部分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主要论著有《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实用中医消化病学》等1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级课题共8项,获得部省级奖项12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清热活血法逆转胃癌癌前期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益气和胃胶囊”2009年获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

    张某,女,52岁,退休,2010年6月25日初诊。

    患者主诉胃脘痛间作30余年。2010年5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十二指肠球炎。刻诊:胃脘隐痛,神疲乏力,口干欲饮,胃纳尚可,大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小数。

    辨证:证属气阴两虚,胃热内郁。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和胃。

    处方: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门冬10克,仙鹤草15克,薏苡仁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14剂。常法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0年7月9日,药后尚合,口干减轻,大便不成形,胃脘时有隐痛,苔薄黄,脉细,治当益气和胃。

    处方: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门冬10克,仙鹤草15克,薏苡仁15克,乌贼骨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煨葛根10克。14剂。

    三诊:2010年7月23日,胃脘隐痛减轻,伴口干,大便已成形,夜寐尚可,苔薄黄,舌偏红,脉细。

    处方: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门冬10克,仙鹤草15克,薏苡仁15克,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煨葛根10克,肥玉竹15克,莪术10克。14剂。

    四诊:2010年8月8日,胃痛基本缓解,大便调,胃纳尚可,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原方继进。14剂。

    五诊:2010年8月22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偶有轻度隐痛,余症不著,舌红苔薄白,脉细。原方继进14剂。

    按 本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伴异型增生,属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患者胃痛病史30年,反复发作,久病多虚,脾胃受戕,气阴两伤,故胃脘隐痛,神疲乏力,口干欲饮,舌红,脉细;气郁化热故舌苔薄黄。治拟益气养阴,兼清郁热,方选麦门冬汤加减。药用太子参、炒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麦冬甘凉养胃,半夏辛燥理气,麦冬配半夏,养阴而不滞气,半夏配麦冬,理气而不伤阴,两者刚柔兼施,润燥相宜,是单兆伟教授常用的药对,与叶桂治疗久病胃痛“忌刚用柔”原则相符;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抗胃癌前期病变。药后口干减轻,但大便偏溏,原方加葛根升清止泻,单兆伟教授根据《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理论,常加用荷叶、葛根等药治疗脾虚泄泻;因患者胃黏膜糜烂,加煅乌贼骨制酸止痛;根据李东垣“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和叶天士“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观点,加用莪术活血化瘀,药后胃痛缓解,经近两月调治,复查胃镜糜烂、异型增生消失,病情明显好转。

    本案虽然病程长,病情比较复杂,但单兆伟教授初诊仅用药八味,执简驭繁,用药轻灵、平和,承袭孟河醇正平和,用药至简之风,也与李东垣“轻可去实”,吴鞠通先生“治中焦如衡”观点一脉相承,体现了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的辨证用药特点,值得师法。(江苏省中医院 叶柏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