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进出出

 谢楚军 2015-03-07

从我懂事开始,在乡下,看到要是有人考上了大学,人家一般说他家的孩子出去了,因为上世纪80年代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进城参加工作,不必要在乡下种地。慢慢的,对乡下人来说,“出去了”这个概念表示命运的改变,直到现在,考上大学就像乡下人在地里摘一个瓜那样容易,乡下人一般也把考上大学叫出去了。可见乡下人的思维定势,也可见当年和现在的城乡差别对人的观念的影响。

前不久我高中的班主任来到长沙,我们在长沙工作的几个高中同学招待。席间聊起当年读高中的一些片段,有同学说:“我们当年进高一时,一共有三个高一班,我们班的人数最少,可是后来只有我们班出去的人最多,大概有一半考上了大学。”班主任喝了一些酒,兴致很高,接着同学的话说:“是啊,是啊,想起你们那个班,我是很自豪的,考了那么多人出去了,也让我感觉到了教书的意义。我们教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多考出去几个人?你们越有出息,我越自豪。”

根据我同学的定义,我应该算“出去了”的,因为我当年考上了所谓的大学。可是,如今的我只是在几个大学兼课,不是在编老师,说白了就是打工,和那些没有读大学的乡下人来城里打工没有区别,这么一说,我又不能算“出去了”的。

更奇怪的是我们老师的回答,教书的意义是想多出几个人才并没有错,可是他认为的出去就是考上大学。按照老师的说法,要是学生没有考上大学难道就不能让他自豪?

另外,我的老师忽略了一点,在座的还有我也是老师,只是在教大学而已。按照乡下人的标准,我的学生都是“出去了”的,今后让我自豪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呢?我的学生飞黄腾达当然让我自豪,可是我的学生遵纪守法平平凡凡,不是一样的让我自豪吗?

2010年夏天家乡遭洪灾,八月份家乡县政府来长沙组织老乡捐款救灾,喊我在募捐点做义工。由于前两天捐款数目不大理想,第三天负责人建议我给一些老乡打电话,告诉家乡政府在长沙募捐。我就试着给我认识的老乡打电话,加上几乎是中学的师兄师弟,说话就很随意。

首先接电话的是那些当年考上了大学“出去了”的,应该说他的工作很不错,收入也不错,车子房子都不缺。没想到他在电话里说:“你在那里干什么?吃多了吧?我昨天就接到电话了,告诉你,我不捐一分钱,你知道他们收到捐款后会用到灾民身上吗?”我说:“他们把善款用在哪里我们管不着,我觉得既然家乡遭灾,最重要的是爱心,不在乎多少。”对方说:“你愿意表达爱心就表达吧,我反正是不捐的。”

然后我给一个没有读大学的老乡打电话。这位老乡生意做得不错,日子过得比我滋润得多,我想我尚且捐了1000元,他应该比我更有能力表达爱心吧。没想到他在电话里说:“哦,这些事情,找我们这些农民干什么?那是那些当官的人的事,是你们这些知识分子的事,你想喝酒就过来,要我捐款没有。”我说:“你们当老板的,给家乡贡献一点爱心,并不在乎多少,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对方说:“我就是农民一个,巴不得有人给我捐点款呢。”

今年夏天,家乡小学老师来长沙旅游,我给在长沙的没有读过大学的小学同学打电话,说一起陪老师吃饭。对方说:“你们有出息的同学陪陪老师吧,我就是农民一个,不去破坏你们的气氛。”我说:“你有房有车了,比我发达多了,谁有出息啊?怎么这么多的废话?”挂电话后,我只得给老师解释说某某同学很忙,要会见客户,没有时间过来。小学老师说:“他现在的老板越做越大了,有出息啊!楚军,你什么时候解决房子车子问题啊?”

且说我教了几年大学,越来越觉得在打酱油,去年回家对家人流露出回乡下种地的想法,没想到家人以为我在天方夜谭,说什么出去了的人又回到乡下种地,很丢人。我反驳说:“你们真的很矛盾,一方面说金窝银窝不如土窝,一方面又反对我回土窝。”家人说:“那是指没有考上大学在外面打工的,你考上大学出去了,就不要回来了。”

自那以后,我又在城里教了一年书,如今,回乡下种地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说不定哪天我真的回乡下种地了。从将近20年前走出农村到城里报到读大学起到回乡下种地止,算得上是一个进进出出的轮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