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思想史讲义》丨好书推荐

 ppqqfndtk 2015-03-08

书名:中国思想史讲义
作者: 钱新祖
出版社: 台大出版中心
出版年: 2013-8
页数: 498
定价: NTD 450

钱新祖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任教,并协助创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一九八○年代率先将当代西方思潮批判性地引介进入专业的中国思想研究领域、广泛影响及于中文世界人文社会学圈。其文章经常发表在也是他帮忙建立的《当代》、《台湾社会研究》期刊上,所译铸的「时空性」、「相互主体性」、「比较分析的措辞」等重要观念用语至今仍脍炙人口。




中国思想史讲义


  • 【内容简介】


1980年代开风气之先,将当代西方思潮批判性地引入中国思想研究领域的钱新祖教授,所留下的《中国思想史讲义》将再度启迪新一代的人文社会学研究者。


本书为钱新祖先生极具个人见解的中国思想史,不同于一般哲学史或思想史教科书机械式的纲举目张,书中每讲都直接进入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尽显洞见。例如论中国思想的起源,直指人文主义的称说所涉及的是中西对天人关系构想的不同。作者有扎实的中西学术基础,又能跳出各自的思考局限,从对比中彰显中西思想传统的特色,在书中发展为一种自觉的跨文化比较分析措辞手法,在现今全球化的语境中,特别值得参考。


  • 【目录】


编者前言

张亨先生序

梅广先生序

第一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

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上)

第二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

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中)

第三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

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下)

第四讲 《论语》中的「仁」及对话文学

第五讲 孟、荀论心、情、性(上)

第六讲 孟、荀论心、情、性(下)

第七讲 墨子:「兼爱」说所比喻呈现的客观化思想模式

第八讲 老子:道与「无为」

第九讲 庄子:「齐物」与「两行」

第十讲 老庄的「道」及其语言观

第十一讲 《大学》与《中庸》:「修身」与「本性」

第十二讲 《易经》中的「生生」观念与共鸣式思想

第十三讲 印度的佛学(上)

第十四讲 印度的佛学(下)

第十五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

第十六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I)

第十七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II)

第十八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V)

第十九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V)

第二十讲 周敦颐与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上)

第二十一讲 周敦颐与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下)



  • 【附录】


壹、中文上课大纲(syllabus)暨期末考题

贰、英文上课大纲

参、台北,香港,芝加哥──钱新祖先生行述

肆、钱新祖(Edward T. Ch?ien)生平简历自序


责任编辑:何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