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技术

 博爱心理咨询 2015-03-08

一、症状与发展

    精神医学的观点认为,忧郁症的成因是脑细胞生化分泌物中的:正肾上腺素太多,血清素太少所致。因此药物治疗的重点,就在于减少正肾上腺素分泌,以及抑止血清素再吸收。前者如三环抗忧郁剂与MAO(单氨氧化酶抑制剂),后者如三环抗忧郁剂与百忧解。台湾和大陆某些医院,则又导入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 shock therapy,Ect)。被诊断为忧郁症的患者,几乎都在服药。服药的患者症状是否都已缓解,然后在某个疗程中结束服药而痊愈呢?如果前述病理与药理是正确的,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答案如果是否定的,并不能证明前述理论或假说为错。真正的问题是:久药不愈或未用药的忧郁症患者,该当何去何从?而苦难的家属,尤其是主要照顾者该怎么办呢?非药物的心理治疗技术,为病人和家属开启另外一条痊愈之路。

    (一)症状

           临床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正肾上腺素太多、血清素太少,或其它脑神经

生化分泌物的异常,都是忧郁症病程中的一个现象,而非唯一的病因。忧郁症患者还在行为、心理、生理、脑电波等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可资鉴别的现象。一个45岁3个月又15天被诊断为忧郁症的患者,是DNA储存了记忆与缺陷,让正肾上腺素这时候开始分泌变多、血清素变少吗?还是这个时间点附近,负责分泌的腺体与再吸收的受器损坏或功能失调呢?

        如果DNA假说不可靠,那么促使腺体与受器损坏或失调的原因或机制,来自于心理、行为、脑电波、其它脑神经分泌物、其它器官系统的障碍……呢?因此,在没有能力建立各个变项的因果关系之前,最重要的思考是:这些变项是否共病而有身心关连的共构呢?如果有,改变某个或某些变项,是否也可以引发某个或其它变项的平衡呢?这是非药物治疗模式,可以发挥或替代药物治疗疗效的基本假说,也是临床心理学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的起点。

             临床心理学对忧郁症的鉴别诊断,参考DSM-IV的鉴别诊断标准,而包括以下项目:第一类是生理征兆,第二类是心理与行为征兆,第三类是脑电波的征兆。

            1、生理的征兆

   生理征兆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胸闷、心悸、手麻、手发抖,项目从少而多,激发区域从部份变全部,激发强度由弱变强,激发次数由少变多,都是忧郁症渐趋形成或严重的历程。第二类是全身无力,什么力都渐趋无力,包括:体力、智力、活力、记忆力、专注力、性能力、行动力……等。也是项目从少变多,程度由强变弱。第三类是这里痛、那里痛、到处都痛,轻者是不同部位肌肉的酸、抽、疼痛、麻痹或硬化,重者引发不同器官系统的心身症状。此时,症状陆续接踵而至,看病做检查却验不出病灶与异常。吃了药会缓解,但是症状又会出现,很容易转化为虑病症,或者被误认为虑病症来治疗。

            2、心理与行为的征兆

    心理与行为的征兆,包括四类,第一类是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没兴趣。不出门、不工作、不娱乐、不读书、不做家事、不写功课、不说话、不洗澡、不走动、不看电视、不打(接)电话,没有兴趣、没有目标、没有欲望、没有快乐,从动物变植物又变成矿物一般。第二类是非自主神经系统范围内可控制的(如:思想、表情、语言、动作、行为……),都因为不去控制而渐次变得不可控制,进而引起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或饮食障碍(暴食或厌食),以致作息错乱、行为失序,导致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功能也失常或失控,心身症状出现诱发虑病的现象。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带给当事人最大的恐惧。第三类是情绪一直往下滑,从没有快乐滑到不快乐又跌入痛苦、沮丧、悲伤、生气与哭泣的情绪漩涡。最后则陷落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的虚无状态之中,自己、他人和世界全部都变成一片虚空。第四类是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萌生自杀死亡的念头。

            3、生理、心理与行为的综合判断

      当以上两类的征兆都已出现,相连两个月却不会因为介入的事件

而消失时,即可诊断为忧郁症。如果只出现生理症候或者只出现心   

理症候,都不能称其为忧郁症。忧郁症的发生有两大类,一类是发

生某巨大创伤事件之后才变成这样,另一类是没发生任何创伤事件

却慢慢出现病征而愈来愈严重。临床上第二类的案例,明显的多于

第一类。  

  忧郁症发生的病程,是一事、一心、一情、一念、一动、一静、一日又复一日,心理或行为的征兆一个个渐次出现,接着生理性征兆也一个个渐次出现,然后心身症状出现显示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已经破坏。忧郁症的发生的病程,较少「一夜白发」型,突然间所有生心症状一起上身。除非巨大创伤事件后,爆发严重创伤心理,又随即并发创伤生理,而立刻接续爆发所有可资鉴别的症状。因此就临床心理科观点而言,就倾向于把脑神经生化分泌物质的变异,以及脑电波的变异,视为共病、共构的不同接口。

 4、脑电波的征兆

      忧郁症患者在脑电波的表现上,呈现左右脑的α、β、θ、δ波全部微弱放电的现象,微弱到几乎不放电,微弱到波形图只剩直线而无波形。这种现象会保持恒常性,不因为说话、动作、活动或特别的操作而改变。若α波还能呈现优势波,当事人还能上班、上学,只是轻度忧郁症。反之,则进入中度忧郁症。若执行脑电波激发作业,10分钟内可以激发成功者为轻度,10?30分钟可激发成功者为中度,30分钟以上仍无法激发者为重度。激发后立即回复弱电无波现象者,疗程较长。激发后能够保留放电强度或缓缓下降者,疗程较短。激发时左脑动起来右脑无法激发,或者反之,则显示并发情绪障碍。各种脑电波测试,会显示不同的病征、病理与病程。躁郁症患者在激发状态(或躁期),会出现α波过度亢奋,以及α、β、θ、δ波异常强烈放电的状态。

二、病人与治疗

  药物治疗必须经历漫长的试药与调药历程,药物副作用更令许多人无法忍受。「想把病治好,就要相对付出一些代价」挂在医疗人员与家属口中这句话,搭配着恳切的眼神,令服药的患者不知如何是好,内心强烈的矛盾与挣扎,不是这么一句话换来的沉默与驯服可以了得的。

       从恐慌于自己的失常与失控,畏惧于暴露或被觉察自己的失常与失控,怀疑自己、忧虑自己得了什么怪病,直到被诊断为忧郁症,否认自己会得到忧郁症,不接受自己已经得到忧郁症,担心害怕厌恶至极──得了忧郁症的我,否定自我而陷入忧郁情绪深渊的我。孤零零活在另一个世界(接口)的忧郁症患者,看着、听着喧闹的世界,任家人、同事、同学、亲友、陌生人追赶跳碰或沉默不语,他不接受刺激也不发出反应。从多话到不语,从畏惧到恐慌,从失乐到不乐,从悲伤到沮丧,从忧郁到没有任何感觉的虚无,从我是谁到我没了,从我没了到世界也没了。从他们不了解我,到他们和我活在不同的世界。从失去苦乐价值到失去一切,从虚无里又操入重度抑忧,从至极的空悲又跌入死亡的荫谷,从自虐、自残默默走入自杀。

        临床心理师进行上述三类的鉴别诊断之时,就已开始把呼吸贴着忧郁症患者的心跳。建立深度治疗性关系,同步给予深度同理心,伴随患者进出上述每一缕思绪、情绪、语言、表情、动作与木然不动,让患者觉察身边有一个伴──贴心肝、贴肠、贴肺的好伴。如你让忧郁症患者觉察治疗师在身边,喜欢你在身边,信赖你在身边,这是临床心理治疗的第一个门坎,临床心理进不了这个门坎,心理治疗就无从开始。

       临床心理师从病人走进或扛进治疗室的第一时间起,每个动作与声音,都是在做上述的启动工程。一边同理,一边建构关系,一边做三大类的鉴别诊断,一边建构治疗计划与疗程。治疗的第一阶段是症状治疗,采用各种脑电波心身回馈治疗技术,减缓与消除忧郁、失眠、胸闷、心悸、多虑……等症状。第二阶段是深度心理治疗,执行创伤心理重建作业。治疗的第三阶段是人格重建,实行为治疗、艺术治疗、文学治疗、声音治疗、运动治疗……等技术,重建患者自我影像与人际关系。轻度忧郁症患者大都三?六个月可以痊愈,中度、重度躁郁症患者或合并多种症状患者,才需六个月至一年的治疗期。

三、家属与治疗

        忧郁症的治疗常会遍及家属,主要照顾者通常是天下第一等可怜的人。病人睡了,你就必须赶快做其它的事,还要担心随时会醒来。病人醒了,你就必须跟在旁边或看得到听得到的附近。他多事、多话、多疑、多虑、多悲、多愁、多气、多泣、多怨、多怒、多沮丧、多无助的时候,家属费尽心神也无法令其稍缓,而只能挫败自责。他陷入深度伤悲、沮丧、忧愁与抑郁时,不言不语、不哭不笑、不吃不喝、不走不动。家属费尽苦心拜敬诸神,他还是一棵植物,安排休学、离职,四处求诊问神佛。面对成为静物关在房内的至爱,只有「痛心疾首」可以形容家属心情。如果患者出现自虐、自残、自杀的症状,家属更是24小时提心吊胆,只有「凄惶渡日」四字可以形容。

       忧郁症患者并发焦虑状态、失眠状态或恐惧状态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在发病以至病情发展的历程中,患者的每一个家庭角色扮演,都渐渐失去了他的功能,以至毫无角色功能。他不再是父亲或母亲,不再是丈夫或妻子,不再是儿子或女儿,不再是兄弟或姊妹,他只是一个病人。可是你却是他的父母、夫妻、子女或手足,双向的相对的角色关系与角色互动变成单向的与绝对的。他不把你当父母也不把自己当子女,你却必须自己坚持当个好父母来照顾这个子女。他不把你当配偶,你却必须自己坚持当他的配偶,坚持把他当成自己的配偶。他不把你当子女,也不把自己当父母,你却必须自己坚持当个好子女,坚持把他当父母。能够不离不弃也没病倒的家属,都是圣人。

        被病人打败的家属,不是离弃病人就是嫌恶病人。有的还费心送医,有的只是虚应事故,有的连生活照顾都推给外劳或疗养院。被自己打败的人,不是贬抑自己就是伤害自己。有的垂头丧气两眼无光,有的形容枯槁面无血色。有的什么都自己承担而心力交瘁,有的更苛责自己的失责、无能与罪过。

       看着病人发病,家属心急如焚。看着病人受苦,家属心如刀割,全身几乎都瘫痪了下来。担心病人伤害自己,家属把神经绷到最高点。随便病人吵闹,家属自己把身段与尊严放在地上踩。任凭病人醒睡交替,而自己度日如年。进不了病人的意识与世界,却必须照顾生活起居与保护安全。病人的主要照顾者,会为了这个单一角色,将自己和病人绑成一个孤岛。主要照顾者会疏离于其它的多重角色扮演,尤其是在照顾的时光中消失自我,整个人会朝向忧郁、焦虑、失眠……等病征发展。家属不管各种身心征兆多严重大都不会病发,有的等病人好了他就好了,有的等病人好了他就病发了。病发才会痛苦吗?不是,没有病发那么强烈,但是日日夜夜的折磨令人枯槁。再加上其它家人的不谅解、不合作、不沟通与冲突,主要照顾者有如折翼天使般凄凉。

        临床心理师除了对家属提供家族治疗外,也会对家属提供个别的特别心理治疗。对于家属如何有效帮助与照顾病人的方法,以及家属如何自助与帮助其它家属的方法,都会给予有效的分析与训练。重建家属的自我与家庭角色,是家属治疗的核心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