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人才的学习能力5

 军休强军路 2015-03-08
时间:2011-04-27 10:08:29 来源: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作者:邱昭良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知识要经历几个转换过程,在几种状态中转变:第一步:条件反应;第二步:感性知识;第三步:理性知识。
    8. 总结:个体学习模型与学习能力要素分析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个体学习的一般模型(如图8所示)。
 


    笔者认为,学习大致可区分为“学”和“习”两个过程,它们既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结,很难清晰地划分或截然分开。
    (1)学——知识的建构与重构的过程
   
    “学”主要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话以及行动等方式,攫取环境中的信息,并根据现有意义结构(知识基)进行解释,从而建构或重构知识的过程。
    其中,影响个体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
 观察——学习始于观察。观察是需要练习才能掌握的艺术。从个体学习的机理可知,选择性观察是我们人类感官系统一项基本反应特性,它也有可能构成我们高效学习的障碍。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起源,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对话——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确实,对话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尤其是深度汇谈,是激发群体智慧的必要手段。
 行动——行动不仅是“学”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学习机制的纽带。 从行动中学习也已经成为现代一种重要学习方法。
 理解——即对信息的解释和赋义。毋庸置疑,这也是能否高效学习的关键要素。
 知识建构——将新的信息与现有知识进行融合,这是学习的中枢环节。
 (2)习——提高行动能力的过程
 
     “习”主要是根据习得的知识,设计行动方案,然后通过行动、直接经验以及体味与反思,形成概念,并主动实验、反复练习,应用知识,从而提高行动能力的过程。
 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
 设计――筹划未来行动的景象,设计行动方案与知识应用的模式
 直接经验——掌握一项技能需要亲身实践或体验
 知识运用――将学到的知识结合特定情景加以应用
 体味反思――对照结果,结合自己在行动的过程中思考和感受,对建构的知识进行反思。反思为积极主动地去着手处理或改变一种情况奠定了基础。当你行动并再次反思时,又会获得新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会使你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同时,反思和积累经验,也使您得以改掉坏习惯,建立新习惯。
 概念化——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和一般概念
 巩固――确认学到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通过不断练习加以巩固
 (3)其他构成要素
    在上述个体学习模型中,还包括如下三方面构成要素,它们也是高效学习的关键要素:   
 主体——即学习者,他或她的学习动机、热情、态度、情绪、方法等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环境——物理环境以及不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特定文化氛围等构成了个体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
 客体——环境中的信息与知识是学习不可缺少的客体
 知识基——有专家指出,我们能看到多少、学到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知识基的大小。只有我们思考,脑细胞之间才会发生联系,也同时为更深入的思考创造通道。因此,一个人用脑越勤,就能创造更多的思考通路。换句话说,学习的内容越多,就越容易学到更多知识。
 创造新知识——学习的另外一重境界应该是创造出新的知识,而不只是停留在对现有知识的掌握。
 总之,笔者认为,个体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也很多,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合所有人的提高学习能力的“灵丹妙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