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纲辨证的缺陷与改良

 guoguoli 2015-03-08

                                                        xulianghb  胡希恕暨古经方研究室
1、传统八纲的缺陷
八纲辨证讲述的是临床辨治疾病时要掌握、收集一些什么证据来供用药、治疗时参考的问题,传统八纲内容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但从这八纲的内容来看,“阴阳”在古代哲学里几乎是涵盖一切的,说的是事物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诸如表(阳)里(阴)、寒(阴)热(阳)、虚(阴)实(阳)无不涵盖其中,说表里、寒热、虚实其实已经含有阴阳的区别了,而且还更为具体和明确,其实完全没有再重复阴阳的必要性。同理,阴阳也包含了表里、寒热、虚实以及诸如兴奋与沉衰、畅通与阻塞……乃至无穷无尽的内容,所以也不可能一一尽述;但如果光说阴阳而不具体罗列表里、寒热、虚实之类项目的话,又会显得过于空泛、没有具体内容可以依循,而且也不是有了“阴阳”的就一定能让人往表里、寒热、虚实这些项目上去想,反而有可能因为其过于广泛而让人胡思乱想、罗列出一大堆没有实用价值却又能扰乱视听的项目来,所以很有必要把这些具体项目列举出来、说清楚。
综上分析,既说阴阳又具体列出项目,阴阳就成了多余、累赘的摆设了,反而不如常用的项目更为高效和实际,因此我认为传统八纲的“阴阳”是多余的,至少其实用价值不大,应该把它去掉。
实际的临床当中,我们还常会遇到诸如水(积水、水肿、缺水、脱水、尿多、尿少、汗多、汗少、津唾多、津唾少)、血(血瘀、血虚、贫血、出血)、痰(痰多、无痰、痰瘀)、食(积食、积便、不能食、食不消化、下利不止)之类的项目,而这些在八纲里是没有反映的,虽然这些项目里的有或无、多或少、瘀或通的情况也有阴阳的影子,但对于这些项目本身的物质(水、血、痰、食)而言,却不能从阴阳里反映出来,而这些项目却又是临床辨治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以上就是传统八纲的缺陷。
2、改良方案
张仲景、古经方的辨治思路和方法方向和目标并不是治病(并不是主要针对病毒和细菌去用药,并不是类似于西医、西药的那种杀菌、消炎、抗病毒的辨治方法)而是治人(主要针对人体的抗病机能去考虑如何给予最有利于人体抵抗、战胜疾病的调理和扶助〈即所谓的扶正祛邪〉的问题),是一种通过观察诊断、全面收集证据,弄清人体抗病机能与疾病斗争的进展情况和所处的斗争阶段、斗争环境等信息,然后处以最对证的方药,使人体抗病机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促进和提高,从而战胜、祛除疾病的一种思路和方法,例如外感、感冒,他的治法并不是杀灭感冒的细菌、病毒,而是针对感冒所引起的人体反应,比如出现头身疼痛、发热恶寒、脉浮之类的表证的证情,就说明人体有一种想要从体表通过汗出去解除病痛的趋势、须要用解表的方法去治疗,再看病人是因为出不来汗、津血瘀滞(脉紧)还是出汗过多、津血虚衰(脉缓)而导致的病不得愈、表不得解,然后给予相应的发汗泻实(如麻黄汤证)或敛汗补虚(如桂枝汤证)之类的对证的解表治疗,从而帮助人体战胜疾病。基于此,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讲的辨证,其实就是辨别、寻找证据,什么证据?就是能够应用某一味、某几味药物去治疗某一个病症的证据,即药证。有了这个证据,才可以应用某一味、某几味药物或是某个方剂去治疗,否则就不能乱用这些方、药,仲景的辨证其实指的是这个,而不是现在一些人所理解的辨病症(如“感冒发烧”之类空洞、浮泛的描述,其实这里还应该有发烧多少度、怕冷还是怕热以及怕冷或怕热的程度、有汗出还是没有汗出、脉紧还是脉缓、口渴想喝水还是口淡作呕不想喝水之类更为详细、具体的说明才能真正地去指导用药),更不是辨病名(诸如感冒、肺炎、肝炎、肾炎、哮喘、皮肤癌、肝癌、痛风之类的疾病名称,这些名称完全没有反映出病人当前具体的症状表现,是无法用于指导用药和治疗的),虽然仲景也经常会提到病的名称,如太阳病、肺痈、肺痿、结胸之类,但这些主要是为了归类和讲述方便而叫的,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如何治疗的问题,还得落实到药证、方证上去,所以仲景在这些提法之后,还会有更大篇幅、更详细和具体症状(药证、方证)描述。在《伤寒杂病论》整个辨证、诊断(即寻找证据)的过程中,都没有超出上述的表里、寒热、虚实、水·血·痰·食、药证方证的范围:通过表里的判断,就能确定表、半表半里、里这三个人体抵御疾病的部位,即人体与疾病开战、作斗争的主战场;再通过寒热、虚实的病性的辨别,结合表里,就能明了六病,即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六病,从而知道当前人体与疾病作斗争的处境和状态;再加上对水·血·痰·食这些致病因素或病变结果的了解,就能确定一个扶助人体去抵御疾病的大方向;最后再落实到药证、方证上去,选用最合适的方药加以治疗,就能如愿以偿地达到扶正祛邪、使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了。
综上分析和研究,我把辨证的内容从传统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改为表里、寒热、虚实、水·血·痰·食、药证方证,这样不仅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和需要,还更为全面、具体,使辨证的内容更容易操作、更不容易被遗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