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地方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昵称l93AX 2015-03-09

地方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中,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很好的融入地方社会,并为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地方文化资源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1地方文化资源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所谓地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市县范围内的文艺人才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同文化发源紧密连接的文化设施和资金等。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包括: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而提升政治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校园人文环境而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指导作用;以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但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实际过程中,都感觉现有教材不仅内容宽泛以及没有深入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并且能够体现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连的地方更少。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从而切实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认为,地方文化资源具有的独特性、稀缺性以及亲切性,能够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值得我们发掘和利用。

将整理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部分,促使学生对地方优秀文化了解和喜爱,从而培养他们热爱乡土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操,最终激发他们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志向。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对于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程结构以及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最终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塑造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水平以及思想政治品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作为地方建设的有生力量,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了解直接关系到本地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所以,通过深入挖掘我省地方文化资源,并将地方的历史文化糅合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利于高职学生从情感和文化上产生归属感、自豪感,更有利于为本省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量思想素质较高的蓝领人才,从而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实现强省目标。

2黑龙江省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教育价值

黑龙江省拥有大量值得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基础好,有潜力,根据专家初步调研,归纳了十大重点系列。包括民族历史源流系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红色历程系列、文化名人系列、开发建设系列等。其中红色历程系列(以抗日战争历史为代表)及开发建设系列(以“北大荒开发建设时期”、“大庆开发建设时期”为代表)尤其值得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加以挖掘利用。此外,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重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更是与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息息相关而值得充分关注和了解。

黑龙江红色文化氛围是思政课教学的活教材。黑龙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在中国历史上蓄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转站,先天存在着一条联系中国和俄苏之间的“红色之路”。

早在1920年中共建党前夕,瞿秋白在哈尔滨滞留50多天,就指出哈尔滨“先得共产党空气”。这条“红色之路”在1928年之前,隐蔽地充当了我党与共产国际的往来通道。当时除了人员往来,哈尔滨还存在大量苏联“红党”创刊的报刊杂志,以及通过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广为流传的俄苏报刊书籍。1922年,安怀音在红色气氛浓厚的哈尔滨办《大北新报》副刊《杂俎》,发表《文学家与革命家》首倡革命文学。此后《东北早报》、《哈尔滨日报》也发表《唯物史观与文学》、《时代的牺牲——高尔基〈说部〉集》、《我也来谈谈革命文艺》等革命文论。1925年,任国桢受党委派在哈尔滨以《东北早报》编辑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其间还翻译了鲁迅非常赞赏的《苏俄的文艺论战》,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苏联文艺论战的书,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影响巨大。以哈尔滨为中心,在东北各地还分布着共产国际的反帝情报组织、罢工抗议的工人群体和反帝爱国的进步学生群体。此外,黑龙江的抗日革命斗争历程是思政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3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地方历史文化通常是指某个特定区域内一直流传下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化传统,我们经常会说某个地方的民俗或习惯是这样的,区别于其他地方,其实这就是该地区的地方历史文化。拥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不仅可以陶冶人的审美情操,有效地改善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还能够通过在地方历史文化中加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而帮助人们更好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充分的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建设之中,使之转化为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

3.1加强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创新意识与文化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帮助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合格的、能够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毕业的每个学生都能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定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对象决定其必须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其自身素质,增强创新意识。黑龙江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地方历史文化,并把其应用到实际的思政课教学当中,同时这也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通过在思政课当中加入地方历史文化,学生在三年的学生生涯里一定会对本土文化产生兴趣,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有利于将来毕业后尽快融入本省工作环境,为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3.2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本校教学资源,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人们只有了解历史文化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一个不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将得不到美好的未来。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本校教学资源,深入挖掘黑龙江省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把那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凝聚力、民族精神、认同感等事件提炼出来,并使其有机的融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做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具体实施就是以学校专任思政教师、社会及企业兼职思政教师力量为主导,联合地方文化部门和文化人士,立足黑龙江省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本校教学资源,在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通力协助下,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共同开发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项目书,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参与教学实施,使地方文化资源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地衔接和有效地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