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3精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茶香飘万里 2016-05-13

高中历史必修3精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其他学派的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 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

背景。 

(2) 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 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研究探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对“诸子百家”的分析以及了解,培养学生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3) 认识儒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联系现实,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儒学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 教学方式 

1. 教学方法:比较法,列表法,分析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演示,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早期儒学三大家的主要观点

  2.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