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二)

 文韬 2007-01-27
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二)

宁夏银川市二十三中学 高敏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儒学思想,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主流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对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孔子、董仲舒和朱熹。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并对其做出了重大发展。本课内容在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系统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

2.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3.难点:对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含义和实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

依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和实践目标并重,从而使学生感知过去、探究历史、提高认识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前两个模块的学习中,学生基本适应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引发议论,提出新的问题。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内容及实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阅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4)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课前知识检索—课堂展示、感知历史-引发讨论-归纳、概括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儒学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所在,使其对封建思想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上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学习董仲舒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引导学生认识任何时代都需要人才的出现,而人才是建立在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上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原则──启发式教学

问题──讨论──归纳: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

材料:董仲舒画像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断

──《汉书·董仲舒传》等材料

教学设计

多媒体演示图片──董仲舒画像

(问题):在了解了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之后,有一个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就是董仲舒。我们请一些同学来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董仲舒的情况。

学生展示课前检索成果:可能有介绍董仲舒生平的、有介绍董仲舒思想的、有评价董仲舒的。

(教师)(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介绍的资料,选择进入新内容)董仲舒的名字是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演示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启发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并认识其目的。

(问题)根据其含义,再思考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可能有各种说法)看法一致、认识一致、思想统一……

(问题)由此看来“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呢?

(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补充说明:在董仲舒看来,先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问题)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思想?他是为解决西汉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

(演示电视剧《大汉天子》片断)影视片断虽然不是历史,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提示,作为参考。

(学生)面临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内犯

诸侯王国反叛

治理国家需要有才能的人

土地兼并剧烈……

(师)进行点评并指出,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此时国家既需要一批有才能的人来协助治理,也更需要有一套广泛的治国方略。于是汉武帝便招纳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思想,称为“贤良对策”。董仲舒便三次回答了汉武帝的策问,并在第三次对策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因此,任何时候,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产物。

(问题)这种思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师)引导学生认识:“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的发展。

(演示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他将天道和人道相比附,论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君权神授、“天人合一”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巩固政权

加强统治……

但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给秦始皇创建的皇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地位摇不可动。但同时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演示材料三)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其实质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三纲五常(可能还会得出做人的原则等说法)

(师)点拨:他的这一思想仍然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他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并且还称之为“孝”,是“天经”、“地义”的。后人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哪一位同学能举出这样的事例来?

(问题)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孝”呢?在他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之中有没有可以值得保留的东西呢?

(问题)引导阅读教材“限民名田”。董仲舒提出的这一思想是真的为百姓而着想的吗?—讨论:

(问题)根据以上讨论,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董仲舒的基本思想?教师根据学生归纳要点,用多媒体调整演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限民名田

(问题)对于上述思想,当时的汉武帝是如何对待的呢?

(引导阅读教材第三子目)找出相关内容并得出:汉武帝通过重用人才、兴办教育、确立儒家经典的地位等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使它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问题)很多文章中提到董仲舒的思想时,都冠以“新儒学”。那么他的儒学与孔孟的儒学究竟有什么区别?

──引导认识其新儒学的特点。

(问题)在网上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根据我们对董仲舒思想及其影响等的了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重新评价他?在他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讨论

(师)有关董仲舒及其思想,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我们大家共同讨论的吗?

小结:在了解了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之后,每位同学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结构式的总结,要求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略)

课后反思

问题法教学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但也容易使教师束缚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方法。

学生有可能还会提出关于“糟粕”与“精华”的问题来,但无论怎样,应该给他们以充分的思考空间。


宁夏银川市二十三中学 高敏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儒学思想,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主流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对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孔子、董仲舒和朱熹。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并对其做出了重大发展。本课内容在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系统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

2.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3.难点:对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含义和实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

依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和实践目标并重,从而使学生感知过去、探究历史、提高认识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前两个模块的学习中,学生基本适应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引发议论,提出新的问题。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内容及实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阅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4)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课前知识检索—课堂展示、感知历史-引发讨论-归纳、概括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儒学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所在,使其对封建思想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上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学习董仲舒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引导学生认识任何时代都需要人才的出现,而人才是建立在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上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原则──启发式教学

问题──讨论──归纳: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

材料:董仲舒画像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断

──《汉书·董仲舒传》等材料

教学设计

多媒体演示图片──董仲舒画像

(问题):在了解了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之后,有一个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就是董仲舒。我们请一些同学来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董仲舒的情况。

学生展示课前检索成果:可能有介绍董仲舒生平的、有介绍董仲舒思想的、有评价董仲舒的。

(教师)(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介绍的资料,选择进入新内容)董仲舒的名字是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演示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启发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并认识其目的。

(问题)根据其含义,再思考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可能有各种说法)看法一致、认识一致、思想统一……

(问题)由此看来“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呢?

(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补充说明:在董仲舒看来,先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问题)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思想?他是为解决西汉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

(演示电视剧《大汉天子》片断)影视片断虽然不是历史,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提示,作为参考。

(学生)面临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内犯

诸侯王国反叛

治理国家需要有才能的人

土地兼并剧烈……

(师)进行点评并指出,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此时国家既需要一批有才能的人来协助治理,也更需要有一套广泛的治国方略。于是汉武帝便招纳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思想,称为“贤良对策”。董仲舒便三次回答了汉武帝的策问,并在第三次对策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因此,任何时候,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产物。

(问题)这种思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师)引导学生认识:“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的发展。

(演示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他将天道和人道相比附,论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君权神授、“天人合一”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巩固政权

加强统治……

但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给秦始皇创建的皇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地位摇不可动。但同时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演示材料三)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其实质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三纲五常(可能还会得出做人的原则等说法)

(师)点拨:他的这一思想仍然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他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并且还称之为“孝”,是“天经”、“地义”的。后人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哪一位同学能举出这样的事例来?

(问题)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孝”呢?在他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之中有没有可以值得保留的东西呢?

(问题)引导阅读教材“限民名田”。董仲舒提出的这一思想是真的为百姓而着想的吗?—讨论:

(问题)根据以上讨论,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董仲舒的基本思想?教师根据学生归纳要点,用多媒体调整演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限民名田

(问题)对于上述思想,当时的汉武帝是如何对待的呢?

(引导阅读教材第三子目)找出相关内容并得出:汉武帝通过重用人才、兴办教育、确立儒家经典的地位等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使它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问题)很多文章中提到董仲舒的思想时,都冠以“新儒学”。那么他的儒学与孔孟的儒学究竟有什么区别?

──引导认识其新儒学的特点。

(问题)在网上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根据我们对董仲舒思想及其影响等的了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重新评价他?在他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讨论

(师)有关董仲舒及其思想,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我们大家共同讨论的吗?

小结:在了解了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之后,每位同学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结构式的总结,要求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略)

课后反思

问题法教学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但也容易使教师束缚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方法。

学生有可能还会提出关于“糟粕”与“精华”的问题来,但无论怎样,应该给他们以充分的思考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