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修三】教学设计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用户4129qco2 2022-09-12 发布于四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我的解读是:1、汉代儒学的内容并通过对汉代儒学内容的介绍回答为什么汉代儒学能够成为正统思想;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第一单元介绍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单元一共有四课,分别介绍了儒家思想的产生、确立统治地位、发展和挑战。本课介绍的是汉代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教材首先介绍了独尊儒术的背景,然后介绍了董仲舒的主要思想观念和汉武帝接受这一思想观念之后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及其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二阶段后初次接触古代中国思想文化。高二学生正处在16—17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高二学生在思维上已经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具有相当的抽象分析比较能力,而且,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当然,由于文理分科等客观原因,对于这种基础不能作过高估计。

就本课而言,本课相关内容出现在初中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那一课,是将本课内容作为其中的一目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如何使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上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知,并从新的角度去拓展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视野注定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课拟采用创设历史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史料分析,建构历史逻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儒学独尊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举措)和历史影响,并为后面的学习提供铺垫。

【教学立意】

 本课的立意从合法性的角度来解读独尊儒术的思想。合法性的建构——汉代儒学的大一统。合法性一词是德国学者马克斯 韦伯提出来的。其意思是政治统治获得人们自愿服从的能力、属性或可能性。汉武帝削平诸侯势力,征讨周边族群,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需要确保其成果的长期延续,也就是说需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使不同地区、不同族群自愿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建构和传播一种能够解释这一切的思想理论,使被统治者认为这种统治是正当的,值得的而服从。

当然,本课也可以从儒学史的角度去解读。然而,这种把儒家思想当作一种学术思想来解读的思路,可能会损害儒家思想作为意识形态性质的一面。

【导入新课】(3分钟)

导入一:刘邦有一个重要的谋臣叫陆贾,是一个有远见的人物,经常给刘邦在献策的时候就说《诗》上是怎么怎么说的,《书》上是怎么怎么说的,往往要引经据典,这个汉高祖刘邦就骂他,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乃公”骂人的话,“乃”,就是你的意思“公”,你爹,你爹我是在马上打下的天下,你口口声声要《诗》要《书》,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啊?陆贾就跟他说了,陆贾说,你马上得之,不错,但是“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史记·陆贾列传》

为什么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呢?

图片

图片

【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理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教学新课】

一、焚书坑儒(有为)(5分钟)

图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一段由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韦伯所曾经提出的这样一种观点:

材料1:任何一种能够持续存在的统治,要有起码程度上的自愿服从性

——马克思·韦伯

韦伯把这种自愿服从性称之为合法性,也有人称之为正当性。韦伯认为,任何政治统治要想得以维持,不仅需要通过暴力恐怖所带来的强制性服从,还需要社会成员起码限度的自愿服从,即起码得有足够数量的人在心里觉得这种统治是“适当的”、“正当的”从而是“应该服从的”,政治统治才能维持下去。简言之,政治统治实际上是暴力和同意的统一体。

依照韦伯的观点,由于合法性是实现统治的最重要条件,任何统治都会试图“唤起并维持”人们对它的合法性信念,其途径是根据统治的三个方面基础或“内在的正当理由”,即基于传统的神圣性、基于统治者个人超凡魅力、基于法理(依照某种公认的法则和理论) 的依据,使被统治者产生“应该服从”的合法性信念。

无疑,秦始皇具有个人超凡魅力,所以只有在他死后,秦末农民战争才会大爆发。二世胡亥既没有个人超凡魅力,又违反了法理也就是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原则,这就使得秦二世的统治存在着严重的合法性不足的问题。

然而,这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反秦的都是从前的六国之人,秦人自己并没有起来反抗。就是说秦二世的统治在秦人那里并不缺乏合法性,而在山东六国之人那里则缺乏合法性。这是为什么呢?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里边有一篇叫做《语书》的东西,那就是当时在秦统一以前,秦灭掉了楚国,就派了一个叫做腾的人到那里担任郡守,这个腾在当地就发布了一个文告,这个文告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圣王作为法度,那就是以天子的意旨作为意旨,来除掉一切地方上不合天子意愿的那些风俗、那些习惯、那种文化、那种传统。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秦统一以前,秦的统治者已经开始以官吏作为人们的老师,以法令来作为人们的教材,去拿秦的思想文化去改造东方的思想文化。

材料2: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问:这里的坑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预设答案:秦朝的焚书坑儒

秦朝的焚书坑儒,从它的实质意义上来讲,实际上它是企图用秦的本土文化或者就是那种法令的文化、律令的文化来对全国进行文化整合,或者文化统一。秦朝文化统一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过于操之过急,还因为它的这种法家文化本身就缺少一种很有渊源的文化传统,所以东方六国人民并不接受。

二、黄老之学(无为)(4分钟)

图片

代秦而立的汉完全继承了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然而,以刘邦之能力与见识,却没有完全继承秦的郡县制,而在实施兼行分封与郡县的郡国并行制。这种郡国并行制既有对秦亡教训的反思,更多的则是刘邦同样无法使山东六国人民从内心里愿意接受“承秦之制”的汉法。

材料3:郡国并行的本质可能是东西异制,主要意义则是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

——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

对于山东六国与关中地区不同的文化风俗,汉朝中央政府没有像秦那样试图用法家文化来整合、统一全国的文化,相反,它采取了一种不干预的政策,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无为而治”。

刘邦选择郡国并行制,选择了无为而治,那么它就必须有那么一种理论,一种比较宽容的理论来证明他这么做的合理性或者说合法性,所以刘邦即使知道儒家思想有利于统治,也仍然要选择能够论证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三、独尊儒术(20分钟争取25分钟到30分钟)

1、董仲舒的思想(15分钟)

在这样一种无为而治的氛围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产生了。随着这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人们开始希望有一个英雄时代的到来,能够反击匈奴,能够让不平静的边疆稳定下来,甚至能够开疆拓土,实现帝国的完整的版图统一,这样一种情绪黄老思想是很难于配合的。于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董仲舒的新儒学就成为了汉代维护统治合法性的理论来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董仲舒的新儒学究竟新在哪里。

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皇帝老子能够掌管天下是受到天意的指示安排,所以天下就要归天子管辖。 

请学生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估计学生解释不会很通畅,只要解释的比较到位就可以,除非学生解释实在不通,教师可以不再解释)

【教学设想】学生知道的不讲不会

(进一步阐释这两句话。)

天子受命于天,如果让你用一个英文单词来翻译这里的天,你是用heaven还是用god?(也可以直接让学生翻译,不过选择型提问的好处是答案可控)对,是God,所以这句话我们用四个字来归纳就是——君权神授(板书)。这就解决了君为何尊而且独尊的合法性。天下受命于天子,也就是说天下人都要服从天子的权威,我们称之为君权至上。

【教学设想】学生理解的不讲

董仲舒公然提出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汉武帝,你们喜不喜欢董仲舒?(学生应该会答,喜欢)是吗?那你们知不知道,董仲舒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汉武帝重用呢?你们知不知道,董仲舒甚至还差点被汉武帝杀掉呢?

【教学设想】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这里就不能不提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理论了。什么是天人感应呢?老师给你们讲两个故事,听完之后大家大概就能理解了。第一个故事是愚公移山,愚公的行为感到了天帝,结果大山真的被移走了。第二个故事是窦娥冤,窦娥冤死之后出现了六月大雪,三年大旱的情况。这两个故事里,上天都感受到了发生在人间的事情,并做出的一定的反应。如果人做好事,上天就降福;如果人做坏事,上天就降灾祸。总之,天可以感到人间的事情,然后就做出反应,这天人感应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了解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天人感应,降低理解的难度。

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天人感应呢?

(这里要多让学生发言,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再作总结)

这样,董仲舒就给君主套了根绳子——让儒生们能借天的名义来约束君主,要不然有些天子他胡作非为了,你怎么阻挡他?那你就好说:上天不允许这样做你看刮大风,发洪水了,这是对你不满意,你赶快改正吧。同学们现在能理解为什么汉武帝不待见董仲舒了吧。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自由发言检测学生对天人感应理论的理解程度,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天人感应的历史作用。

如果说君权神授吸收了法家思想,天人感应吸收了道家思想,那么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吸收的就是阴阳五行学派的思想。什么是三纲呢?(可以让学生回答: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什么是纲呢?所谓就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一部分,臣要服从于君,君可以决定臣,这叫君为臣纲那为什么臣要服从于君子要服从于父妻要服从于夫呢?

材料:“王道之三纲,可求之于天”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董仲舒说,三纲是由天的权威决定的。这话什么意思呢?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任何事物都能够表现为对立的两个方面,把它分解成阴和阳两个方面。君臣关系中,君是阳,臣是阴。为什么是阳决定阴呢?你看天上是不是有太阳和月亮,那是太阳决定月亮,还是月亮决定太阳呢?当然是太阳决定月亮也就是说决定阴所以在人间,君决定臣。

 

三纲对应的是阴阳,五常对应的则是五行[wǔ xíng]。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前面不是提到天人感应吗?既然自然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人也要有五种准则,所以就有五常。如果你遵守五常,就会受到天的庇佑。三纲和五常合起来就叫三纲五常。(板书纲常天佑)

同学们,儒家本来就是创立最早的学派,又全面继承了周王朝的礼乐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董仲舒糅合各家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就具有了一种传统的神圣性;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皇帝蒙上了一层神圣的魅力;三纲五常为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提供了法理依据。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普遍接受这一法理依据,这样老百姓就会从内心里自愿接受汉王朝的统治。

如何让大家普遍接受这个法理依据呢?董仲舒的建议是:

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不符合儒家的经典,凡是不符合孔子的学说的,皆绝其道,都要把它们灭绝。如何灭绝呢?

2、独尊儒术(10分钟)

材料:主父堰本学长短纵横术,可是“晚乃学《易》、《春秋》”

——葛志毅、张惟明《先秦两汉的制度与文化》

这个主父堰这不是简单人物。汉武帝曾经搞了个“推恩令”,结果一下子就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少年的诸侯国问题。知道是谁给汉武帝出的这个点子么,就是这个主父堰。我们看这段史料,看到主父堰“晚乃学《易》、《春秋》”这些儒家的经典,这是为什么?

因为汉武帝重用儒家学者参与国家大政。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汉武帝所任用的几任丞相都是儒家学者。正所谓上之所好,下必行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鬼。于是像主父堰这些原本学的不是儒家学说的人就都纷纷改行学习儒家思想去了。结果也就真的受到了皇帝 的重用。

要学习儒家思想,去哪里学呢?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创办太学,也就是由国家来直接设立的一个最高学府叫做太学,就在首都长安。太学里的老师叫博士,学生叫博士弟子。所谓博士,就是“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这里的五经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的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它们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样,教育就被儒家所垄断了。

博士弟子学习一年以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就可以委任官职,也就是说学习儒家经典成为做官的一块敲门砖,而做官在中国社会意味着地位、财富这些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所以读经之风越刮越盛,太学里边的名额也就不断地膨胀,从最初的五十个人扩展到千人,扩展到一万人,东汉时期最多达到三万人。

不仅中央有太学,各个郡有郡学,各个县有县学,这样就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汉代太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化,也就是教育文化。

材料: “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汉书》

问:从材料中看,为什么“辟陋有蛮夷风”的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预设答案:蜀郡太守文翁设立郡学,促进儒家了文化的传播。

这样,重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大家就不愿意学习其它学派;兴办太学和郡国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大家即使想学其它学派思想也没有地方可学。这样,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变成了一家独尊的新局面。

【课堂小结】(35分钟)

从秦汉思想历史的演进来看,一开始是法家学说,接着是黄老学说,然后统治者又选择了董仲舒的新儒家。因为董仲舒的新儒家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是时代政治的需要。

正是因为儒家学说具有震撼人心,触及灵魂的力量,正是因为儒家学说能够解决统治合法性的问题,正是因为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符合汉武帝建立高度统一的中央王朝的意愿,所以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这不能不使我想起马克思的一句话: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