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艺术之:张弛有度

 女儿家家 2015-03-10

 


  凡事都有它的内在规律、运动节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任何人、任何时候,只有把握和顺应了这种内在规律,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既然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运动节奏,且这种节奏又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既然我们无力改变事物内在的规律性的节奏,那么,我们只有适应事物的节奏,和它一样快慢有致。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把这种态度运用到领导工作中,就要快慢结合,张弛有度,适势、适时、适度。

   

——适势。有些工作,有些事情,对它还不够了解,或者因范围大,或者因有深度、难度,对其“势”一时还把握不准,就不能抓得过紧,须有一定的宽松度,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它;而有些事情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也没有太强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就必须抓紧,因势利导,一蹴而就。比如决策,目标、战略、策略的制定,就要在一定的宽松的环境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意见;而比如具体管理,就只能抓紧,以“管理无小事”的态度来对待。

   

——适时。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分阶段的,在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样式和特点。适应这种客观存在,做工作的时候,就得在前后照应的前提下,适应当时的情况,做适时的工作。在摸索期,整个安排要宽松一些,给人以更大的思想和活动空间,以便找到突破点;在上升期,局面已经打开了,形势也明朗了,就得抓紧,讲究速度,迅速扩大战果;到了滞留、下滑期,就得外紧内松,行动上紧张而心理上宽松,要求上严格而策略上灵活。

   

——适度。针对事情存在、发展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办法,做不同的工作,就是适度。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更多的道理可讲,往往凭经验才能解决。汉朝的班超出使西域,前后主政31年,对那里的情况一清二楚。他在离任时对接任的任尚讲,塞外的官吏士卒,大部分都不是守法的子民,有许多是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这里的,而且蛮人难养易变。你性子比较严厉急切,要知道水太清养不了鱼,过于明察,事事计较,就得不到属下的心。你不妨稍微放松一些,力求简单。有些小事情、小过失可以视而不见,凡事只要把握住大原则就可以了。任尚并未在意,认为班超说的都是些平常话,并没什么特殊的谋略,便当成了“耳旁风”,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就冒了。结果,只几年工夫,那里就发生了叛乱。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要学会积累。科学上有个“进化加速度”原理,我国学者闵家胤说:“进化(发展)过程初始阶段的速度很慢,坚持下去,就能从自身造成的积累中获得越来越大的加速度。将这一点显示得最清楚的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曲线。最初的几百万年,曲线的坡度很小,接近水平;后来的几十万年,缓慢向上爬;最近五千年,它陡然上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这50年里,人类文明的进化日新月异,其曲线可谓扶摇直上。”这就是说,你的基数越大,进步的速度越快。在你一步步把基数做得很大的时候,你略一动作,那些还在原地踏步的人,就只能把你看作“神”了。其实,天才就是这样被神化的。所以,在我们还没显示成果、超越而出的时候,不要过于着急,因为欲速则不达。只要方向对,努力了,机会就会在“突然之间”降临。就是说,行动上应该紧,心理上却一定要松。

   

二是整体安排要紧凑。在适度紧张的时候,人的工作效率就高,而一旦放松下来,工作效率便会急速下降。美国人诺斯古德·帕金森在《帕金森定律》这本书中有这样的话:“人的能力是有弹性的,时间紧凑的工作安排会有益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反之,时限充裕则工作进度随之而慢。”不只如此,“无事生非”,这道理也是千真万确的。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都是在无事可干的时候发生的。

   

三是要留有余地。无论什么时候,尤其是在环境变化快、心理和行动紧张的时候,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事情总是变化的,很多事情我们又不是很了解,对事情的把握最多有七成。你满打满算,万一发生点变故,就难以挽救了,而给自己留三分的空间,边干边看,边干边改,这样快中有慢,就容易形成节奏,不至于“大干快上”一通后,一看不行,再停下来整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