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渴望着做「管理」,但要做好管理非常難,也不适合很多人,而且会有很大压力。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 1)既有爱心又能狠心,2)能赢得员工和老板双方的信任,3)夹在「老板」「员工」之间,却不能推卸责任要有担待。下面的采访里,我談管理的不易 :O我當年如何做好外企管理
我當年如何做好外企管理
李开复
发布于2015年3月8日 21:38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是極少數出生自台灣,卻在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Google等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都擔任過副總裁高位的企業家。 不過,擁有5千多萬微博粉絲數的他,在台灣的知名度卻比不上中國大陸。若不是因為2013年突如其來檢查出癌症,因而回到家鄉台灣養病,李開復跟台灣的連結可能還會更淡一些。 去年開始,在病情獲得控制後,李開復開始接受媒體的採訪邀約,在一些創業創新的講座上也逐漸看見他的身影。他已把發言的基地轉至台灣,講話則依然溫和中帶著犀利。 現在,很多人提到李開復會直覺連結到創業,他所創辦的「創新工場」在大陸雖然評價不一,但聲量一直不小,受關注度也很高。 不過,除了創業之外,自嘲在企業「打工」多年的李開復,跨國籍、跨文化帶人的經歷其實更值得一書。畢竟,目前兩岸三地要找出像他這樣在世界級企業擁有雄厚資歷的人,非常少見。其重要性也可從當年微軟因為他跳槽至Google,而不惜與Google大打官司一事中看得出來。 處事理性,待人溫和的李開復,在領導部屬上卻有他強悍的一面。他在接受《Cheers》雜誌專訪時,談到了一些他帶領部屬的心法與思考脈絡。 一,該tough時絕不手軟。 李開復提到,他在微軟時做過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是,左手在舊部門解雇了70人,右手又在新部門重新雇了70人。而且,這還是在沒有上級要求,只因他理性判斷認為該做的情況下所做的抉擇。 當時,這件事在微軟引發不小風暴,很多人因此恨透了李開復。然而,事過境遷,說到此事,李開復雖然坦承這是他遭到員工批判最嚴重的一次,他也很痛苦,但「現在看起來,這麼做是對的」。 李開復說:「做一個管理者,就是要有擔當。我也可以說這是上頭的決定,然後把責任推卸出去,我就沒痛苦了,但那樣一來,我的價值會在哪裡?你難道是公司聘來的溝通副總裁嗎?你的工作就是把總裁的意見告訴員工嗎?你不做事的嗎?」他冷靜地說:「對員工來說,你這個副總裁就是公司,你是代表公司來做決定的。」 這麼霹靂的做法,大概沒幾個主管做得到,其後續會引發什麼效應也很難預料。不過,李開復的「主管應該要有擔當」說,確實可以給害怕得罪人的主管一些刺激。 二,新任主管不要急著建功。 新官上任三把火,多數主管大概都會希望這三把火燒得愈旺愈好。不過,李開復倒是認為,一位新任主管,特別你又是空降的話,最好先擺低姿態,當個學習者,了解現有狀態並建立同仁的信任後,再放手做事。 「不是不可以有大動作,若你本來就是來救火的,當然不能放著讓火繼續燒。但若是沒有急迫的火要救,就要先建立信任。在很多情況下,建立信任就是先不要有動作。」 三,不要搞小圈圈。 身為主管,周圍的人都在看著你,如果你一個禮拜跟張三花3個小時相處,跟李四只花半個小時,耳語很快就會傳出:張三是你的人,李四不是。 喜歡拍馬屁的人會去拍張三的馬屁,好事之徒則會跑去跟李四說:「你這麼能幹,老板好像不怎麼認可你。」沒多久,李四大概就會走了。 |
|
来自: tibiluodanting > 《成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