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好班主任 张彤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场”

 许愿真 2015-03-10

  ■班主任名片

  张彤,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教师,曾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并入选入选北京市第二届优秀班主任工作室。

  “在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不断发出‘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疑问的阶段。这个时候,教育者的精神引领、悉心陪伴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引导一个正在走向成年的孩子关注他人、关注外在世界,由‘小我’逐步走向‘大我’则更显得至关重要。”——张彤

  通常,一个班集体会拥有一种属于它自身的独特的气质,这其中很大程度取决于班主任老师的引导,这种有意识地引导会在一个小环境内逐渐形成一个“场”,从而带动这个小环境内的多数人不自觉地以某种相似的方式去与人相处,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与其说这体现出一个班主任老师在班级中的力量,不如说这其中蕴含的更多的是一种教育者的责任。张彤一直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教育“场”,将班级带出这样的综合气质,即有序、温暖、智慧。

  让好书相伴

  师生相伴的时间是有限的,无论怎样的相遇都是以最终的分离为前提的;教师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有怎样的热情和愿望,想要给予每一个孩子的帮助都是有价值,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张彤认为,只有好的书籍会解决这个宿命的问题,“书籍是一个人终身可以依靠的老师,而帮助孩子在成长期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一个教师最大的责任。”

  于是,张彤每天用早自习的十五分钟来推荐一篇文章,这样的活动她和学生们一做就是三年;每两周,她会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一份读书报告,然后进行交流;每一位学生生日时,她都会自费为他们送上一本精心挑选的好书;有的时候她也会设立读书基金,奖励为班级做出特殊贡献的孩子……现在,班里的图书角已经初具规模了,每个月她都会为里面增加新书,每本书的书脊上也都会有一位同学的名字。

  一本本好书成为张彤最得力的助手,张彤说:“书籍是一个班级隐形的导师,可以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得师生可以在一个心灵平台上对话。”

  

  让墙壁说话

  在教室这几十平米的空间里,处处都蕴含着教育的生机。“让墙壁说话”就在张彤的“魔术手”中实现了。

  新一届的理科实验班成立时,张彤以“看,全部的星星都笑了”为主题完成了第一期的板报,希望这个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生活得快乐、向上;校庆之时,她的学生将“我的校园是一条深沉的河流,河流两岸荡漾着我美丽的思想”的诗句献给母校;当班级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时,她就将板报主题就调整成“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高二了,学生在周记中一次次地询问“学习的意义”时,“天天疑惑,天天相信”就成为了板报的主题……

  在教室这个小小的环境里,板报成为了最有魔力的一种语言,镌刻在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们永远的青春记忆。

  ■学生们眼中的张老师

  远观其举止,亦正亦邪,豁敏而弘毅;近察其言谈,嬉笑怒骂,情真而无饰。评曰:秉性清奇,侠义风骨,心若赤子。——尹仪明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高二(8)班

  她是一位能让学生感到踏实的老师;我不会忘记她曾对我说只要有事就可以去找她,这是我听到过的老师对学生最贴心的承诺。——李英涛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高二(5)班

  (文/郑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