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砥砺八载终跨越 “科技引领”铸辉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征程纪实

 文野 2015-03-10
2006年5月,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中心的成立,开启了全省农村信用社以科技引领业务发展的新纪元。

  短短八年间,四川农信的信息科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单机版”到“省、市、县三级架构信息网络”、从存折使用到蜀信卡普及、从手工记账到“网上银行”……

  2012年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小银行+大平台”方案,重点突出了信息科技和电子化建设。2014年5月,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开展“科技引领、专业提升”工程,将信息科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零开始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全方位支持业务发展

  2006年5月以前,全省6000多个营业网点中,联网网点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上千个手工和单机网点。当时,省信息科技中心人员、机房、软硬件设备等几乎是一张白纸。如何扭转信息科技建设落后的局面?

  “一个字——拼!农信社就是靠这股劲儿才有今天。”时任信息科技中心主任的章鸿如是说。省信息科技中心硬是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其它银行往往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完成的任务,于2006年底前实现了省数据中心的建成投产。2008年10月,SC6000系统在阿坝州成功上线,标志着四川农信SC6000系统建设及数据上收工作取得成功。随着该系统的快速推广和发展,一系列以该系统为基础平台的新业务不断推出,全省农信社的中间业务收入逐渐增加。

  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四川农信不断拓展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创建产品功能完善、独具农信特色的电子银行体系,推出并确立了96633精品品牌。随着品牌形象的逐步建立,四川农信的电子银行业务一直呈几何级数发展。目前电子银行日均交易额达18.36亿元,较2013年初日均交易额8.51亿元增加了近10亿元;网银用户已超过63万户,较2013年初20.3万户增长了2倍多。

  通过不断拓展“蜀信卡”的金融服务功能和应用渠道,四川农信不仅开发出金融社保IC卡接入系统,而且通过多交易渠道实现了卡业务种类的全支持。截至目前,四川农信联网交易系统已实现了与央行等99家机构的外联支付和渠道交互。2013年中间业务收入达到80604.37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40倍。

  信贷系统群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

  信贷系统群建设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围绕五大产品线定制特色化功能,形成五大子系统,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面功能,支撑各类信贷技术通过科技手段落地;财会系统一期建成总账、应付、资产三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四川农信财务管理标准化和流程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对四川农信客户信息的整合,形成统一客户视图,有利于进行客户分群管理、差异化管理和服务营销;绩效系统建设以满足四川农信各基层联社全方位绩效考核为目标,一期搭建好系统框架,实现对经营前台的量化考核;二期引入管理会计理念,通过对内部资金定价及运营成本进行合理分摊,进一步实现对中后台的全方位考核。

  目前,四川农信已完成异地集中授权系统、支付密码系统、事后监督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反假币报送系统、人行结算账户报送系统等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实现以“集中作业、集中授权、集中监控”为重点的新型运营模式,重点解决了人员操作风险,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强化信息科技管理,保障信息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为改变全省农信社科技队伍建设不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情况,四川农信信息科技部门提出了建设“业务垂直管理、条块双重领导”的省、市、县三级信息科技工作管理体系的思路,充分调动全行科技力量服务于业务发展。

  一是构建了宏观层面通过总体IT架构规划明确长期发展方向、策略、原则,实施层面通过专题规划指导中、短期建设实施的规划模式,由信息科技部门牵头制定各业务领域的IT专项规划。二是完善IT决策机制,实行 “委员会制”,设立“信息科技管理委员”、“技术评审委员会”、“大宗采购委员会”和“监督管理委员会”,不断提高信息科技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三是积极转变角色定位,通过建立信息科技市州分中心,坚定推进信息科技能力向市场、向客户、向基层、向业务、向员工延伸,在业务发展与改革转型中全面发挥信息科技的保障和引领作用,促进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目前,信息科技系统支撑着全省5187个机构的金融服务和经营管理活动,管理着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的基础账务数据、客户信息和经营信息,数据规模已上升到“国家十大金融数据中心”之一。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四川农信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在ISO20000服务管理体系下,以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发布管理、变更管理、内审管理评审为切入点,分别从人员、流程、技术三大方面开展工作以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成功上线,信息化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充分考虑未来业务量增幅的基础上,结合“小银行+大平台”战略,四川农信提出必须打造一个高可靠、低耦合,能有效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及产品创新的新核心平台。经过充分论证,省联社确立了“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主机平台、瘦核心”的建设目标,并决定在大机平台上建设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基础,高度参数化”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2014年10月18日,SC6000z系统成功上线,为四川农信的持续快速发展换上“新引擎”,标志着四川农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风云变幻,四川农信积极应对,牢牢把握时代机遇,确立“迎战合”总体战略。

  四川农信社副理事长王挺向记者描述:“所谓迎,就是积极迎合互联网浪潮和信息技术革命,始终站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最前沿,让一切信息技术革命成果为我所用,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提升传统金融业务能力。所谓战,就是主动拥抱互联网浪潮,大胆开展金融新业态的业务模式创新,在P2P、供应链金融平台、互联网理财、移动支付与生活场景、电子商务等领域不断加强业务渗透,获取平台经济效益,扩大业务经营版图。所谓合,就是加大与互联网平台、地方政府、垂直领先企业、电商、运营商等相关方的合作力度,促进资源整合,共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面对信息化建设的漫长征程,四川农信用互联网思维去拥抱变革,实施信息科技“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开发上线SC6000z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第二步开发建设新一代电子银行,第三步建设大数据平台,分三步走,以三年三个关键IT系统建设“一号工程”为抓手,打造具备高效处理能力、高效客户体验与营销支持能力、高效决策支持能力三大核心竞争力的信息科技平台,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以科技改造和武装四川农信,实践信息化银行的跨越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