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千岛花园 2015-03-13

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危害畜禽健康的各类动物疫病越来越多,动物疫病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阻碍畜产品扩大出口和影响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着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多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省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省已经消灭了牛瘟、牛肺疫、马传贫等重大动物疫病,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口蹄疫疫情,2007年以来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情,其他各类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均得到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发病数明显减少,有力维护了全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抓免疫促效果,提升畜禽免疫保护水平。全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强免疫苗实施省级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省、市、县、乡、村逐级免费供应。每年年初,省畜牧兽医局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免疫计划和免疫方案,落实免疫资金、免疫任务和防疫队伍。不断加强免疫技术培训。每年春秋集中防疫前,各级组织对村级防疫员实施轮训。对规模饲养场、饲养大户实行程序化免疫,对农村散养畜禽采取春秋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科学防疫。逐级开展免疫效果检测,对免疫抗体达不到要求、新补栏畜禽进行及时补免,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加强强免疫苗质量监管,从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拿出400万专项经费,用于全省中标疫苗质量跟踪监测。积极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免企业和养殖场自购疫苗逐级备案制度,探索实施规模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承诺制,认真落实强免疫苗自购饲养单位或个人的防疫责任。不断加强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和强免疫苗管理。2012年年初,省畜牧兽医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山东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管理暂行办法》,有效促进了强免疫苗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监测促预警,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风险控制水平。省里每年年初下达全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在全省全面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准确掌握全省疫情动态。全省动物疫情测报网络不断健全,形成了由各级兽医实验室、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诊疗机构、科研机构以及村级防疫员队伍等组成的严密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全省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体系基本建立,逐步建立了疫情预警预报机制。积极组织开展了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为科学防控奠定了基础。开展了主要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实行了月报、半年报和年报制度。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平台和预报机制不断健全,加强了疫情信息管理,实现了全省疫情信息网络化传输。严格了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确认程序,建立健全了举报疫情核查制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了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三、抓应急促防控,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水平。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1983年,省政府成立山东省防制牲畜口蹄疫指挥部。2004年,省政府成立了山东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2006年3月13日,省政府在原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并设立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应办事机构。市、县各级均设立了相应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机构。目前,全省已经建立健全省、市、县、乡(镇)四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全省县级以上应急预备队达到4.8万多人,应急经费和疫苗、消毒药品、防护服、防疫车辆等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四、抓基础促完善,提升基层兽医公共服务能力。1998年以来,我省先后进行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全省动物疫病防治、检疫监督、疫情测报和防疫屏障体系基本健全。截至2012年,全省已累计投资63083.1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8822.2万元,地方配套34260.94万元。1998年以来,国家在我省的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9个市、59个县投资建立了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行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省政府于2002年批准滨州、东营、淄博三市建设黄河三角洲无规定动物疫病区。2004年、2008年,省政府分别批准济宁、济南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2008年起,在德州市探索建立了德城区生物安全隔离区。截至目前,全省由东向西形成了以胶东半岛无疫区示范区为核心区,以日照、临沂、淄博、东营、滨州、等市为缓冲区,以及黄河三角洲、济宁无疫区、济南无疫区和非无疫区设立动物疫病监测点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总体布局。通过建设,全省设立动物疫情测报站17处,建设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1027个,全省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显著增强。

  五、抓资金促保障,提升春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能力。国家先后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所需经费全部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承担,并列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近年来我省各级每年投入的疫苗经费平均达到了3亿元以上。省财政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储备金制度,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扑杀预备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按国家规定进行扑杀的畜禽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加强了防控资金使用管理,先后制定了《山东省牲畜口蹄疫防治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山东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山东省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六、抓责任促落实,提升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行属地管理,明确了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的防控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制定印发了动物防疫十个方面的责任制,落实了行政和技术双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防控任务落实到场到户到人。许多市县与养殖场(户)签订责任书,明确了饲养场(户)的防疫责任。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联系点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对各地防控工作督查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了《山东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指挥部的名义对先进的单位表彰鼓励,对落后的通报批评,有效促进了全省防控工作开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