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词之《青衫湿遍·悼亡》

 ZMXXX995 2015-03-13

纳兰词之《青衫湿遍·悼亡》  

2015-03-12 13:50:32|  分类: 【诗词文赋】 |举报 |字号 订阅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①扶病:带着病而行动做事。

②银釭:银灯。古代以油灯照明,贵族大家多用银制灯台,故称银釭。

③玉钩斜:随代葬埋宫女的墓地。《陈无己诗话》:“广陵亦有戏马台下路号玉钩斜。”这里是指亡妻的灵寝所在地。

④判:同“拚”。此处甘愿之意。周邦彦《解连环》:“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⑤椒浆:即椒酒,以椒实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饮用。这里是指祭奠之酒浆。

⑥幽泉:墓穴,代指亡妻。

⑦将息:保重、调养之意。

⑧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间的恩怨私情,这里借指与妻往日的浓情密意。

词牌格式  

注:○为平声,●为仄声,△为韵脚。 
  ○○○●,○○●●,●●○▲。●●○○○●,●○○,○●○△。●○○●●●○△。●○○○●○○●,●○○,●●○△。●●○○○●,○●●●○△。 
  ○●●○○●,●○○●,●●○△。●●○○○●,○○●,●●○△。●○○○●●○△。●○○○●○○○,●○○,●●○△。●○○○●●,○●○●○△。 

词牌简介
  青衫湿遍,词牌名。纳兰容若首创,押平声韵。双调,上下片各五句,押平声韵。全词一百二十二字。 

词牌由来
  《青衫湿遍》最早见于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笔下。容若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其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本词就是容若在卢氏往生忌日所作,自编词牌,寄托哀思。 

********************************

词解:

凭:⑵ 靠在东西上:~栏。~吊(对着遗迹怀念)。~几。⑶ 依靠,仗恃:~借。~靠。~信。劳动人民~着智慧和双手创造世界。⑷ 根据:~票入场。凭票付款。⑸ 证据:~据。文~。~空。~证。空口无~。⑹ 由着,听任:任~。听~。⑺ 连词,无论:~你跑多快,我也赶得上。

忍1. 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耐。~痛。~受。容~。~俊不禁(忍不住笑)。2. 狠心,残酷:~心。残~。3连词,怎;岂 [how]: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银釭 yín gāng:也可写作“ 银缸 ”,主要含义是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梨花意象:自白乐天“梨花一枝春带雨”后多象征美丽的容颜。梨花是一种凄美的意象,常用来表现红颜憔悴的主题。梨花落的确表示寂寥:所谓“梨花满地不开门”。梨花姣洁,是洁白的象征,同时也在恼人的暮春凋谢,因而梨花与泪花、寂寞、惆怅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词人着墨较多的具体物象。在纳兰性德诗词中,也有多处写到。如: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昭君怨》)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虞美人》) “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秋千索》 纳兰借“梨花”淡雅朴实来代表美丽纯洁的爱情,借梨花那洁白的色调表达出爱妻卢氏楚楚动人、美丽寂寞的神韵,而且借梨花飘零凋谢的特征抒发他凄凉与哀怨的思绪。

冥冥:本谓自然界的幽暗深远,亦指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冥冥之中”释义取后者,意为命中注定。也指潜意识里,不知不觉中(便发生了某事)。

冥冥 ①与“昭昭”相对。昭昭指为阳、为天、光明之处。冥冥指为阴、为地、幽暗之处。《素问·阴阳类论》:“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合岁首。”②幽深不见,比喻人的一些生理、病理微妙变化。《素问·八正神明论》:“观于冥冥者,言形气营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英雄冒险,胆大敢为,冥冥中亦象有风伯河神,当先引导,竟把那布库里雍顺送到一个安乐的地方。这是乘风破浪的模样。”

冥冥 :míng míng①昏暗:冥冥漠漠|冥冥暗室|暮色冥冥|薄暮冥冥|深林杳以冥冥兮。②昏昧;糊涂:冥冥无知。③高远;渺茫:太空冥冥|鸿飞冥冥|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④专心致志: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⑤暗地里:冥冥之报|冥冥之中,积了阴骘。

尽意,一种意思是充分地表达心情、情感。另一种意思是尽情、尽兴。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愿意给你的魂魄引路啊,回到这回廊里找寻从前的梦。

玉钩:《楚辞·招魂》“挂曲琼些” 汉 王逸 注:“曲琼,玉钩也……雕饰玉钩,以悬衣物也。” 南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词:“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珠帘簌,玉钩弯,纱窗静,绿闺闲。” 清 秋瑾 《风雨口号》:“衔泥燕子多情甚,小语依依傍玉钩。”

玉钩yù gōu1. 玉制的挂钩。亦为挂钩的美称。2. 喻新月。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窓。” 唐 李白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诗:“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宋 张元干 《花心动·七夕》词:“断云却送轻雷去,疎林外,玉钩微吐。” 明 无名氏 《还带记·二郎诮裴》:“疎影荡银河,漾清光,映碧波,玉钩斜挂,冰轮堕。” 3. 喻女人小脚。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 明 徐霖 《绣襦记·逑叶良俦》:“掀罗幕荡玉钩,弓鞋裙衬双凤头。”

4. 见“ 玉钩斜 ”。[1] 玉钩斜,亦作“ 玉钩斜 ”。亦作“ 玉勾斜 ”。 1.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 江苏 铜山县 南。《太平广记》卷二○四引《桂苑丛谈》:“ 咸通 中,丞相 李尉 拜端揆日,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一旦,命於 戏马亭 西,连 玉钩斜 道,开剏池沼,搆葺亭台。挥斤既毕,号曰‘赏心’。” 周实丹 《秋虫》:“秋雨衰梧金井畔,荒烟野蔓 玉钩斜 。”亦省作“ 玉钩 ”。 宋 苏轼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帅同游戏马台》诗之一:“路失 玉钩 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2).古代著名游宴地。在 江苏 江都县 境,相传为 隋炀帝 葬宫人处。后泛指葬宫人处。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广陵 亦有 戯马台 ,其下有路,号 玉钩斜 。” 明 陈子龙 《江都绝句同让木赋》:“千重阁道覆云霞,宫女东都自忆家。当日便为伤别地,胡香不起 玉钩斜 。” 清 郑燮 《广陵曲》:“ 玉勾斜 土化为烟,散入东风艳桃李。” 清 赵翼 《花田》诗:“十里芳林傍水涯,当年曾是 玉钩斜 。美人死后为香草,醉守来时正好花。”自注:“即 素馨斜 , 南汉 葬宫人处,多素馨花,今为游宴地。”亦省作“ 玉钩 ”。 清 汪懋麟 《大冢》诗:“ 玉钩 千万钗,无一伴丘陇。”

一般1、[same as;just like]:一样的,同样。2、[sort;kind]:一种;一番。别有一般滋味。3、[general;ordinary;common]:普通;通常。一般常识。4、[generally;roughly;habitually]:总体上;概括地。一般说来。

消受:1.享用;受用。 元·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也则为荐贤人当上赏,消受的紫绶金章。” 《儒林外史》第二回:“受了十方的钱钞,也要消受。”  冰心 《寄小读者》三:“ 冰心何福,得这些小孩子天真纯洁的爱,消受这甚深而不牵累的离情。”2.禁受;忍受(多用于否定)。 元·张氏 《青衲袄·偷期》套曲:“四眸相顾,两意相投,此情难消受。”  明·沉谦 《鹊桥仙》词:“溪桥烟冷月初斜,怎消受五更寒角?”  清·李渔 《慎鸾交·久要》:“那恶名儿,端的是难消受。”  蒋光慈 《哀中国·在黑夜里》:“这地狱的生活如何能令人消受得!”出处:丰子恺《手指》:“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料得liào dé:预测到;估计到。 唐 杜甫 《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宋 姜夔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词:“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料得夜深,众人都睡了,忙唤梅香,轻移莲步,直至大门边。”

重圆 (1).一圈套一圈。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堋云五色,的晕重圆。”(2).指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紫极舞》:“至道生元气,重圆法混成。”《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第二奏》:“百灵朝太上,万法祖重圆。”(3).重新团圆。 明 马銮 《乐昌公主》诗:“玉颜顿减郎休怪,镜里重圆亦有痕。”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夫妇欣然,仍归故宅,骨肉重圆。”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几於章章怨别,语语伤离,或好合之难常,识重圆之匪易。”

柔肠:1.柔曲的心肠。喻指缠绵的情意。 宋 柳永 《清平乐》词:“翠减红稀莺似嬾,特地柔肠欲断。” 元 张昱 《次林叔大都事》诗之三:“莫谩题情在粉墙,藕丝终日系柔肠。”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2.谓情意缠绵。《花月痕》第二五回:“银字筝调心字香,英雄底事不柔肠?”

寸裂:碎裂。如肝肠寸裂,表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咏虞美人花① ——吴信辰

怨粉愁香绕砌多②,大风一起奈卿何③。乌江夜雨天涯满④,休向花前唱楚歌⑤。

①虞美人花:一种花草名,其色艳丽,分紫、红、白等色,这里是以此花喻虞姬。虞姬,一名为虞美人。②怨粉愁香:怨和愁的脂粉和香气。砌:台阶。李后主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③“大风”句:此句化用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句。奈卿何:是说把你(指虞姬)怎么得了。④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今名乌江浦。项羽兵败垓下,被追困,于此处自刎。⑤休:不要。花:指虞姬。

 ******************************

想到你,泪水就将我的青衫衣襟打湿!你对我的真情和关慰,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呢?半个月前你还带病而强打着精神做事,当时你剪灯花的声音现在还仿佛留在银灯边。回想起来,你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我愿意为你的灵魂指路,让你的魂魄再一次到这回廊里来。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样地消受着这夕阳晚照下的荒原凄景。我愿用我的热泪和着祭祀的酒浆把你滴醒,让你又活转过来,可又怕你醒来后继续为我伤神,你定然会说:你书生命太薄,应该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儿女情了!但我却记得你我曾有过的密誓,现在想来那誓言真的难以实现了,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呢?[2] 

 **************************

赏析

纳兰性德前妻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纳兰与卢氏夫妻伉俪情笃,故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柔肠寸断,遂于此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犹多。“(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其中有的明确标出悼亡,有的虽未明标悼亡的字样,但却明显地是为亡妻而作。这些词在纳兰的三百多首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他的词中最为生动感人的佳作。这首词,从“半月前头扶病”句来看,当是他所赋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作于卢氏亡故的半月后。词情凄惋哀怨,真可说是一曲声声血、字字泪的奄歌惋唱,读来令人为之泪下。周之琦《怀梦词》中有和此调者,题曰:“道光乙丑余有骑省之戚,偶效纳兰容若为此,虽非宋贤遗谱,其音节有可述者。”故可知此调为纳兰之自度曲。

****************************

考据:悼亡对象
  纳兰性德前妻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纳兰与卢氏夫妻伉俪情笃,故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柔肠寸断,遂于此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犹多。“(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其中有的明确标出悼亡,有的虽未明标悼亡的字样,但却明显地是为亡妻而作。这些词在纳兰的三百多首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他的词中最为生动感人的佳作。 
  这首词,从“半月前头扶病”句来看,当是他所赋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词情凄惋哀怨,真可说是一曲声声血、字字泪的奄歌惋唱,读来令人为这泪下。周之琦《怀梦词》中有和此调者,题曰:“道光乙丑余有骑省之戚,偶效纳兰容若为此,虽非宋贤遗谱,其音节有可述者。”故可知此调为纳兰之自度曲。 
  关于“咫尺玉钩斜路”,卢氏过世后灵柩暂厝双林禅院,约在阜成门外二里沟,与纳兰曾撰写的《渌水亭杂识》中明代葬宫人的“静乐堂”相距甚迩,完全可以称作“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阳”(此处解作“咫尺之外的宫人斜,也与此处——双林禅院一样,消受着荒烟蔓草,斜阳残照。”,庶当无误。)。而“破镜重圆”的典故,亦是用在寻常夫妻之间,所谓“密誓”,并非“秘誓”,解作与传说中的表妹私下的誓言不合理(见《长恨歌·密誓》,亦是形容明皇与贵妃夫妻之间的天上人间相见誓言)。后人多以纳兰用典精准为判,又怎会将“悼亡”、“重圆”这样的字眼用在没有夫妻之实人的身上?因此此篇为悼亡妻之作无误。 
  《赁庑笔记》晚出,开表妹说之滥觞,苏雪林为民国期人,所作考证多牵强附会,后人所言“表妹事”,于正史无据,野史亦根据寥寥。 
  中华书局的《饮水词笺注》和上海古籍的《纳兰词笺注》等都将此词的悼亡对象注为卢氏,大多研究者亦持相同观点。

[小考据]写给表妹的悼亡词

关于这位宫中表妹,容若还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呢?在前辈精致的考证中,认为有几首词是直接指向这里的,却一直以来都被人或是误读、或是轻忽过去了。比如那首《青衫湿遍?悼亡》,因为“悼亡”这个题目而被认为是怀念第一位妻子卢氏的,因为在传统上,“悼亡”这个词只能用在亡妻身上。

但是,在这首词里,其实其中用到的典故从来都清晰地昭示着:这一番悼亡的对象只能是那个死在宫中的表妹。之所以词题写作“悼亡”,当是容若在心中早已把表妹当作了自己的妻子;之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注本都把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定在康熙十六年,也就是卢氏刚刚去世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存在确实的记载,而是因为研究者先把这首词判定为悼亡卢氏之作,再从词中那句“半月前头扶病”推断出了这个写作时间。

**************************************************

独 伴 梨 花 影

文/轻云之蔽月

春节过后不久,我独自转进了本市的Q山公园。这个公园面积很大,是我每天傍晚时分必去散心,或散步的地方。若有闲暇,白天我也会时不时地转悠进去,把不快和疲惫暂时折叠起来,平淡自己。这时,她的大小湖泊,山林草地,甬道小径,曲桥回廊,全成了我灵魂独舞的地方。

那天的心情不好也不坏,因思念着公园里的姹紫嫣红,便来到那一片如云如霞的桃林。娇艳的桃花很美,所以,她常常成为诗人和画家笔下的爱物。游罢桃林,我意犹未尽,遂向对面那片绿树重掩之中的山坡走去。应该说,这是我从来也没涉足过的一个去处,因为,那道密匝匝的树丛和竹林多少会让我心存犹豫,望而止步。

这里不能说是“人迹罕至”吧,但小径确实荒废了。我也不是刻意想发现什么,只是因为平日里太循规蹈矩,所以这时才迸发出一种好奇,一种想偏离正常轨道的冲动。我想进去!待我走到只能容一人侧身往里攀的地方,心里真还萌生了几分害怕。当然,除了我的“哈森”不适宜在这里穿行怕摔跟头外,这里特殊的宁静,和乍暖还寒时候才有的轻寒袅袅不能不让人突生惶意。

一上山脊,视野立即就变得开朗起来。地面虽润,但非常干净,还有石桌石椅若干可供休息。等我松开手握的最后一根树枝再也不需要攀附的时候,我发现了另一种世界!一个深藏不露、如梦似幻的白色世界!我从来也不曾见过的世界!她,就是悄然立在山脊上的梨树林!

原来,这里有梨花!原来这里是梨园!

说来惭愧,平日里我也算是爱花爱草之人了,但认得的大多是花盆里那几种,而且数量有限。能在这里认出梨花,是因为我在纳兰词里与她神交过,并在想象中猜度过她的高洁和美丽。但我怎么也没想到能在这里与她不期而遇!更没想到的是,她能把如絮如脂的白诠释成了一种独绝的美,而这种美,凄清得几乎能让我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与喘息!

是的,那是一种独特的白,一种不可替代的白,一种超凡脱俗的白,一种摄人心魄的白,一种只能用心去体会的白;那种白,宁静悠远,意味深长;那种白,惊心动魄,恣肆汪洋;那种白,让我的思维一度停止短路,那种白,让我如痴如醉,旌摇神往。那种白,唤醒了我曾有过的种种失落和失意,那种白,让我欲哭欲舞,语焉不详。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纳兰容若的这首悼亡词,静静地跳了出来,让我想起了二百多年前纳兰的哀怨缠绵与清丽婉约,以及眼前这种极近鬼语之意境。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我只要在书中一读到到“梨花”这二字,便会想起这份空灵冷冥之美,并顿悟为什么在千姿百态的花儿中,偏偏只有“梨花带雨”之说。

梨花虽没有桃花的热烈和奔放,但我认为她更有思想。她的冷、她的艳、她的凄、她的婉,象是附在花瓣上、又悠悠渗进花蕊中的灵魂,在洁白世界中,幽幽地向懂她怜她的人述说着一段悠远的故事。

回来后,我找出《饮水词》里有关描写梨花的部分来读。读着她,我感觉到那是纳先生是在释放自己的灵魂,我的心也随之“山一程,水一程”;一闭上眼,纳兰笔下那些美丽落寞的梨花,和着那极尽凄凉与哀怨的眼神,更觉得“风一更,雪一更了”。古人歌咏梨花,总有些凄苦,但能将梨花咏唱到如此悲切而不忍卒读之境地,仅纳兰一人!

我于窗前细品慢读,尽享嚼蕊吹香之细柔、独品凄妍悱恻之绝美,并每每于不忍处,频频释卷而立。这时的我,完全沐浴在梨魂蕊海之中。我喜欢这种读书的感觉,更喜欢这种冷和香,同时忘不了的还有在公园山脊上静静开放着的那一片梨花!

桃花一般和红颜女子有关,往往成就一段佳话,就是“人面桃花”吧,有的也只是淡淡的哀愁,在深度和力度上都不如梨花感人;樱花则是泊来品,武大校园里颇多,但与东洋文化有关。我一见到病恹恹的樱花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对她的爱自然是浅而薄;唯有梨花,象是灵魂索引似,让人一往情深,矢志不移。

这次置身梨园,这才明白纳兰为何要借梨花那洁白的色调来表达卢氏楚楚动人、美丽寂寞的神韵的了。梨花品质纯洁如玉,清雅,高贵,美丽而短暂,一如卢氏的出身,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生活。红颜薄命,天妒英才,不就是他俩的应兆吗?

终因放心不下那一园的梨花,尔后不久,我又去过一次,看见的却是洋洋洒洒飘落而下的一地凄凉。

原来,梨花拼着性命换来的,就是这几天的美丽!美好的生命总也感动不了上苍,纳兰因之而歌,而醉,而悲,而泣。难道梨花真正的神韵,就是让人们觉得生命的流动既美丽又无奈?

站在梨花树下,我欲走还留。但当我弯下腰来,想掬起一捧芳香收藏到记忆中时,总会从眼前这一片英纷飘零中惊醒,尔后不得不把一双蓄满花影的双眼垂了下去……

 ****************************************************

【误读纳兰词】而今独伴梨花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2f8830100o1wv.html

本篇为容若悼亡之作第一首。丧妻未久,骤然的生死离别之痛未消,刻骨铭心的思念难平,悲痛之极,跃然纸上。句句哀怨凄婉,字字悲怆血泪,满纸流淌。

“青衫湿遍”,纳兰容若的自度曲,发乎心而表乎情,自然天成,其情也哀,其情也怨。容若至交顾贞观所言不虚:“一种凄凉处,令人不忍卒读。”

词之长调难于小令,需“语气贯串,不冗不复,徘徊宛转,自然成文”。而纳兰词,小令胜于长调,其小令清丽凄婉,悱恻缠绵,深情可嘉,长调不免晦钝生涩,有心余力绌之憾,然留世之作,几首长调,堪为佳作,此悼亡为其一。

泪水湿青衫,你的关切与安慰,叫我怎忍相忘?灯花影里,声音依稀,背影依旧。想起你,独守空房的胆怯与孤单,而如今,陪伴你的,也只有疏疏落落梨花影,无尽的寂寞与凄凉。来,我来给你指路,我们梦中相见。玉钩斜坡处,近在咫尺,已是残阳蔓草生,愿我的滴滴清泪,唤醒你的沉睡,却惟恐,愁伤令你心碎,怕你怨我多情,难相忘。曾经的海誓山盟,如今旧梦难圆,想起已然肝肠寸断。

情之哀伤非其他心绪可比,要么郁郁终生而引为恨,要么如容若一咏三叹,视哀伤为己任,生命有尽而哀伤不绝,竟引得我等后人心绪难平,与之同悲。人人都懂得忧伤,却不是人人都懂得倾诉,容如却是寄情于词,将他一缕缕哀愁与悲伤倾诉得淋漓尽致。

古之悼亡,自《绿衣》始而绵绵不绝,魏晋有潘岳悼亡诗,唐有元稹《谴悲怀》,宋有苏子一阕《江城子》,而至清纳兰容若的《饮水词》,便“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一发而不可收拾。

悼亡题材,自古有之,却难为诗词主题,毕竟这是一己私情,不便外道。潘岳虽有悼亡诗三首,然“潘岳悼亡尤费词”,其词语华丽而语意空洞,辞藻陈铺而已。元稹之诗,苏子之词也是数目寥寥,亦如颜真卿的一幅《祭侄帖》,满纸悲愤,却是一时之兴,难成主题。是“情挚近痴”的“千古伤心人”纳兰把“悼亡”推到了颠峰。“春花秋月,触绪堪伤”,情伤难遏,哽咽悲歌,悼亡成了《饮水词》的“主旋”。虽题材雷同,却句句肺腑,其情之浓,其悲之深,无有衰减,无人可及。竟使得“家家争唱”,实为异数,这异数皆源于一个“情”字。其情之真,其情之哀,足以移人之情。

《绿衣》是《诗经》中一首有名的悼亡诗,本诗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睹物生伤,浮想联翩。所表之情,含蓄委婉,缠绵悱恻。也有别论其并非为悼亡之作的,各说有是。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矣。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我从中读出了哀伤,其情之浓足以悼亡,拿来哀伤我的哀伤,这又何妨?

 

爱恋一个人,如春之细雨,润物无声,悄然湿润了你的心田。

思念一个人,像夏潮涌动,决堤而泄,霸道地占有了你的心房。

等待一个人,似秋叶萧瑟,心绪凄凉,满心期待春暖花开的到来。

追忆一个人,则如冬之严寒,心凉彻骨,满怀的都是悲伤与绝望。

 

悼亡,是对一个人痛苦的追忆,是对一个人无尽的爱恋与思念。

悼亡,也是对一个人无尽无休的等待。只需一个人幽幽处独坐独思,静静地思念,任怀念恣意流淌,落地成伤。

悼亡,是最沉痛的思念,是最幽深的惆怅。

悼亡,是分离却念念不忘,是独自一人抚弄自己内心的伤。

这世上,谁离不开谁?谁又离得开谁? 你离开,我说我不悲伤,可又怎么去掩饰心中的无限惆怅?

人生宛如三月花,短暂而匆忙。闲情逸致的生活,春花寥落的寂寞。刚刚绽露娇艳,就无可挽回地凋落,留下的只是无奈、感伤和失落。

这世上能有几人似那杨过,深谷一寂十六载,他选择了等待,把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当作代价,等待小龙女的归来。又有几人像那林逋,梅花相伴,终生守侯孤单,等待着那份不会到来的爱情。此情惟独有纳兰。

往日的缠绵,已如过眼云烟,曾经的欢颜,寂寞如昨天,那个曾经我爱的人,无声无息地在我心间留下一抹淡淡的容颜,一如那生命中悄悄飘逝的华年,一旦触摸,仍然会被思念染得轻灵而柔软。

想起了一首极爱的老歌,“把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让你带走……”留下的是悲伤,带走的不止是美丽,还有我对你的思恋,让我对你念念不忘。任那梨花零落疏影斜,柔肠寸裂,对你的思念,永无停歇。

惟情难忘,爱如潮水,相思成河。

思念是条河,永远在心里流淌,永远无法淌过。

【《新浪读书》连载】: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57763.html

 ***********************************************************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分析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一)婉丽凄清 真挚深切

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曾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这句话正表明了纳兰容若词作,尤其是悼亡词的主要特点:婉丽凄清。这也可说是悼亡之作的共同特征: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日哀。”,李煜“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无不是凄切哀婉,令人肝肠寸断。这在纳兰的悼亡词中更为突出。其字里行间满是剪不断的爱意幽思,道不尽的柔肠悲歌。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如断肠之曲,摧人心肝。这种镂骨铭心、魂牵梦绕的追念之情,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一种凄美之感,回荡其间。这种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意象。意象是诗词构成的基本材料,语言又是诗词意象的表现形式,是其载体,是其外衣,二者是为表里。青衫、银钮、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再看前面所列五首悼亡词中,空阶、重泉、纸灰、斜阳、碧落、漆灯、秋坟、西风、黄叶......诸如此类凄淡灰暗的意象,纳兰的悼亡词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这些意象大都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暗影,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透露出悲凉伤感的意绪。未读全章,单看零词,便已有了凄清之感。(2)意境。意境是词的灵魂。纳兰词属婉约一路,婉约词之境界缠绵深婉,朦胧曲折,这是人所公认的。容若的词不但有婉约词人之共性,而且在境界的铸造上还显示出独有的特点,即其词境的凄惋。我们在读纳兰的悼亡词时总是为其所铸成的凄切哀怨的情景氛围所感,总是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某种震撼,这种心灵感受,正是由于诗人所融铸的凄惋的词境所产生。

纳兰容若的悼亡词之所以婉丽凄清,动人心魄,归根结底在于他的“真纯”。纳兰容若与其妻卢氏只共同生活了短短三年便撒手人寰,这成为词人心中永远的痛,他对卢氏情真意笃,对和卢氏的恩爱生活没齿难忘,无尽的思念化作了一首首悼亡词,如泣如诉,痛彻心扉。诸多词章写真意,抒真情,摹真景,说真话,绝无矫作,绝不搔首弄姿。回荡在字里行间真挚深切的情感,是纳兰词无边魅力的根本所在。

(二)清新自然 不事雕饰

徐乾学在《墓志铭》中说:性德之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又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这里都提到“自然”。纳兰容若的悼亡词婉丽凄清、真挚深切,并不是因其辞藻华丽,刻意雕饰。相反,其词用语自然,清新平实。什么是“自然”呢?自然二字常与“真纯”连缀用于文艺作品之风格的评论上,既指作品的情感表现,又指艺术技巧,而两者又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显示面,前述之“真”是侧重在作品的情感表现方面,而这里所指则是侧重在词的艺术技巧,即语言表达上,就是说性德的词不刻画,不雕琢,不粉饰,纯任性灵,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仿佛由肺腑流出。例如前面所选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钗钿约,竞抛弃”二句,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很平常的语句,像是在无理的抱怨一般,但正见其至情;再看《青衫湿》,首句“近来无限伤心事”,似不经意间向人倾诉一般,近段时间有很多伤心的事,却再没有人可以分担。这也是再平常不过的句子;又如《蝶恋花》里“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爱情如能像月亮那样始终皎洁,即使你在冰雪之中,我也要用爱情之火来温暖你。语出自然,读来浅显易懂,并无太过华丽的比喻,但洋溢在其间的深情,却不禁让人深深心折。

这些词都是亦景亦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全用白描的手法,有的近乎口头语的语言,或描写景物,或抒写深情,或叙述见闻感受等等,几乎无须注释。没有辞藻雕饰,没有肆力刻画,读来自然亲切。

所以,清新自然、不事雕饰,是纳兰容若悼亡词的另一大特点。

用典如神 化句贴切

纳兰容若的词作中喜用典故,化用前人佳句,但绝非滥引乱征,而是恰如其分,契合词境,紧扣题旨增强了词作的说服力和意境美。这里仍以前面所列出的五首悼亡词为例:

《金缕曲》“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庭筠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

《沁园春》“重寻碧落茫茫”,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是说纳兰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

《青衫湿》“漆灯”语出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痴数春星”,痴情地数着天上的星斗。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澄明离日,照影春星。”

《蝶恋花》“唱罢秋坟”出自李贺诗中“秋坟鬼唱鲍家诗”一语;“双栖蝶”一句则不必多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无人不晓。

《浣溪沙》“赌书消得泼茶香”,出自李清照《金石录后续》:“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纳兰容若借此典故,生动地描绘出他与卢氏相亲相爱诗情画意的生活,就与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一般。
仅此五首,每首之中就至少有一个典故,并且都生动传神,恰到好处。纳兰词喜用且善用典故,由此可见一斑。这个特点也并不局限于他的悼亡词,其它类别的词作中亦为数不少,在此不再多列。

至情至性 始终如一

无论潘岳、元稹,还是李煜、苏轼,所作悼亡诗词都不过寥寥数首,有的甚至仅有一首。纳兰容若与其他悼亡名家明显不同的是,其所作悼亡词贯彻始终,十年如一日,从不曾淡去。

纵观古今,从未有人如他这样大量创作悼亡词。

纳兰容若虚年三十二岁就去世,他赋悼亡之年是二十三岁,卢氏卒后,他虽然是“续弦”了的,但“他生知己”之愿,“人间无味”之感,几乎紧攫他最后十年左右的心脉。纳兰对卢氏情真意笃,对和卢氏的恩爱生活没齿难忘。清明、七夕、中秋、重阳、亡妇的忌日与生辰,以及亡妇题照、一场虚梦……处处都是牵动情思、促其催肝裂胆、柔肠寸断的时刻。

且看下列几首悼亡词: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中,从“半月前头扶病”句来看,当是他所赋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作于卢氏亡故的半月后。

【鹊桥仙·七夕】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这首词作于七夕之时。

【于中好】

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这首词作于十月初四,卢氏生日前一天。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是写在亡妇画像上的一首悼词。

之前所列《沁园春》作于丁巳年(1677)重阳前三日;《金缕曲》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五月三十日,是为卢氏故去三周年忌日。就其创作时间而言,从妻亡后半月内声泪俱下所写“判把长眼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到六七年后出使塞外的“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词人的伤痛未曾稍减。或午夜梦回,或凭栏独立,或观花零落,丧妻之痛,无时不在。

至情至性如纳兰,才会有这般痴缠,斯人早已远去,他却将自己永镇于痛苦的哀悼之中,日日沉吟,夜夜辗转,终身如是。

至情至性、始终如一,是纳兰容若悼亡词有别于其他悼亡名家的一大特点。

婉丽凄清、真挚深切的情感,清新自然、不事雕饰的词风,用典如神、化句贴切的手法,至情至性、始终如一的坚持,成就了纳兰词长盛不衰的神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